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詠興國寺佛殿前幡

鎖定
《詠興國寺佛殿前幡》是唐太宗李世民所作的一首詩。這首詩借描寫佛殿前幡的千姿百態,體現出了大乘空觀的佛學思想,襯托出了詩人在佛學上的深厚造詣。
作品名稱
詠興國寺佛殿前幡
作    者
李世民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五言律詩

詠興國寺佛殿前幡作品原文

詠興國寺佛殿前幡
拂霞疑電落,騰虛狀寫虹②。
屈伸煙霧裏,低舉白雲中。
紛披乍依回③,掣曳或隨風④。
念茲輕薄質,無翅強搖空。

詠興國寺佛殿前幡註釋譯文

詠興國寺佛殿前幡詞語註釋

①幡:寺院中常用之物,為表佛世尊威德所作。其狀猶如大將之旌旗。亦有為祈福而立者。
②寫虹:描繪彩虹。整句意為:飛騰在空中像描繪的彩虹一般。
③紛披:和緩。依回:往復迴環。
④掣曳:牽引。

詠興國寺佛殿前幡白話譯文

你飄拂若霞似電,你飛揚絢麗如虹。
你飄逸在煙霧裏,你飛騰在白雲中。
依依地你隨意招搖,悠悠地又隨風而去。
你這無翅的輕薄子啊,何苦如此在空中折騰。

詠興國寺佛殿前幡作品鑑賞

唐太宗為一代雄主,其武功文治為史家所稱道,這首詩所表現的大乘空觀,對這位明主而言,應是很有意思的現象。詩歌首先極寫殿前幡的千姿百態:她豔麗,如虹若電;她生動,低飛高舉;她依依隨人,又飄飄隨風。然而,作者的一雙慧眼卻早看透了她本質的輕薄,她的招搖全不過是弄空而已。由此,對不可一世的她,作者反倒生出一種大慈大悲的憐憫之心。這首詩詩中的殿前幡,成為塵世裏萬法之象徵,該詩也就表現出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空觀。這首詩,令世人想起《壇經》所記載的一段公案:“時有風吹幡動,一僧雲幡動,一僧雲風動。惠能雲:‘非幡動、風動,人心自動。’印宗聞之悚然。”唐太宗詩未如惠能悟得透徹,但該詩卻自有一種禪悟的智慧。 [1] 

詠興國寺佛殿前幡作者簡介

李世民(599年—649年),即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西北),唐高祖皇帝李淵次子。少年征戰四方,滅隋取天下,功勳卓著。武德元年(618年),為尚書令,封秦王。九年(626年)於玄武門發動兵變,得太子位。旋登基,在位二十三年,文治武功,帝業空前,史譽“貞觀之治”。卒,廟號太宗。重視文藝,設文學館、弘文館,招延獎掖文士。親自修史,勤奮執筆,詩文均有成績。《舊唐書·經籍志下》著錄《唐太宗集》三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四十卷,《全唐文》錄其文七卷,其中賦五篇。 [2] 
參考資料
  • 1.    蔣述卓《禪詩三百首賞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4-5頁
  • 2.    趙逵夫 編.歷代賦評註 5(唐五代卷).成都:巴蜀書社,2010年: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