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詨,漢語漢字,拼音是xiào,部首是言,字碼是U+8A68,五筆是yuqy。
中文名
拼    音
xiào
部    首
字    碼
U+8A68
五    筆
yuqy
鄭    碼
SSOO
筆畫數
13
筆順編號
4111251413434
U
8A68
GBK
D489
筆畫拆分
詨 (丶一一一丨乛一丶一丿丶丿丶)

基本釋義

<動>
通假字,通“叫”
呼喚;大叫。 誇語。 象聲詞。
山海經》:“其鳴自詨。”
選自 《山海經 精衞填海
原文: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衞”,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 返,故為精衞,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譯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發鳩山,山上長了很多柘樹。有一種鳥,它的形狀像烏鴉,頭部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名叫精衞,它的叫聲像在呼喚自己的名字。傳説這種鳥是炎帝小女兒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沒有回來,所以化為精衞鳥。經常口銜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塞東海。濁漳河就發源於發鳩山,向東流去,注入黃河。
【注】其鳴自詨:她的聲音像在呼喚自己的名字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韻會》《正韻》𠀤虛交切,音嘐。《類篇》吳人謂叫呼為詨。《北史·爾朱世隆傳》世隆與元世儁握槊,忽聞局上詨然有聲。
《讀書通》叫、訆通作詨。引山海經:馬成山有鳥,名曰鶌鶋,其鳴自詨。卽其鳴自訆。
《韻會》或作謼。《前漢·田蚡傳》謼服謝罪。《師古注》謼,火交反。
《集韻》或作謞誟嘮嚆呼。《正字通》又與噭通。
《廣韻》古餚切《集韻》居餚切,𠀤音交。《類篇》詨,矜誇也。
《廣韻》呼敎切《集韻》許敎切,𠀤嘐去聲。《玉篇》大嘷也,呼也,喚也。《廣韻》與嗃同。
《集韻》居效切,交去聲。《廣韻》胡敎切《集韻》後敎切,𠀤音效。義𠀤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