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詹澄秋

鎖定
詹智濬(1890年-1973年),字澄秋,號水雲子,梅雲館,別號“襄陽學人”。祖籍湖北襄陽,生前為山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諸城派”琴家。歷任濟南市立高中國文導師、山東省音樂家協會第一屆理事會副主席、山東政協委員,為濟南古琴研究會創始人之一。
本    名
詹澄秋
澄秋
水雲子,梅雲館,襄陽學人
出生地
湖北襄陽
出生日期
1890年
逝世日期
1973年
國    籍
中國
職    業
文史研究館館員

詹澄秋人物介紹

詹澄秋是諸城琴派的第四代傳人,也是近現代古琴音樂藝術大師。他一生熱愛古琴,為山東諸城派的古琴音樂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詹澄秋 詹澄秋
詹澄秋之琴源於廬山宗,於清宣統年在家塾讀書之餘自學《歸去來辭》等十二曲。1912年,他從師山東諸城派琴家王心葵學《高山》、《水仙》、《瀟湘》、《秋鴻》等十八曲。1921年冬,王心葵卒於故里,自此之後已無師資,自學從事古琴研究與練習,歷三十年之久。在長期的演奏實踐中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和很深的藝術造詣。
詹澄秋的演奏風格從整體上繼承了王心葵的傳統,具有音韻寬厚、鏗鏘有力、華麗凝重、粗獷豪放、堅毅樸實、剛柔相濟的特點,有着典型的山東派風格。他的琴藝在《今虞琴刊》袁葉茹信中有記載:“詹公為諸城王心葵之高足,當時有‘青出於藍’之説。”可見其琴藝之高超。
詹澄秋生前為中國音樂研究所特邀演奏員,曾應邀去北京演奏和錄音。1956年,中國音協副主席、北京琴會會長查阜西率隊採訪了詹澄秋,並錄製琴曲數首。臨別時,詹澄秋將珍藏的一張宋琴贈給出訪組以示友情之珍貴。詹澄秋有十七首琴曲由中國藝術研究所錄製,收錄於國家音像資料庫流傳後世。其中《流水》、《石上流泉》、《良宵引》、《秋江夜泊》、《雙鶴聽泉》於1962年編入《古琴曲集》中,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發行。
詹澄秋不僅撫琴,還喜歡藏琴。他曾先後收集二十餘張唐、宋、明、清時期的七絃琴。現存於中央音樂學院的“太古遺音”就曾是他的藏品。此琴是解放前所得,為唐初貞觀年間製造,屬少見的“月琴”。他為躲避一權貴的勒索,攜此琴去歷城縣南山的一個村莊寄居,從而保存了這張唐琴,2008奧運開幕式演奏所使用古琴正是據此仿製。
詹澄秋收藏的琴中以宋琴為佳,如:“鳴玉”為南宋赤城朱致遠、古吳張睿修斫,還有“聯珠”、“寒潭秋月”兩張。“靈鳳振鄉”為明代著名斫琴家張敬修之物,民國四年王心葵所斫之琴為“玲琅”。還有一張琴的龍池內刻有“1952年斫於濟南夏,諸城王露珍藏”,沿內刻有“水山房、五十號”字樣。詹澄秋為人慷慨豁達,他收集的大部分古琴都轉讓或贈送與琴友和其弟子。詹澄秋還善鼓瑟、抓箏、卜蓍,喜詩詞、書畫,喜花木、竹,尤喜松鶴。
為振興山東諸城琴派,年過古稀的詹澄秋與琴家張育瑾、王鳳襄、詹靜秋等人積極籌建古琴研究會。在他們的倡導下,組織了一些古琴演出、研究及學術交流活動,如參加過華東區國樂演奏會會演,山東省文化局、山東省文史館、山東軍區政治部、濟南市歷下區的國樂會演等。由於他們的努力,山東諸城琴派在六十年代曾一度出現較為繁榮的局面。
詹澄秋在山東頗負盛名,從學者甚多,如詹淑君、詹雲青、湯雲倩、袁樹筠、袁樹蘅、袁葉茹、高松如、許廉鶴、孟憲福、方仲言、弭菊田、謝一塵、朱子易(雲程)、張燁、劉文志等。他的兒子詹雲青不僅能琴,而且善彈箏、制箏,並對古琴的斫制、鑑賞均有研究。詹澄秋的外甥袁樹筠(字未衞)、袁樹蘅(字未央)是他的學生中較為突出的兩位。他們自幼習琴,極為刻苦,不僅跟詹澄秋學琴,也向詹靜秋學習,琴藝進步很快,在當時頗有影響。1937年出版的《今虞琴刊》琴人題名錄裏有記載。1956年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琴家訪問錄中,詹澄秋傳授的弟子裏也列入他們的名字。著名古琴家王生香從師王心葵後也曾繼學於詹澄秋。孔子第七十七代孫孔德成少時就師從於詹澄秋習琴。另,據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桐蔭山館琴譜》諸城古琴傳承錶王既甫系列所載,有26人。實際上跟先生學過琴的人,比這個數字還要多,特別是先生晚年的學生都未列入。這些學生遍及各行各業,其中不乏上流和學界人士。他們學琴的目的,大多出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而不帶任何世俗的功利動因。這裏特別要提到的是,先生收徒“有教無類”,不管你是做什麼工作的,也不管你有無音樂基礎,只要拜到他的門下,都是有求必應,並且差不多都要送琴一張。
由於種種原因,詹澄秋教授的學生都是以此作為業餘雅玩的愛好者和藝術學校的副科學生,其中始終未出現具有專業水平的出色者。再下一代即詹雲青、袁未央的後人,時值“文革”、抄家等原因無法學琴、彈琴,諸城派在濟南出現了斷代的局面。

詹澄秋人物作品

詹澄秋擅彈的曲子有源於王心葵傳授的《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石上流泉》、《風入松》、《挾仙遊》、《長門怨》等,這些曲子源於《玉鶴軒琴譜》。另有《瀟湘水雲》、《漁歌》源於《五知齋琴譜》,《水仙操》源於《琴譜正律》。自學的琴曲有源於《大還閣琴譜》的《龍泉吟》,《松弦館琴譜》的《靜觀吟》、《秋江夜泊》、《良宵引》,《太古遺音》中的《歸去來辭》,《楊表正譜》中的《漁樵問答》、《和平頌》,《誠一堂琴譜》中的《鶴舞洞天》,《秋砧》一曲合參於《自遠堂琴譜》和《玉鶴軒琴譜》。其他不常彈弄的曲子有《洞天春曉》、《神話引》、《幽蘭》、《中秋月》、《仙佩迎風》、《洞庭秋思》、《陽關三疊》、《鹿鳴詩》、《樵歌》、《搔首問天》、《思賢操》、《漢宮秋》、《塞上鴻》、《醉漁唱晚》等。
他著有《梅雲館琴譜》四卷,《和平正音》三卷,《琴歌集》一卷,《瑟譜》兩卷,寫有《嵇中散贊詩》。山東諸城派共有四部重要琴譜傳世:即《桐蔭山館琴譜》、《玉鶴軒琴譜》、《梅庵琴譜》、《琴譜正律》。其中《琴譜正律》(王冷泉手稿)也有賴於詹澄秋的收藏而得以保存、傳世。
1973年5月3日,著名的古琴家詹澄秋因患腦溢血離開了人世,享年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