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許希亮

鎖定
許希亮(1927.9 ~ ), 山東齊河縣人,中共黨員, 20世紀40年代初參加革命,曾在山東寧陽縣、章邱縣、新泰縣、菏澤市泰安市等地任官職。現已退休。
中文名
許希亮
出生地
山東省齊河縣劉橋村
出生日期
1927年9月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許希亮基本信息

許希亮。1943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革命,1944年3月考入冀魯豫第四抗日中學。1947年任寧陽縣7區區委書記,1959年任寧陽縣委副書記,1964年任章邱縣委副書記,1975年任新泰縣委書記兼武裝部第一政委,1984年任菏澤地委副書記,1988年後任泰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1993年12月離職休養,定居泰安市。

許希亮革命歷程

許希亮
許希亮(2張)
許希亮早在青年時代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完成了學業,歷經了血與火的考驗,養成了艱苦奮鬥不怕犧牲的革命情操,培養了一心為黨,終生為民的戰士品格。解放戰爭中,許希亮任寧陽縣7區區委書記時,只有20歲,他帶領區武工隊參加過數十次戰鬥,打開了所在區的工作局面。全國解放後,他動員350名青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又動員450名子弟兵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在1954年的“三大運動”中榮立三等功1次。在任寧陽縣委副書記期間,參加了1962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毛澤東主席親自主持的7000人大會,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1964年至1982年,許希亮在任章丘縣委副書記、新泰縣委書記期間,他深入基層,與人民羣眾打成一片,跋山涉水,調查研究,深知中國的農村若不治掉窮山惡水,就不能摘掉窮帽子,就不能走共同富裕的路子。為此,他帶領全縣人民,艱苦奮鬥,苦幹巧幹實幹,興水利、造良田、植樹木、辦企業,開始了為改變農村貧窮落後面貌而打響的的治理山河的戰鬥。十數年間,他帶領縣委一班人住窩棚、橋洞,吃玉米粥、白菜湯、地瓜乾子,擋風沐雨,戰嚴寒鬥酷暑,日夜奮戰在工地上,與機關幹部同甘共苦,與民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被譽為“人民的好書記”。在章丘縣委工作期間,他帶領全縣人民修大小水庫10座,總蓄水量4500萬立方,擴大水澆地面積2.2萬畝。在新泰縣委工作的12年間,他帶領89萬人民興建蓄水工程127座,總蓄水量1.3億立方;興建揚水站220座,擴大農業灌溉面積36.58萬畝;改造山嶺50座,興建排防洪工程15處,建設穩產高產田56.5萬畝;治理河道45條總長271公里;修石護坡27.1萬米,縮河造地3.96萬畝,修公路403公里。徹底改變了新泰的農業生產條件,使生產水平不斷提高,每畝增產糧食200斤,年增糧食1.23億斤,水利發電950萬千瓦時,為城市供水3000萬立方,綜合經濟效益每年達1.6億元。受到了中央、省、市的表揚,中央肯定了他總結提出的“統一規劃,集中會戰,輪流治理,逐年找平”的經驗。為此,他三次晉京出席全國農業學大寨及農田基本建設先進縣會議。1987年5月9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國務院副總理陳永貴等中央領導,帶領中央7個部、21個省、市、自治區的主要領導同志165人,在省市主要領導的陪同下,參觀了新泰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現場。當他彙報完工作後,李先念副主席高興地説:“頭戴帽(指河流上游修水庫)、縮河道,兩邊把地造。這個辦法好,富有創造性,可以向全國推廣。”在此期間,國務院副總理紀登奎,國家農林部部長楊立功,國家水利部部長錢正英與美國農業專家韓丁等,先後到新泰視察並指導工作,對新泰縣的治山治水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許希亮在新泰任職期間,在一手抓興修水利的同時,利用天時地利狠抓了工業、教育和計劃生育工作,使新泰縣出現了多業並舉欣欣向榮的新氣象。先後組建了小港、高佐、四槐樹、汶河、韓莊、樓德、尚莊煤礦和化肥廠、毛紡廠、啤酒廠、檸檬酸廠、第二染織廠、水利機械廠等25個廠礦企業,固定資產9.4億元,年產值7.2億元,利潤37548萬元,安排就業2.1萬人。1982年6月28日,全國中小學校舍維修工作經驗交流會在新泰召開,於會代表參觀了新泰後,給予了高度評價。1981年,許希亮榮獲全省計劃生育先進工作者稱號,被選為山東省第三屆第三、四次黨代表。1984年至1987年,許希亮在菏澤地區任地委副書記期間,在地委統一領導下,他和其他同志一道,發動全區人民造林600萬畝,植樹3000萬株。他個人榮獲山東省綠化工作先進個人稱號。到21世紀初,菏澤市林業已實現經濟效益35億元,成為全國造林綠化先進地區。造林先進的成武縣委書記李育才被提拔為國家林業部副部長,許希亮本人被評為全省造林先進工作者。 [1]  (文/明敬麗)

許希亮歷史評價

作為泰安地區較早參加革命的老幹部之一,許希亮為黨為民工作了整整半個世紀,立下了不朽的功勳。2002年8月,由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全國性人物大詞典《中華熱土》,對其進行了高度的評價:許希亮同志“不論在戰爭年代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都能堅持真理,實事求是,勇於奮進,身先士卒,善於創造性的開展工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