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許定國

(明末清初將領)

鎖定
許定國(?—1646年),河南太康人,明末清初將領、軍閥。降清後,隸屬漢軍鑲白旗。 [1] 明季南略》載被清朝封為“平南侯”。 [2] 
本    名
許定國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河南太康
逝世日期
1646年
主要成就
誘殺南明興平伯高傑後降清、貳臣
旗    籍
漢軍鑲白旗
官    職
明朝援剿河南總兵官
爵    位
清朝一等子(一等精奇尼哈番

許定國人物生平

許定國抵抗後金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從遼東巡撫楊鎬奏請,以許定國為加銜守備赴楊鎬標下團練兵馬。 [3]  後遷靉陽堡遊擊。
天啓初年,遼東失陷於後金,許定國與援遼水兵遊擊周義、駐防寬奠堡參將王紹勳等一同棄守地奔竄。 [4]  定國渡海逃遁至山東登、萊,被時任登萊巡撫陶朗先留用。毛文龍收復鎮江城,陶朗先令遼東副將韓宗功(李成梁婿)、待罪遊擊許定國各統兵一千先後策應。 [5] 
二年(1622年),陶朗先遭彈劾罷職,由袁可立接任登萊巡撫職。袁可立任用許定國為防海道中軍。
三年(1623年),從袁可立平白蓮教有功,以遊擊銜管登萊巡撫標下中軍事(撫標中軍多由參將擔任)。 [6]  尋進參將銜。
四年(1624年),李民宬《燕行錄全集·癸亥朝天錄》:“二十二日丙子,留登州。朝與副使冬至使詣軍門(袁可立),軍門坐堂行禮訖。軍門立語曰:勑書差官奉宣為當,而陪臣齎去未妥,欲為題請定奪,留待可矣。措辭答之。軍門曰:“曉得”。仍命茶,謝後請辭。答曰領宴後發行,遂謝而出。中軍許定國送帖請宴,中軍方遭母喪。其請帖曰孤哀子許定國稽顙再拜,見之極駭。“ [7] 
袁可立因先後被兵科給事中方有度、廣西道御史宋師襄、河南道御史龐尚廉、山東道御史宋禎漢、四川道御史李喬侖、福建道御史李應升等人數次彈劾,無奈連上七疏棄官歸鄉。 [8]  而許定國作為袁可立提拔的部下,也遭到江西道御史劉璞彈劾,同遭罷職。 [9]  (許定國或因此次彈劾,也遭降職或罷職,但暫時未找到直接的史料證據記載,是從之後的《明熹宗實錄》中”以原官“、”復原職“等記載推測得來。而據《崇禎十三年遼東戰守明檔選(續三)》兵部為報許定國擬製勝方略事題行稿:“......竊照臣髫年從戎遼塞,歷官(至)副總兵十有五載......”許定國於天啓六年(1626年)起復,距離崇禎十三年(1640年)共十五個年頭,也可印證推測。)
六年(1626年),(時袁可立為兵部左侍郎)以兵部尚書王永光奏,調許定國以以原官赴山海關,聽經略衙門調遣。 [10] 
七年(1627年),寧錦之戰,後金兵圍錦州,許定國請兵願往援救,明熹宗聖心嘉悦,從其請。 [11]  寧錦大捷,兵部敍寧錦功,許定國準復原職,賞銀二十兩。 [12] 

