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评说

[píng shuō]
评论、评价的汉语词语
"评说"作为汉语动词,指通过语言对事物进行品评论述的行为,其核心语义包含价值判断与审美评价双重维度。该词被列为汉语高考鉴赏评价能力的核心要求之一,要求考生在文本分析中展现评价能力 [1]。在学术研究领域,人类学学者通过学科对话重构传统概念时,常运用评说作为方法论工具 [2]
拼    音
píng shuō [3]
词    性
动词 [3]
近义词
评论、评价 [3-4]
反义词
沉默
繁    体
評說
注    音
ㄆㄧㄥˊㄕㄨㄛ

语义解析

播报
编辑
"评说"由"评"(评判)与"说"(论述)复白拒协合构成,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特指带有判断性质的言语表达行为。浆道其基本释义体现为三种维度担体柜:
  • 基础层:对事物的客观描述与简单判断,如"评说事物要有根据"
  • 价值层:包含是非功过的价值判定,典型用例为"历史终将评说他的功过" [4]
  • 审美层:涉及艺术鉴赏角度的专业评价,常见于文学批评领域 [1]
在语法功能上,该词具备及物动词属性,嚷跨纹可灵活构成"评说+臭催对象"(评说历史)或"被评说"(被后世评说)等句式结构 [4]洒寻全喇糊键朵狱海拒。

教育领域应用

播报
编辑
2023年汉语高考考核标准将"评说"确立为鉴赏评价能力的关键术语,具体要求包括:
  • 理解文本寓意及作者观点 [1]
  • 分析语言艺术表现手法 [1]
  • 从审美价值角度进行专业评判 [1]
这一标准凸显'评说'在教育体系中的三重功能定位:认知工具(理解文本)、分析方法(解构技巧)、能力目标(形成评价) [1]

学术研究范式

播报
编辑
人类学研究领域通过跨学科对话拓展了'评说'的实践维度。徐新建教授提出:
  • 学术评说应突破文本限制,结合口述访谈补充经验认知 [2]
  • 理论阐释需保持艺术创作般的精准严谨 [2]
  • 学科交叉背景下重构传统概念的评说路径 [2]
此类方法论创新使"评说"从语言行为升级为研究范式,典型案例包括对"文艺"术语语义变迁的评说分析 [2]

语言关联体系

播报
编辑
在汉语词汇网络中,"评说"与相关术语形成多维关联:
  • 近义关联:"评论"侧重系统分析,"评价"强调价值判定 [3-4]
  • 行为关联:"说话"的第十释义包含"议论、评说"要素
  • 概念耦合:"说是非"特指对事理的是非评说
  • 话语形态:与"权威性评说"构成专业话语体系 [4]

跨文化表达

播报
编辑
作为语言载体,"评说"在跨学科实践中衍生出特殊表达形态:
  • 学术评说:要求逻辑严谨如"戏剧化情节与权威性评说结合" [4]
  • 历史评说:具有延时性特征,如"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4]
  • 艺术评说:需兼顾审美体验与理论深度 [2]
  • 社会评说:指评说事理的是非
该词的跨文化适用性体现在既能解析传统文本(如汉语高考古文评说),又能处理现代学术命题(如人类学理论重构)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