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試(拼音:shì)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2]  。此字始見於戰國時期秦國的《睡虎地秦墓竹簡》,古字形從言,式聲。“試”的基本義為使用,引申指非正式的、帶考查性質地使用,再引申為考查,又引申為考試。 [11] 
中文名
繁    體
五    筆
YAAG(86);YAAY(98) [1] 
字    級
一級(編號:1286) [2] 
平水韻
去聲·四寘 [3] 
拼    音
shì
部    首
倉    頡
IVIPM [1] 
鄭    碼
SHBI [1] 
筆    順
點、橫折提、橫、橫、豎、提、斜鈎、點
總筆畫
2+6(部首+部首外)
四角碼
3374₀ [1] 
統一碼
8BD5 [1] 
注音字母
ㄕˋ
造字法
形聲字(左形右聲)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文字源流

“試”通常被認為是形聲字。“試”字篆文作圖1,左部為形旁“”,表義;右部為聲旁“”。隸書、楷書結構與小篆同。
“試”較早的意義是用。《説文解字·言部》:“試,用也。”《爾雅·釋言》:“試,用也。”《詩經·小雅·南有嘉魚》:“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鄭玄箋:“試,用也。”“試”字既然從“言”,那麼它的本義應當是與言語有關的。《説文解字》中,“試”與“課”是互訓的,也就是説這兩個字在某個意義上相同或相近。“課”在當時的主要意義是檢測、考核。“試”“課”與“用”當屬因果關係,要“用”必需經過測驗、考核,這些都要用言語進行,因此“試”字從“言”表義。依《説文》,“式”的本義是“法”,即法規、標準,測驗用人必需合於法規、標準,則“試”字從“式”聲有兼義的功能。 [11]  [12] 
“試”作為手段,目的在於檢驗人的才學及物的品質,故引申有試驗、檢驗義。《韓非子·外儲説左上》:“何不試之以足。”相傳驗金之真偽有試金石,今語有試劑、試管、試紙等。
凡用人、物之伊始,必先試一試,故“試”引申有嘗試義。如《韓非子·外儲説左上》:“何不試勿衣紫也。”“試”的嘗試義在現代漢語中很常用,如試用、試映、試點等等。 [11] 

詳細字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shì
動詞
任用;使用;運用
use;try out
《詩經‧小雅‧大東》:“私人之子,百僚是試。”
《漢書‧張禹傳》:“久之,試為博士”。
試驗,按照某種設想去做,以驗證結果
try
《易‧無妄》:“無妄之藥,不可試也。”
唐·杜甫《去矣行》:“未試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藍田山。”
曹禺《日出》第四幕:“陳白露:不過,結婚?我試過。但是——平淡無聊。”
試行;試航;嘗試;牛刀小試;屢試不爽
探看;探索
《墨子‧兼愛中》:“﹝越王﹞試其士曰:‘越國之寶盡在此!’”
《韓非子‧楊權》:“下匿其私,用試其上。”
檢驗
test
《書‧舜典》:“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周禮‧夏官‧槁人》:“乘其事,試其弓弩。”
試劑;試紙;試金石試電筆
考查、測驗知識或技能
examine
《後漢書‧周防傳》:“世祖巡狩汝南,召掾史試經。”
老舍《女店員》第一幕第一場:“在口試的時候,不管該説不該説,我就把這些都對那兩位同志説了。”
試卷;考試;筆試
特指科舉考試
唐·韓愈《貞曜先生墓誌銘》:“年幾五十,始以尊夫人之命來集京師,從進士試,既得,即去。”
清·吳蘭修《黃竹子傳》:“適生試京兆,道經訪之。”
訓練
《尉繚子‧攻權》:“異口虛言,將無修容,卒無常試,發功必衄,是謂疾陵之兵,無足與鬥。”
《後漢書‧王允傳》:“允少好大節,有志於立功,常習誦經傳,朝夕試馳射。”
經歷
《戰國策‧楚策一》:“大王萬歲千秋之後,願得以身試黃泉,蓐螻蟻,又何如得此樂而樂之。”
宋·田況《儒林公議》捲上:“以太宗身試艱危,有英睿之斷,可以王天下。”
冒犯;觸
《新唐書‧柳公綽傳》:“此非獨試臣,乃輕陛下法。”
《金瓶梅詞話》第三一回:“且休教孩兒出來,恐風試着他。”
名詞
唐宋官制之一。唐制,擔任某一官職,但無正式任命;宋代任職低於階官名銜二等
唐·韓愈《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君隨往,改試大理評事,攝監察御史觀察判官。”
《宋史‧職官志九》:“凡除職事官,以寄祿官之高下為準:高一品已上為行,下一品為守,下二品已下為試,品同者否。”
副詞
相當於“姑且、試着”
《史記·周本紀》:“王試出兵境以觀之。”
唐·李白《永王東巡歌》:“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
通“弒”。舊稱臣殺君、子殺父母等行為
《隸釋‧石經公羊殘碑》:“何以不書葬,隱之也。何隱爾?試也。”按,今本《公羊傳‧隱公十一年》作“弒”。
《漢書‧五行志下之下》:“受命之臣專征雲試。”
shí
動詞
通“識”。懂得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朱己謂魏王章》:“秦與式(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貪戾好利,無親,不試(識)禮義德行。”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4]  《現代漢語詞典》 [5]  《漢語大字典》 [6]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三【言部式吏切(shì)
用也。從言式聲。《虞書》曰:“明試以功。” [7] 

