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訶子湯

(醫方大成)

鎖定
訶子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方大成》卷十引湯氏方。具有健脾理氣,澀腸止瀉之功效。主治1.《醫方大成》引湯氏方:小兒髒寒泄瀉。2.《普濟方》:冷熱不調,泄瀉,裏急後重
中文名
訶子湯
別    名
訶子散(《醫宗金鑑》卷五十二)
出    處
《醫方大成》卷十引湯氏方
組    成
訶子、人蔘、白茯苓、白朮、木香、陳皮、甘草、肉豆蔻
功    用
健脾理氣,澀腸止瀉
主    治
1.《醫方大成》引湯氏方:小兒髒寒泄瀉。2.《普濟方》;冷熱不調,泄瀉,裏急後重

訶子湯組成

訶子(炮,取肉)、人蔘(去蘆)、白茯苓、白朮各一兩(30g),木香(炮)、陳皮(去白)、甘草(炙)、肉豆蔻各半兩(15g)。

訶子湯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為末。水半盞,加生薑三片,煎服。
2.現代用法:上為末。用水150m,加生薑3片,煎至75ml,去滓。

訶子湯功用

温腎健脾,澀腸止瀉。

訶子湯主治

1.《醫方大成》引湯氏方:小兒髒寒泄瀉。
2.《普濟方》:冷熱不調,泄瀉,裏急後重。

訶子湯方義

方以人蔘大補元氣,健脾助運;訶子收斂澀腸止瀉,二者共為君藥。白朮、茯苓健脾補中,祛濕利水,以止泄瀉;肉蔻温中行氣,澀腸止瀉,合為臣藥。佐以木香行氣調中,合陳皮理氣調中,化濕和胃,以使補澀而不滯,生薑温中和胃。炙甘草為使,益氣補中,調和諸藥。全方配伍,補澀並舉,標本同治,且補而不滯,共收健脾理氣,澀腸止瀉之功。

訶子湯加減化裁

寒甚,加附子。

訶子湯附方

名稱:訶子湯
組成:訶子(煨去核)、赤茯苓(去黑皮)、陳皮(湯浸,去白瓤焙)、前胡(去蘆頭)各一兩,白朮、紫蘇葉、黃芪(銼)、人蔘、檳榔(銼)、草豆蔻(去皮)各三分,肉桂(去粗皮)、桔梗(炒)、木香、甘草(炙銼)各半兩
用法:上藥粗搗篩,每服三錢。以水一盞,入生薑(切碎)一分,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主治:虛勞,心腹痞滿,脅肋煩悶,不思飲食
出處:《聖濟總錄》
名稱:訶子湯
組成:訶子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主治:脱肛
出處:《中國民族藥志》

訶子湯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名方類證醫書大全》:“訶子湯。治髒寒泄瀉。訶子(炮,取肉)、人蔘(去蘆)、白茯苓、白朮各一兩,木香(炮)(去白)、甘草(炙)、豆蔻各半兩。上為末,水半盞,姜二片,煎服。寒甚者,加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