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1981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王炎執導的電影)

鎖定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王炎執導的劇情片,由李秀明李緯等出演,於1981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文革”末期,生活在川西葫蘆壩的許秀雲遭前夫迫害,蒙受不白之冤,卻得不到父親許茂的理解,幾乎走上絕路,後來工作組顏組長撥亂反正,使秀雲對人生重燃希望的故事 [1] 
中文名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外文名
XuMaoand his daughters
類    型
劇情
出品公司
北京電影製片廠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導    演
王炎
編    劇
王炎
主    演
李秀明
李緯
片    長
100 分鐘
上映時間
1981年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劇情簡介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海報和劇照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海報和劇照(5張)
故事發生在1975年冬天的川西葫蘆壩。許茂老漢的四姑娘許秀雲拒絕了三姐秋雲給她説妥的婚事,不肯改嫁,引起父親和姐妹們的不滿。他們哪裏知道,温順賢良的秀雲同情遭受喪妻和撤職雙重打擊的大姐夫+原大隊支書金東水,愛憐死去的大姐丟下的孩子,心裏舍不下他們。縣裏派顏少春帶着工作組進村搞整頓。造反起家、與秀雲離了婚的大隊副支書鄭百如感覺到政治氣候變了,急忙裝模作樣地向許茂老漢和許家姐妹檢討賠情,又星夜闖進秀雲住的小屋,要求復婚,遭到秀雲的蔑視和拒絕。陰險狡詐的鄭百如於是大肆散佈流言,誣陷秀雲與金東水有不正當的來往,在葫蘆壩掀起一場風波。秀雲蒙受不白之冤,遭到老爹的無情斥責、親姐妹的懷疑怨恨、金東水的故意迴避和工作組小齊的訓斥。秀雲走投無路,跳河尋了短見,幸被金東水救起。
秀雲的行動震動了葫蘆壩。經過調查研究,工作組組長顏少春停止了鄭百如的工作,恢復了金東水的職務。許茂老漢和許家姐妹也明白了秀雲的冤屈和追求。在顏少春撮合下,許茂老漢終於同意了秀雲和金東水的婚事。在羣眾和工作組支持下,金東水制訂的農田基本建設規劃開始得到實施,葫蘆壩又有了生機。可是,全國又掀起了“反擊右傾翻案風”的運動,工作組被迫撤離。秀雲依依不捨地為顏組長送行,堅定地表示,經過這場磨練,她什麼都不怕了,她要同金東水、老爹和姐妹們一起,用自己的勞動,迎接葫蘆壩明媚豔麗的春天 [2]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演職員表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演員表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職員表

製作人 張起、康璇
原著 周克芹
導演 王炎
副導演(助理) 楊蘭如、海音
編劇 王炎
攝影 鄒積勳
配樂 向異
剪輯 延娥
道具 張先春
美術設計 陳翼雲、康琳
造型設計 孫月梅
服裝設計 姜錦明
燈光 徐和慶、王振華
錄音 藍帆
佈景師 魏風(繪景)、姚文義(置景)、劉興周(置景)、韓文彪(置景)
展開
編輯
王陶瑞
效果
孫凱
煙火
徐傑
演奏
北京電影樂團
指揮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2]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角色介紹

  • 許茂
    演員 李緯

    葫蘆壩的莊稼漢,一生養了九個女兒。他勤勞本分,有時火氣很大,有時又很温和善良。作為一個農民,他憎恨舊社會,但因為歷次的政治運動折騰,他也不喜歡合作化後的新社會,從熱愛集體變成了自私自利。

  • 許秀雲
    演員 李秀明

    許茂的四女兒,温柔、心地善良,表面上軟弱,實際上是堅強的。雖然她生活不幸、孤獨悽苦,但仍對幸福充滿着熱烈的嚮往,同情憐愛大姐夫和侄兒侄女。在經歷過一場風暴後,她變得更加成熟、堅強,更加執着地追求着美好的未來。

