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詹姆斯·艾利森

鎖定
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1948年8月生,美國人,博士,免疫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M. D. Anderson)癌症中心免疫學教授和系主任、免疫治療平台執行主任,美國癌症研究所(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CRI)科學顧問委員會的主任。 [1-4] 
詹姆斯·艾利森艾利森於1969年獲獲得微生物學學士學位;1973年獲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微生命科學博士學位;1977年起在德克薩斯州史密斯維爾的MD Anderson科學公園(Science Park )擔任教職工作;1985年起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擔任免疫學教授和癌症研究實驗室主任。2018年,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共同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7] 
詹姆斯·艾利森的研究重點是探索調控T細胞反應的機制,並將這些研究應用於克服癌症對免疫攻擊的逃避。 [15] 
中文名
詹姆斯·艾利森
外文名
James P. Allison
國    籍
美國
出生地
德克薩斯州
出生日期
1948年8月7日
畢業院校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1]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7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4年獲唐獎
2014年獲路易莎·格羅斯·霍維茨獎
2014年獲哈維獎
2014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 展開
主要成就
1997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4年獲唐獎
2014年獲路易莎·格羅斯·霍維茨獎
2014年獲哈維獎
2014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
2015年獲拉斯克醫學獎(2015)
2015年獲Sjoberg獎
2017年獲醫學沃爾夫獎
2017年獲沃倫·阿爾珀特基金會獎
2017年獲國際巴爾贊基金會獎
2018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收起
配    偶
Padmanee Sharma, MD, PhD

詹姆斯·艾利森人物經歷

1948年,詹姆斯·艾利森出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阿利斯市。 [8] 
1969年,畢業於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獲得微生物學學士學位。 [8] 
1973年,畢業於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獲得微生命科學博士學位,導師為G. Barrie Kitto。 [8] 
1977年,在德克薩斯州史密斯維爾的MD Anderson科學公園(Science Park )擔任教職工作。
1985年,被任命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免疫學教授和癌症研究實驗室主任,並在此做出了諾貝爾獎的成果。 [3-4]  [8] 
1997年,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併成為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研究員。 [8] 
2004年,他轉到紐約市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SKCC),擔任該校路德維希癌症免疫治療中心主任、免疫學項目主席、免疫學研究的Koch主席。在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任研究員。 [8] 
2012年他加入德克薩斯州立大學M. D. Anderson癌症中心。自2012年以來,他一直擔任M.D. Anderson的免疫學系主任。 [8] 
2018年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共同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方面的貢獻”。 [8] 
詹姆斯·艾利森