説文解字注

“用也。從言,式聲。” 注:式束切,一部。
“《虞書》曰:‘明試以功。’”注: 《堯典》《皋陶謨》兩見。偁《堯典》,則《虞書》當為《唐書》。 [8]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部】 試
《唐韻》《集韻》《韻會》並式吏切,詩去聲。《説文》:用也。《博雅》:嘗也。《增韻》:探也,較也。《易·無妄》:無妄之藥,不可試也。《釋文》:試驗,一曰用也。注:試,謂少嘗之也。《書·舜典》:明試以功。《禮·緇衣》:刑不試而民鹹服。《莊子·齊物論》:嘗試言之。
又《正韻》式至切,音翅。義同。
又姓,見《姓苑》。
又《集韻》設職切,音識。義同。通作式。
又葉詩止切,音始。《詩·小雅》:方叔涖止,其車三千,師幹之試。試葉止。
又葉申之切,音詩。《詩·小雅》:私人之子,百僚是試。葉上裘,裘音渠之反。 [9]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規範提示】“訁”2畫,㇊(橫折提)一筆寫。“工”的末筆橫改提
【寫法】“訁”窄“式”寬,頂部“訁”低,底部“式”低“訁”,㇊(橫折提)從橫中線起筆。“式”,第一筆橫在橫中線上方,略向上斜;“工”的豎筆在豎中線;㇂(斜鈎)起筆高,收筆低,鈎部超出上部。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ɕ
i̯əɡ
王力系統
ɕ
ǐə
董同龢系統
ɕ
jəɡ
周法高系統
stʰ
jiəɣ
李方桂系統
sth
jəgh
西漢



東漢





jəї


jəї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ї
北魏後期北齊

jəї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jei
隋唐
高本漢系統

ɕ
i
王力系統

ɕ
ǐə
董同龢系統

ɕ
i
周法高系統

ɕ
i
李方桂系統

ś
ï
陳新雄系統
ɕ
ǐə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0]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七志

開口呼
全清
式吏切
ɕi
集韻
去聲
七志

開口呼
次清
式吏切
ɕie
入聲
二十五職

開口呼
次清
設職切
ɕiek
禮部韻略

去聲





式史切

增韻

去聲





式史切

中原音韻

去聲
支思

開口呼

全清

ʂï
中州音韻

去聲
支思





詩至切

洪武音韻

去聲
二寘


全清
式至切
ʃie
分韻撮要
陰去
第三幾紀記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0]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18-10-25]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9-29]
  • 3.    平水韻 四寘 試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2-09-29]
  • 4.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11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35
  •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188
  • 6.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4219
  • 7.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330
  • 8.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350
  • 9.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1131
  • 10.    試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2-09-29]
  • 11.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855-856
  • 1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7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