  • 許秋雲
    演員 張金玲

    許茂的三女兒,性子風風火火,刀子嘴,豆腐心,她厲害但善良,貧困但好強,果斷但又易變卦。她愛丈夫,但又時時訓斥管教他;她尊敬爹爹,但凡事必須依她而行;她疼愛妹妹們,但恨她們不爭氣;她敢於和鄭百香乾仗,卻不是潑婦。

  • 許貞
    演員 劉曉慶

    許茂的七女兒,開朗活潑。她在供銷社當售貨員,一心想通過婚姻脱離自己生長的農村,所以千挑萬選找了一個“見過世面”的男青年小朱,卻遇人不淑。

  • 許琴
    演員 李鳳緒

    許茂的九女兒,葫蘆壩的共青團支部書記,是一個虔信革命、追求進步、純潔樸實的農村知識青年。姐姐們在愛情婚姻方面的挫折、父親的無情冷漠讓她感到痛苦。

  • 金東水
    演員 楊在葆

    許茂的大女婿,葫蘆壩的原大隊支書,為人光明磊落。在動亂的歲月,他遭受了喪妻和撤職雙重打擊。雖然捱整下台,但他仍關心着生產和社員生活,偷偷起草着葫蘆壩的規劃。

  • 鄭百如
    演員 張連文

    許秀雲的前夫。他陰險狡猾,仗着自己有文化、善鑽營,在“文革”中掌了葫蘆壩的大權,找了個“造反派戰友”當姘頭,看不上妻子四姑娘,嫌她古板,拋棄了她。由於政治氣候的變化,工作組進村搞整頓,他怕四姑娘揭露他的劣跡,為堵她的嘴,千方百計謀求復婚。

  • 顏少春
    演員 盧桂蘭

    工作組的組長,受縣裏委派到葫蘆壩搞整頓。她平易近人,實事求是,經過調查研究,發現了鄭百如的惡行,恢復了金東水的職務,並且撮合許秀雲與金東水的婚事。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2]  [3]  [4]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幕後花絮

