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詩本音

鎖定
《詩本音》清顧炎武(1613年或1612年一1682年)著。
炎武初名絳,字忠清,自署蔣山傭。明亡改名炎武,字寧人,號亭林,江蘇崑山人。是清初著名思想家、學者。
中文名
詩本音
作    者
顧炎武
朝    代
出    處
〖詩本音〗十卷

詩本音作品簡介

〖詩本音〗十卷。
炎武初名絳,字忠清,自署蔣山傭。明亡改名炎武,字寧人,號亭林,江蘇崑山人。是清初著名思想家、學者。著述甚豐,領域甚廣。是書為其所著《音學五書》之二。顧氏此書遵陳第《詩》無叶韻”之説,雖對宋人吳□《韻補》沒有辨爭,但也全不用吳氏之説例。以三百篇所用之韻,參互考證,證以他書,處處相符,明古讀之本音,不隨文牽就故名《本音》。
每詩皆全列經文,注其音於句下,凡與今韻相合者,則注曰:《廣韻》某部,與今韻相異者,即注曰:古音某。較明人陳第《毛詩古音考》更為周密,然較江永之古音韻研究則又疏略,故江氏在《古韻標準》中辨正此書頗多對此書辨正頗多,但江氏合於顧氏者十分之九,不合者僅十分之一。南宋以來是書之功在於使“南宋以來,隨意葉讀之謬論,至此始一一廓清”,不因江氏之書而廢此書,當以江書輔正此書。毛奇齡逞博爭勝,於此書多有詰難,乃文人相輕之舉,實不足為定論。
有《音學五書》本,《四庫全書》本。

詩本音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國朝顧炎武撰。《音學五書》之二也。其書主陳第詩無叶韻之説,不與吳?或《補音》爭,而亦全不用?或之例。但即本經所用之音互相參考,證以他書,明古音原作是讀,非由遷就,故曰“本音”。每詩皆全列經文,而注其音於句下。與今韻合者注曰“《廣韻》某部”,與今韻異者即注曰“古音某”。大抵密於陳第而疏於江永。故永作《古韻標準》,駁正此書者頗多。然合者十九,不合者十一。南宋以來,隨意葉讀之謬論,至此始一一廓清,厥功甚巨。當以永書輔此書,不能以永書廢此書也。若毛奇齡逞博爭勝,務與炎武相詰難,則文人相輕之習,益不足為定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