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許驤雲

鎖定
許驤雲(1893—1965),字明山。河南湯陰縣古賢鄉冢上村人。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從軍,隸二十鎮軍,翌年二十鎮改稱京衞軍,時許在左翼第一團馮(玉祥)營當號兵。一九一五年馮任十六混成旅旅長,許升任排長。一九二○年,許在鹿鍾麟炮兵團由上尉營副升任少校軍械官。次年(1921年),十六混成旅擴編為陸軍第十一師,許任二十一旅四十二團一營營長。一九二三年,許在宋哲元二十五混成旅任第二團團長。
中文名
許驤雲
別    名
字明山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93年
逝世日期
1965年
出生地
河南湯陰

許驤雲人物生平

早年在二十鎮馮玉祥營當司號兵。1911年馮玉祥參與灤州起義,馮被遞解回籍。許驤雲親自哭送,非要跟着不可。馮好言撫慰勸阻,告以將來如能免禍並得獲寸進,定當接許一起同甘共苦。
1912年2月,陸建章編練左路備補軍,馮玉祥為第二營營長,聽説馮玉祥重新帶兵,二十鎮的老部下張維璽、陳毓耀、韓復榘、谷良民、許驤雲等紛紛從各地趕來投靠馮玉祥。
1915年2月袁世凱調第十六混成旅進駐四川,馮玉祥在曹錕、吳佩孚等的重壓下,不得不命令部隊開拔去攻打護國軍佔領的敍州府。在此戰役中,當時任排長的許驤雲竟然違反軍紀,憤然棄械而走,盟弟張維璽得知後大吃一驚,急忙派人將許追回,並叫他快去自首。馮玉祥對許進行嚴厲訓斥,本當治罪,但見他是一時衝動且真心悔過,乃寬恕了他。
後升機關槍營營長、西北邊防軍第三師第九混成旅旅長。
1926年9月馮玉祥成立國民聯軍,許任國民聯軍軍總司令部副官處處長。1927年調任交通司令,主管鐵路、公路運輸。張 自忠接任副官處處長。
1928年2月兼任第二編遣區辦事處遣置局局長。
1928年春,為了安葬第二集團軍歷次作戰中陣亡的官兵,奉馮玉祥命主持修建了碧沙崗烈士陵園。
1928年9月,馮部第二集團軍第十軍楊虎城部改編為第二集團軍暫21師,許任該師副師長。
1930年中原大戰,楊虎城叛馮投蔣,許回北平閒居。
1935年,宋哲元執行蔣介石向日寇妥協政策,在北平組織“冀察政務委員會”,聘請許驤雲任高級參謀。許與宋同在西北共事,雖未公開卻其情面,但對這組織的不光彩角色有所瞭解,所以始終不領薪金。“七七”事變後,北平日偽當局,雖幾次鼓動其出來做事,都被他堅決拒絕。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孫連仲任國民黨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在北平東華門大街新粵飯店,宴請西北軍故舊,其中有市長何其鞏等,許驤雲也被邀參加。孫問許要什麼名義?許説:“只願做一名老百姓,不要任何名義。”實為許已看透時局,不願為蔣介石再打內戰出力。
新中國建立後,許多次與馮玉祥夫人、衞生部長李德全會晤,暢談。以主動將所經營之南苑土地交還政府的行動,來表明擁護中國共產黨的心跡。許經常和已往軍政界老人一道參加政協組織的學習,一起進行健身活動,教育子女積極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1965年病逝。

許驤雲人物評價

許驤雲 二十歲從軍,始終追隨馮玉祥將軍,並深受其薰陶:不嗜煙酒,平易近人,作戰勇敢,追求進步。一九二四年,馮倒戈反吳組建國民軍,發動北京政變,其時,許任團長,完成了作戰和應變任務。一九二六年春,奉、直軍閥在帝國主義支持下向國民軍反撲,國民軍被迫退至南口時,許任國民軍一軍東路軍三師九旅旅長,堅持抗擊三倍於己的敵軍達四個月之久。馮離軍出國後,韓復榘、石友三投靠山西閻錫山,三師師長陳希聖也意投閻,許則堅持反對。最後,許帶領少量部隊隨劉汝明師長同退至綏遠西部,終於在五原和由蘇聯回國的馮玉祥會晤,參加了“五原誓師”典禮。
許長期從事軍旅生涯,始終恪守“堅決完成任務”這一信條。一九二七年,在馮玉祥協同武漢政府第二期北伐期間,許被委以第二集團軍運輸總司令重任。馮對許面諭:“這次戰爭關係重大,我們萬事俱備,只缺火車。必得預備足夠車輛,每隔三點開出一列車,使豫北部隊迅速調上東路前線,則必獲大勝,若有貽誤,定當軍法從事!”許嚴格執行命令。為保證勝利完成任務,許向鐵路督辦王儒堂直截了當地説:“鐵路調度有誤,不能完達命令,就槍斃你!”且重複再三。王乃社會名流,久居尊榮,戰事告一段落後,便找馮傾訴所受屈辱,馮代為賠禮道歉,才算解和。
許性剛正,一次,馮下令清其財務,雖未發現問題,但許感到既已見疑,就不如早日退出軍旅為好,便以料理馮在北京南苑團河所建之“昭忠祠”田為由,於一九二八年請準退出軍伍。祠田200畝,係為維持陣亡軍官家屬生活而設,許多年經辦,深受該軍各方愛戴和信任。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