  • 對於許茂的扮演者,王炎提議啓用李緯,但是廠長汪洋不同意,認為李緯演壞人太多,在觀眾心中的形象已定型。最後,由於王炎的力保,李緯還是拿下了許茂一角 [5] 
  • 由於過度投入表演,演三姑娘的張金鈴發了高燒,燒到四十多攝氏度,王炎導演親自送了一袋梨給她並勸她好好休息 [5] 
  • 為了達到真實,王炎要求演員一律不化妝,甚至不許演員在開機前用舌頭舔嘴唇。在服裝方面,一旦看到老鄉的衣服符合劇情需要,劇組就用新衣服去交換 [5] 
  • 1981年春天,八一廠、北影廠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劇組都開赴四川拍外景,八一廠在內江,北影廠在簡陽,雖然相隔不遠,但兩個劇組彼此互不往來。有一次,兩個劇組的工作人員在四川機場巧遇,但雙方只是在候機大廳裏遠遠對望,互不打招呼 [5] 
  • 1981年,北影廠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先上映,不久後八一廠的版本也在全國上映,西安有家影院特意同時放映兩個版本 [5]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結果
1982年
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6] 
最佳女主角
李秀明
獲獎
最佳女配角
張金玲
提名
最佳攝影
鄒積勳
獲獎
最佳化妝
孫月梅
提名
第五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6] 
最佳女演員
李秀明
獲獎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1979年,長篇小説《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出版,很快被改編成為電視劇、舞台戲曲,同時也吸引了各電影製片廠的注意。北影廠的廠長汪洋決定由剛因影片《從奴隸到將軍》而獲獎的王炎擔任導演,拍攝電影版《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當時王炎正在準備名為《拉車人》的劇本,故事也是反映“文革”後期農村基層實幹者的故事。汪洋勸説王炎改拍《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因為《拉車人》的劇本已寫過幾稿,王炎對於更換拍攝對象有牴觸情緒,但是,讀完原作小説後,他被打動了。王炎之前在河南深入生活時接觸到在“文革”中被批鬥但仍踏實工作的村幹部,深受感動,所以才決心要反映那些在“文革”中沒有絕望並執着追求美好生活的普通人。他感到小説《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的主旨與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決定接下任務並親自寫劇本。與此同時,八一廠也在籌拍《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並請小説作者周克芹擔任編劇。1980年的年底,文化部電影局召開拍片協調會,但兩家制片廠沒有達成實質性意見。不久,北影廠率先開機。電影局默認了北影廠和八一廠“撞車”的局面 [5] 
創作主旨
王炎向攝製組提出的口號是: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去表現生活,堅持不懈地向虛假作鬥爭。他要求攝製組的全體成員不要考慮如何表現自己的技巧,而應着力表現人物 [7] 
劇本改編
為了向真實生活靠攏,在改編小説時,王炎在基本保留小説原貌,以四姑娘秀云為中心的基礎上,儘量去掉原作中純客觀的時代背景、人物關係等介紹,讓人物在規定情景中按各自的性格邏輯該怎麼活動就怎麼活動;不搞人為的戲劇性情節和場面,比如刪掉原作中四姑娘跳水之前的一系列情節描寫,把兩次跳水改為一次;不追求情節的完整,以便給觀眾以更多的想像餘地 [5]  [7] 
王炎認為許茂是一個充滿矛盾的老人,在改編時他保留了原小説刻畫人物的細膩感人之筆,但對他所認為的某些分寸掌握不當之處進行了刪改。如“連雲場買油”一場戲,王炎認為小説描寫許茂存心佔李二嫂便宜,分寸上有點過了。在他看來許茂儘管自私,但本質上是個勤勞的莊稼人,不會故意坑害孤兒寡婦,所以,他把這段戲改成許茂好心提醒李二嫂當心市管會的人,當李二嫂求他買油時,他雖然出自私心低價買了油,但價格沒有小説中寫的那麼低。而後面許茂遭圍觀、鄭百如趕來解圍的情節,則直接刪除了。因為,王炎認為原作的寫法把許茂的格調降低了,許茂的從熱愛集體到自私自利應歸咎於社會原因,不應過多地讓這位善良的老漢處於難堪的境地 [4] 
對於反派人物鄭百如,王炎感到小説對鄭百如的描寫得多少有些臉譜化,實際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品質惡劣、令人生厭,又夠不上敵我矛盾的人。在王炎的理解中,鄭百如不是那種一眼就能看透的人,鄭想對金東水落井下石,但不一定非要燒金家的房子;他強姦了四姑娘,卻不一定還要利用職權誘姦七姑娘;他雖然是怕四姑娘揭發他,才提出復婚,但對於温柔賢惠的四姑娘並非沒有一絲留戀。因此,王炎決心把鄭百如寫成一個活生生的人,只要使人們感到此人品質壞,四姑娘厭惡他,這個人物就算完成,至於他算不算階級敵人,影片不必去回答。所以,王炎刪去了小説中鄭百如燒金家房子、虐待四姑娘、誘姦七姑娘、搞破鞋等情節。他還要求扮演鄭百如的張連文不要“神頭鬼臉”地去表現壞人,只要按規定情境不加做作地去體現就可以 [4] 
攝影要求
為了反映生活的真實,攝影師在片中較多地使用了運動鏡頭,儘量少拍客觀鏡頭、固定畫面。在拍攝時,多用實景,王炎還要求不能把真的拍成假的。例如“開會”一場戲,外景選在一座大廟,因為四川農村常把廟宇作為學校和社員開會的場所,而且劇組所選的大廟還保留着“四人幫”時期的一些標語,不需要劇組特意佈置。在拍攝時,劇組找了當地社員做羣眾演員,把職業演員夾雜在其中,如果演員與當地羣眾不大像,就隨時在化妝上進行調整。在拍農村小屋時,因為當時農村房屋窗户小,採光不好,所以無法實景拍攝。不過,在搭景時,導演王炎仍要求像生活中一樣搭小房,而非為了方便拍攝把房子搭大。在色調處理上,雖然影片是在陽春三月在四川拍外景,但為了符合故事發生的時代基調,攝製組沒拍攝那些美麗的畫面,影片用色也不要飽和色,而是用一點灰調子 [8]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影片評價