許定國圍剿起義

崇禎二年(1629年),加副總兵銜。 [13] 
三年(1630年),實授薊遼副總兵。 [14] 
十年(1637年),署鎮河南總兵,剿農民起義軍。在太康抵禦掃地王有功。 [15] 
十一年(1638年)二月,農民起義軍縱橫河南,官軍諸將畏縮不敢戰。河南巡按張任學憤而上疏,請求改任武官,親執干戈,為國平敵。崇禎帝命授張任學署都督僉事、河南總兵官。河南舊無總兵,因為是大將特設沒有部下,兵部以署鎮總兵許定國之兵授予張任學,許定國解任。 [16] 
十二年(1639年),推補山西太原副總兵 [13]  ,並以副總兵銜管太原營參將事。 [17] 
十三年(1640年),松錦戰啓,許定國上奏,獻兵分三面、用奇用正之策,並請復設皮島之師以牽制清兵。 [13] 
十四年(1641年),許定國接替因松錦之戰失敗而被革職的山西總兵官李輔明,升任山西總兵官。 [17-18] 
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圍攻開封,朝廷令許定國赴援。監軍御史王燮令許定國刻期渡黃河援救開封,行軍至山西沁水,部下兵卒譁變,屬下參將莊子固輯其餘眾得以繼續前行。至開封,暫隸總督侯恂麾下,從侯恂屯駐柳園口與李自成軍隔河對峙。某日,謁見侯恂,還未到中軍大門開啓時間,督標中軍副將丘磊阻之,定國拳毆丘磊。及入謁,仍語出不遜。侯恂之子侯方域勸侯恂立斬許定國,侯恂不同意,故而許定國益加驕縱而不收斂。 [19]  之後開封陷落,侯恂遭罷官,許定國也遭逮捕入京下獄,朝廷又加上許定國之前救援河南,兵潰道掠之罪,數罪併罰,判死刑。 [20] 
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破孫傳庭潼關,兵入關中,事急。十一月,許定國與郝絅、餘應桂同被免罪起用。起授許定國援剿河南總兵官。 [21]  冬,時陳潛夫授開封推官赴任,李自成也在當時北征京師,命已經投降大順的原明朝將官陳永福出山西,陳永福之子陳德為明河南巡撫秦所式部將,縛巡按蘇京投陳永福而去。陳潛夫招募民兵千人,請於秦所式、卜從善、許定國共剿陳德,然而秦所式解任而去,卜從善、許定國潰而南走。 [22] 
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三日,欽天監奏帝星下移,詔百官修省。詔:“封各總兵吳三桂平西伯、左良玉寧南伯、唐通定西伯、黃得功靖南伯,給敕印。劉澤清實升一級,劉良佐周遇吉高傑馬岱馬科、姜瑄、孔希貴黃蜚、葛汝芝、高第、許定國、王承胤、劉芳名、李棲鳳、曹友義、杜允登、趙光遠、卜從善、楊御藩,各升署一級。督撫馬士英王永吉黎玉田李希沆,分別應實署。” [23] 

許定國劫掠中原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克北京,許定國無所屬,率散卒百餘人還鄉里。欲走南京,而無兵,恐不得與南下諸將等,乃不南不北,倘佯以觀變,而謀聚眾以為後圖。常與數騎劫掠於野,如同逆黨。常率領數騎入睢州,雖然許定國經常劫掠,尤以寧陵最慘,但卻不害睢州之民,州人不為意。可能以為是當時時局混亂,睢州人慾借許定國之勇及其部下共守禦。許定國表面與睢州人民共守禦,內則據睢州城,遍佈腹心,以官爵餌其州中桀黠者為爪牙,而不逞之徒且藉其勢以自雄,附近結寨自保的南五寨首領李際遇等也皆響應,州人至此不得不為許定國所脅迫。自此許定國勢力始鴟張,放橫侵掠,遠近鹹被其害,不得已與之通,或受其節制則免。唯獨寧陵典史、署理知縣事劉大才與之抗,相攻殺。 [19]  (劉大才,陝西富平人。崇禎十五年,農民起義軍破寧陵,並拆其城牆。及起義軍兵退,寧陵縣令缺員,由典史劉大才署理知縣事,並帶領民眾復修城牆,雖不能如初,但屢經攻圍,守禦無恙。 [24] 
有睢州諸生李貞元與寧陵諸生桑際寧,李貞元喜氣節,素以縱橫家自詡,乃謁許定國,某以保境安民,使東(寧陵)、西(睢州)相和,許定國假裝許諾。李貞元主睢州事,桑際寧主寧陵事,遂具貼書諭劉大才和睦,劉大才請李貞元親赴寧陵定約以為信。然而許定國實無和睦之意,特以李貞元為死間,誆騙劉大才,使之不設防備。李貞元既行,許定國又殺掠寧陵所屬數村,而李貞元不知,但消息已經傳至寧陵。及李貞元到寧陵,劉大才屬下孫黃毛等執李貞元、桑際寧殺之。 [19] 
陳潛夫當時駐杞縣,招諭黃河南、北諸寨,多所降附,陳潛夫自攝巡撫事,與許定國相結犄角互為聲援。 [25] 
同年(1644年)四月二十六日,明安宗朱由崧繼位。後陳潛夫歸南京入覲,疏言:宜以爵(授許定國)縻之,此必反側,然後圖其後。 [22] 
七月,許定國攻掠寧陵,歸德府(睢州、寧陵都隸屬於歸德府)知府桑開第率眾救援寧陵,與許定國戰於馬官集,敗還。寧陵劉大才力守,率城中義勇死戰,許定國攻十餘日不下,遂解去。許定國自睢州往東殺掠,村落不勝其荼毒,皆折而受其約束。 [26] 
八月十二日,許定國率領兵馬將歸德府城池攻破,蹂躪不堪。 [27] 
九月,許定國擒獲大順陳州牧惠在公等人,獻俘南京,加級。 [28] 
十月,許定國再攻寧陵。劉大才告急桑開第,桑開第督守將項城人李俊儀等,率歸德營及鄉兵數千人往救之。歸德步卒,勁旅也,昔日高元衡為主將,以三千破起義軍數萬。保義營主將田某,所將步卒千餘人,亦敢戰。是役,桑開第至寧陵,分兵進,以守將李某及保義等營赴馬官鎮;以侯方巖、沈誥等所率鄉兵赴張弓鎮。許定國迎戰,保義營先合,戰不利,退,許定國乘勝追擊,保義營潰敗,潰兵奔歸德營。歸德營炮擊潰兵,潰兵不顧炮火,仍衝擊歸德營,歸德營亦潰,遂大敗,死者無算。侯方巖等聞敗,亦率眾歸。桑開第引還,許定國之勢益張。有鹿邑武舉黃某通許定國,許定國遂破寧陵城,擒劉大才至睢州殺之。 [29] 
十一月初七日,常應俊薦許定國實心恢復;著鑄印給之。許定國擢太子少師、左都督總兵,掛鎮北將軍印。(錢海嶽先生《南明史》陳潛夫傳載:“掛鎮虜將軍印”。)二十六日,命許定國鎮守開封,與王之綱合剿大順軍。
十二月,總督張縉彥分諸將防黃河以備清兵,曹友義防邳州以西,張士儀防邳州以東,王之綱防自永城至寧陵,許定國防自寧陵以西至蘭陽,劉洪起防自祥符至汜水,李際遇專防河南一府。 [30] 

