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許衡墓

鎖定
許衡墓,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許衡街道新李封村村南200米處,是元朝時期的古遺址。 [2-3] 
許衡墓,始建於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文革中,許衡墓遭破壞。1987年,重新修復許衡墓。許衡墓存有墓冢、享堂、墓園等建築。墓冢呈圓形,坐北朝南,周邊青石砌築。墓前豎立“元儒許文正公之墓”古碑一通。墓碑之前為神道,兩側有石人、石馬、石虎、石羊。墓園內南側為享堂,面闊五間,進深兩間。南北檐下分別分別懸掛“朱子後一人”“道接程朱”匾額。享堂內有許衡漢白玉塑像一尊。釋奠堂向南,有高大的碑樓兩座,裏邊都有龜負蟠龍頭的石碑,前為乾隆御祭碑,後為歐陽元撰文的神道碑。墓園的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兩側各有掖門。此外,許衡墓還包括了“許通墓”“許衎墓”等附屬文物。許衡墓歷經元、明、清、民國,多次修葺,是一處保存較完整的元代高級官僚貴族墓地。這些墓葬自北向南昭穆排列,相隨有序,對研究當時墓葬制度、埋葬風俗等具有重要作用。 [2-4] 
2013年5月,許衡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許衡墓
地理位置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許衡街道新李封村村南200米處
所處時代
元朝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619-2-103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許衡墓歷史沿革

許衡墓,始建於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 [4] 
文革中,許衡墓遭破壞。1987年,重新修復許衡墓。 [3] 

許衡墓遺址特點

許衡墓
許衡墓(2張)
許衡墓存有墓冢、享堂、墓園等建築。原塋域佔地近20萬平方米。墓冢呈圓形,坐北朝南,封土直徑約16米,高約9米,周邊青石砌築。墓前豎立“元儒許文正公之墓”古碑一通,此碑下深埋元代《塋域之圖》碑,上建仿古碑樓。墓碑之前為神道,兩側有石人、石馬、石虎、石羊。墓園內南側為享堂,面闊五間,進深兩間。南北檐下分別分別懸掛“朱子後一人”“道接程朱”匾額。享堂內有許衡漢白玉塑像一尊。釋奠堂向南,有高大的碑樓兩座,裏邊都有龜負蟠龍頭的石碑,前為乾隆御祭碑,後為歐陽元撰文的神道碑。墓園的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兩側各有掖門。此外,許衡墓還包括了“許通墓”“許衎墓”等附屬文物。 [2] 

許衡墓文物遺存

“元儒許文正公之墓”古碑
“元儒許文正公之墓”古碑(3張)
許衡墓前豎立“元儒許文正公之墓”古碑一通,此碑下深埋元代《塋域之圖》碑。神道兩側有石人四尊、石馬一對、石虎一個、石羊一對。石人文東武西,手持笏板和兵器,系元代遺物。此外尚存元代“許衡神道碑”等殘塊。 [2] 

許衡墓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許衡漢白玉塑像 許衡漢白玉塑像
許衡(1209~1281年),字仲平,號魯齋,元河內李封村人,元代政治家、理學家,任過京兆提學、太子太保、國子祭酒、中書左丞、集賢大學士等官職。他熱心傳播程朱理學,是元代儒學代表人物;與郭守敬等人編寫《授時歷》一書,比現在世上通用的格里高歷歷早三百多年。 [2] 
相關記載
明萬曆24年(1596年)許衡墓圖
明萬曆24年(1596年)許衡墓圖(3張)
據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許文正公遺書》“塋堂圖”“塋堂圖説”記載,敕賜塋是許文正公及其子、孫、裔孫的墓地。主墓有六個層次,最前邊是敕建三門牌坊,第二層是御祭碑,第三層是神道碑,第四層是釋典堂,第五層是許文正公墓,第六層為元明清各個時代圍繞許文正公墓所葬的裔孫墓地。“塋堂圖説”記載,“元至元十八年世祖賜公墓田一百三十畝,又敕建牌坊一座,享堂三間,坐落河內縣東北李封村之東南隅。至元(後)元年元順帝又賜神道碑樹墓前。附葬者公之子居左,公之孫居右,昭穆相承,世世為序。國朝乾隆庚午,我皇上輦輿幸懷,遣官致祭所,公裔孫等恭捧聖語,壽諸貞珉永誌,天恩汪洋無際雲”。 [2] 

許衡墓研究價值

許衡墓歷經元、明、清、民國,多次修葺,是一處保存較完整的元代高級官僚貴族墓地。這些墓葬自北向南昭穆排列,相隨有序,對研究當時墓葬制度、埋葬風俗等具有重要作用。 [2] 

許衡墓保護措施

2013年5月,許衡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許衡墓旅遊信息

許衡墓地理位置

許衡墓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許衡街道新李封村村南200米處。

許衡墓交通信息

自駕:自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人民許衡墓,位於許衡街道新李封村村南200米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