該片具有一種哲理色彩,顯得含蓄而深沉,使人在沉思中獲得力量,但由於影片的基本故事是四姑娘的愛情遭遇,因而從情節上來説雷同於其他改編本。北影廠對四姑娘的刻畫濃墨重彩,細膩深沉,對鄭百如的刻畫也摒棄了那種臉譜化的手法,把一個政治投機分子寫得很有真實感。該片不搞人為的戲劇情節與場面,更不離開生活去編一些玄而又玄的東西,也沒有為了追求情節的完整而忽略對人物的刻畫。創作者的鏡頭始終對準人,通過對人物情感的渲染,使人物在銀幕上活躍起來。與八一廠版本相比,它顯得更生活化,更真實,然而由於過於忽略了情節的完整,又使人感到脈絡不清,有的地方流於平淡 [9]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章柏青評)
該片的主要情節、主要人物性格比較忠實原著精神,在藝術風格上保持了一種清新、質樸的格調,講究生活的自然和真實,對時代背景、主要線索交代得比較清楚,首尾比較一致。但是,與原著比較,該片總給人有不滿足的感覺,主要是戲太平淡,沒有充分體現原著強烈的感情色彩,不是失之過火,而是失之過温,不能激發起觀眾感情上高度的愛和憎的共鳴 [10] (四川省作家協會理事譚洛非評)
該片既保留了原作的藝術特色,而且發揮了視覺的特點,對原作做了一些補充和豐富。該片和原小説一樣具有質樸、真實的現實主義風格,不以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去吸引觀眾,而是以真實深刻的性格刻劃、富有鄉土氣的場面描繪,以及日常生活場景和人物關係的描寫,主人公的命運的變化緊緊地扣人心絃。含蓄而細緻的人物內心活動的刻劃是該片突出的藝術特點。影片以不同的時空巧妙組成的畫面來表現人物複雜的內心活動,對反面人説的刻劃也不簡單化,不做淺、露的描寫。李緯、李秀明很出色地創造了角色,生動而深刻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和內心活動。該片的藝術風格比較質樸、含蓄,但有些地方過於質樸,含蓄得過了頭。比如影片對鄭百如的揭露比較含蓄,沒有點出他乾的壞事,沒有交代他復婚的險惡動機,對於沒讀過原作的觀眾來説,就會削弱一定的藝術效果 [3]  (中國劇協原書記處書記顏振奮評)
參考資料
  • 1.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劇情  .1905電影網[引用日期2020-06-17]
  • 2.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編.中國影片大典 故事片·戲曲片 1977-1994:中國電影出版社,1996.02:76頁
  • 3.    中國電影出版社編.電影評論選 故事片·1981:中國電影出版社,1987.03:229-235
  • 4.    文化部電影局《電影通訊》編輯室,中國電影出版社本國電影編輯室合編.電影導演的探索 第2集:中國電影出版社,1983.12:318-323
  • 5.    崔斌箴,崔明波.中國電影史上一樁罕見的“撞車公案”[J]檔案春秋,2007(5):24-27
  • 6.    中國電影家協會編纂.中國電影年鑑 1983 :中國電影出版社,1984.04:163-164、182
  • 7.    文化部電影局《電影通訊》編輯室,中國電影出版社本國電影編輯室合編.電影導演的探索 第2集:中國電影出版社,1983.12:309-316
  • 8.    文化部電影局《電影通訊》編輯室,中國電影出版社本國電影編輯室合編. 電影導演的探索 第2集:中國電影出版社,1983.12:325-327
  • 9.    章柏青.閲讀電影: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6.03:4-7
  • 10.    中國電影出版社編.電影評論選 故事片·1981:中國電影出版社,1987.03:239-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