詹姆斯·艾利森主要成就

詹姆斯·艾利森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詹姆斯·艾利森對腫瘤免疫的貢獻主要是:
癌症免疫藥物伊匹單抗(ipilimumab) 癌症免疫藥物伊匹單抗(ipilimumab)
第1,率先提出了免疫檢查點(immune checkpoint)的概念; [12] 
第2,最早在小鼠實驗中證明CTLA-4抗體可以增強免疫抑制腫瘤的發生發展。 [12] 
詹姆斯·艾利森在免疫細胞的分子表面發現了一種名為CTLA-4的蛋白,它可以起到“分子剎車”的作用,從而終止免疫反應。通過抑制CTLA-4分子,能使T細胞大量增殖、攻擊腫瘤細胞。基於該機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癌症免疫藥物伊匹單抗(ipilimumab)問世了,可用於治療黑色素瘤。 [16] 
  • 學術論著
據2023年7月ResearchGATE網站統計,詹姆斯·艾利森作為作者之一發表的論文(pubulications)共有551篇,以下是部分論文: [9] 
1.Kaseb AO, Hasanov E, Cao HST, Xiao L, Vauthey JN, Lee SS, Yavuz BG, Mohamed YI, Qayyum A, Jindal S, Duan F, Basu S, Yadav SS, Nicholas C, Sun JJ, Singh Raghav KP, Rashid A, Carter K, Chun YS, Tzeng CD, Sakamuri D, Xu L, Sun R, Cristini V, Beretta L, Yao JC, Wolff RA, Allison JP, Sharma P. Perioperative nivolumab monotherapy versus nivolumab plus ipilimumab in 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2 trial[J].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2 Mar;7(3):208-218. [9-10] 
2.Phan GQ, Yang JC, Sherry RM, Hwu P, Topalian SL, Schwartzentruber DJ, Restifo NP, Haworth LR, Seipp CA, Freezer LJ, Morton KE, Mavroukakis SA, Duray PH, Steinberg SM, Allison JP, Davis TA, Rosenberg SA. Cancer regression and autoimmunity induced by 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 blockade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melanoma[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3 Jul 8;100(14):8372-7. doi: 10.1073/pnas.1533209100. Epub 2003 Jun 25. PMID: 12826605; PMCID: PMC166236. [9-10] 
3.Sharma P, Old LJ, Allison JP. Immuno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high-risk bladder cancer[J]. Semin Oncol. 2007 Apr;34(2):165-72. doi: 10.1053/j.seminoncol.2006.12.004. PMID: 17382800; PMCID: PMC6009830. [9-10] 
4.Carthon BC, Wolchok JD, Yuan J, Kamat A, Ng Tang DS, Sun J, Ku G, Troncoso P, Logothetis CJ, Allison JP, Sharma P. Preoperative CTLA-4 blockade: tolerability and immune monitoring in the setting of a presurgical clinical trial[J]. Clin Cancer Res. 2010 May 15;16(10):2861-71. doi: 10.1158/1078-0432.CCR-10-0569. Epub 2010 May 11. PMID: 20460488; PMCID: PMC2919850. [9-10] 
5.Sharma P, Wagner K, Wolchok JD, Allison JP. Novel cancer immunotherapy agents with survival benefit: recent successes and next steps[J]. Nat Rev Cancer. 2011 Oct 24;11(11):805-12. doi: 10.1038/nrc3153. PMID: 22020206; PMCID: PMC3426440. [9-10] 
6.Yu P, Steel JC, Zhang M, Morris JC, Waitz R, Fasso M, Allison JP, Waldmann TA. Simultaneous inhibition of two regulatory T-cell subsets enhanced Interleukin-15 efficacy in a prostate tumor model[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2 Apr 17;109(16):6187-92. doi: 10.1073/pnas.1203479109. Epub 2012 Apr 2. PMID: 22474386; PMCID: PMC3341063. [9-10] 
7.Fan X, Quezada SA, Sepulveda MA, Sharma P, Allison JP. Engagement of the ICOS pathway markedly enhances efficacy of CTLA-4 blockade in cancer immunotherapy[J]. J Exp Med. 2014 Apr 7;211(4):715-25. doi: 10.1084/jem.20130590. Epub 2014 Mar 31. PMID: 24687957; PMCID: PMC3978270. [9-10] 
8.Ng Tang D, Shen Y, Sun J, Wen S, Wolchok JD, Yuan J, Allison JP, Sharma P. Increased frequency of ICOS+ CD4 T cells as a pharmacodynamic biomarker for anti-CTLA-4 therapy[J]. Cancer Immunol Res. 2013 Oct;1(4):229-34. doi: 10.1158/2326-6066.CIR-13-0020. Epub 2013 Jul 31. Erratum in: Cancer Immunol Res. 2014 May;2(5):501. PMID: 24777852; PMCID: PMC4636341. [9-10] 
  • 學術交流
2016年12月,詹姆斯·艾利森參加了中國第二屆“復旦科技創新論壇”。 [11] 

詹姆斯·艾利森人才培養

科研建議
詹姆斯·艾利森在2023年1月接受The Cancer Letter雜誌的癌症歷史項目的專訪時,對早期研究人員建議:“首先,仔細研究你的數據,研究它。不要僅僅説:“哦,我提出了一個假設,這是支持或不支持我的假設的數據。”這是一種非常短視的做事方式。仔細研究你的數據,因為它可能告訴你與你的假設無關的東西。” [17]  (First of all, look at your data very closely. Learn it. Don’t just say, “Oh, I made a hypothesis. Here’s the data that supported or didn’t support my hypothesis.”That’s a very short-sighted way of doing it. Look at your data closely, because it may tell you something that had nothing to do with your hypothesis at all.)

詹姆斯·艾利森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頒獎部門
1997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 [8] 
2014年
唐獎
台灣企業家尹衍梁 [8] 
2014年
(Louisa Gross Horwitz Prize)
哥倫比亞大學 [8] 
2014年
蓋爾德納國際獎
加拿大蓋爾德納基金會 [8] 
2015年
拉斯克醫學獎
(Lasker Medical Research Awards)
阿爾伯特·瑪麗·拉斯克基金會 [8] 
2015年
Sjoberg獎
Sjoberg基金會和瑞典皇家科學院 [8] 
2016年
復旦大學和中植企業集團 [6] 
2016年
引文桂冠獎
湯森路透 [5] 
2017年
醫學沃爾夫獎
以色列沃爾夫基金會 [8] 
2017年
沃倫·阿爾珀特基金會獎
沃倫·阿爾珀特基金會 [8] 
2017年
國際巴爾贊基金會獎
國際巴爾贊基金會 [8] 
2018年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基金會 [8] 

詹姆斯·艾利森社會任職

單位
職務
藍帶小組( Blue Ribbon Panel )
成員

詹姆斯·艾利森人物評價

詹姆斯·艾利森是癌症免疫學的先驅。(Pioneers in Cancer Immunology.) ( Ekaterina Pesheva 評) [13] 
詹姆斯·艾利森是免疫療法創新者。(Immunotherapy innovator.)(Scott Merville評)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