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許思純

鎖定
許思純(?~1042),字號、籍貫均不詳。北宋仁宗趙禎景皊元年(1034)甲戌科武舉第一人。
本    名
許思純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羣
漢人

許思純人物生平

該科錄取武進士10 人(一説12 人)。許思純榜共有15 人蔘加了殿試。大概是武舉剛開不久的緣故,此科的質量明顯不高。宋朝武舉除考武藝外,還考策對,而此科策對不入等的竟有6 人,馬射不合格或生疏者又有7 人之多,即使身為狀元郎的許思純,也僅是馬、步射中格,但策不入等。在被錄取的10 名武進士中,只有1 人是現職軍官,其餘9 人均為白身,落選的全是帶職軍官。
許思純奪得武狀元后,被授予三班奉職。景皊五年(1038),西北部黨項族首領李元昊稱帝,以興慶府(今銀川)為國都,國號“大夏”,史稱西夏。統治着今寧夏、陝北、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和內蒙一部分,成為與遼、金和宋對峙、鼎立的政權。自此,宋與西夏戰事不斷。這樣,武藝平平,但略懂兵法的許思純來到了宋與西夏對峙的戰場上。

許思純主要事件

慶曆二年(1042)閏九月,李元昊領兵向宋邊境發起進攻,宋朝廷命令涇原副都部署葛懷敏率軍迎敵。部隊行至瓦亭寨,葛懷敏令已身為瓦亭寨都監的許思純與環慶都監劉賀帶領5000餘人為左翼,天聖寨主張貴為殿後。部隊進屯五穀口,鎮戎軍統兵官曹英、涇原路都監趙珣、西路都巡檢李良臣(與許思純同榜武進士)、孟淵,皆自山外來會合,沿邊都巡檢使向進、劉湛為先鋒,趙瑜等率兵作為後援。部隊駐紮在安邊寨時,葛懷敏離軍,夜至安遠堡以北一里處休息。
幾日後,葛懷敏獨自領百餘名騎兵前進。這時,軍中有人認為距敵太近,不可輕進,葛懷敏乃停止。到了晚上,又直奔養馬城。曹英及涇原都監李知和、鎮戎都監李嶽、西路都巡檢趙麟等分兵屯守在鎮戎城西面六里處,到了夜間,則入城自守。三日後,諸將也來到養馬城,與葛懷敏會合,一同商議如何掩襲西夏部隊。趙珣認為:面對數倍於己的強敵,宜依險固守,扼敵歸路,待敵衰而擊之。這是一個很切合實際的建議,但可惜的是沒被採納,葛懷敏命諸將分四路攻取定川寨。
自此,戰事開始不利於宋軍。四路宋軍進入定川寨後,西夏軍隊毀壞橋樑,切斷宋軍退路。完成對宋軍的包圍後,又堵絕了定川寨上游的泉點,使宋軍失去飲用水源。面對強敵,許思純毫不畏懼,與副將劉賀率部屬與西夏軍激戰於河西,雙方不分勝負,各自領兵退保自己的陣地。
葛懷敏指揮所設在中軍大營,曹英等列陣於東北角。西夏軍先以精鋭部隊衝擊中軍,被葛懷敏擊退後,西夏軍攻擊曹英,曹英面部被流矢擊中,倒在戰壕之中,士卒紛紛潰逃,爭相入城保命。葛懷敏所部兵丁也爭相奔逃。葛懷敏為眾所擁,幾乎被兵士踐踏至死,親兵將葛懷敏用車子拉回城後很久,葛懷敏才甦醒過來。清醒後他親自挑選精鋭兵士守衞門橋,許思純、趙珣等人又親率刀斧手向外衝殺,並以騎兵部隊向西夏軍反擊,終於遏制了西夏軍的猛攻。但是,宋朝軍隊已無鬥志,對此,趙珣多次入帳,勸葛懷敏改變戰役部署。
這天夜裏,西夏軍隊在城西角落點起篝火,對着西北面喊話道:“你們不是按照陣圖布的陣嗎?你們很善於屯軍啊?現在你們已被我們包圍,你們還能往哪裏逃呢?”夜裏二更,葛懷敏發出號令,令郝從政領兵來援,到了四更,召許思純、李知和、趙珣等將領計議,許思純等一籌莫展,無計可獻。葛懷敏決定退走鎮戎軍,而趙珣則請求自龍竿城出擊,他陳述的理由是:那裏地勢不險要,可以出其不意。趙繤的意見,遭到了許思純等將領的反對。於是,葛懷敏只得親率宋軍突圍。以曹英、趙珣為先鋒,許思純、劉賀為左右翼,李知和、王保、王文殿後。突圍中,許思純、李知和、趙珣、李嶽、李良臣、曹英、王文眾將領拼死衝殺,但終因寡不敵眾,全部戰死。
定川寨之戰,由於葛懷敏指揮不力,宋軍損失戰將數十名,士兵9400 餘人,戰馬600 餘匹。朝廷為了表彰此次戰役中犧牲的忠烈將領,振奮軍心,先後對這些將領進行了追贈,其中,原為瓦亭寨都監、左侍禁、詃門祗候的許思純被追贈為右屯衞將軍、潮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