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許昌霸陵橋

鎖定
霸陵橋,原名八里橋,在許昌市城西4公里的清泥河上,許繼大道西段,霸陵景區內,相傳為三國名將關羽辭曹挑袍處,灞陵橋從此名揚。原橋高於水面3米餘,為三孔青石橋。橋面寬能並行兩車,橋長90米,兩岸楊柳成行,風景宜人,橋旁有《漢關帝挑袍處》石碑,為明末將領左良玉所立。
中文名
霸陵橋
地理位置
許繼大道西段
氣候條件
亞温帶氣候
景點級別
AAA級
區域面積
佔地160多畝
類    型
古典園林建築
保護對象
文物

目錄

許昌霸陵橋簡介

許昌霸陵橋 許昌霸陵橋
漢關帝 “霸陵橋”,關羽別過曹操的追兵,去追尋桃園三結義的劉備。 許昌西郊的石樑河上,今日橫卧着青石砌成的灞陵橋,橋頭,豎有“漢關帝挑袍處”古碑,為明代總兵左良玉墨跡,新塑關羽挑袍巨大雕像,令人望而起敬。
灞陵橋東,許昌城遙遙在望,橋西,是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築羣落——灞陵橋關帝廟。據《許昌縣誌》載,自三國以來,關羽忠義故事千古流傳,後人追念關羽功德,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由當地義士王宏道捐地三十畝,經多方資助而建成此廟. [1] 

許昌霸陵橋來歷

霸陵橋雄姿 霸陵橋雄姿
關帝廟山門楹聯曰: 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騁時勿忘赤帝, 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 關帝廟後院利用圍牆建造的東西對稱的回廓之中,彩繪46幅關羽生平事蹟壁畫,向後人講述着關公忠義故事。廟院東鄰為桃園,塑有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塑像,春日至此,桃花如霞,遊人如燕,情趣盎然。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