許定國叛明投清

主詞條:睢州之變
最初,總兵高傑李自成將時,在河南轉戰,恰巧劫掠了許定國鄉里,許定國全家老幼皆死,惟許定國逃免。爾後,高傑以起義軍降將開藩,與諸將相抗衡,諸將多嫉妒,陰相攜貳。而許定國負其功而不得封爵,上書詆高傑為賊,許定國疏言:“黃得功劉澤清劉良佐皆起行伍,列土是矣。高傑乃賊也,何故亦蒙列土之榮?”隨後有人對此話轉述高傑,高傑大怒,説:“吾見定國,必手刃之!” [31] 
當時,清朝豫親王多鐸下河南,次孟津,許定國與李際遇遣使通書納款。聞清肅親王豪格略山東,書請欲攜孥來附,豪格命遣子為質。 [32] 
南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正月,督師、大學士史可法令興平伯高傑北伐,徇河南,次歸德,途中誅殺程繼孔、鹿邑武舉黃某。許定國聽聞十分恐懼,既遣子參將許爾安、許爾吉渡黃河北上納款清軍,又上書史可法求自全計,史可法回書勸許定國換地屯駐,許定國越加不安。高傑聞定國已遣子納款清兵,招往會,不赴。傑乃與河南巡撫越其傑、河南巡按陳潛夫就許定國睢州。許定國不得已郊迎,越其傑、陳潛夫勸高傑勿入城,傑輕定國,不聽。十二日夜十三日凌晨三更左右,許定國於睢州袁可立府內宴高傑,侑以歌妓美酒。高傑酣醉,高傑為許定國刻行期,令其遣散部屬歸農,並微及遣子納款事。許定國益懼,中夜起伏兵殺高傑。總督張縉彥,監軍李升僅以身免,巡撫越其傑赴南京。
睢州城池圖 睢州城池圖
十三日,高傑部將總兵李本深、左協總兵郭虎、蕩寇將軍總兵王之綱等發現城門關閉不開,遂攻南門,城破,許定國部將單長庚、潘一鳳戰死,許定國與劉方興早已先一步走考城降清。高傑餘部大怒,焚掠睢州城,屠殺睢州及方圓百里,村落為墟。許定國據守考城,疏請清兵大軍渡河,平高傑餘黨。得旨:“許定國計殺高傑,歸順有功。徵南大兵,不日即至。著傳諭知之。”高傑餘部攻城不下,乃還。 [33]  許定國念為袁可立舊部,並不擾睢州,只是遭高傑餘部殺掠甚慘。
睢州之變為明末大變,史可法聞訊頓足長嘆:“中原事不可為矣,國事盡被許賊所壞!”在高傑部隊未受損失的情況下,不聽下屬勸告,悍然放棄河北、河南黃河天塹,直接南遁回首揚州,致河南巡撫越其傑、巡按陳潛夫等直走金陵。而“後赴越其傑軍前效用。調大梁參政,督餉直浙、閩、廣”為河南籌餉的袁樞也再無家可歸,後在南京陷落後絕食而死。袁府也毀於此難,袁可立及其子袁樞數年精心收藏的古書名畫被焚燬遺失無算。
三月,豫親王多鐸請以許定國從徵,留其孥曹縣,命河道總督楊方興厚贍之。許定國引清兵入儀封。
七月,許定國妻邢氏有疾,乞還鄉里,楊方興為代奏,得旨:“許定國家屬,著暫居曹縣,俟該鎮(即許定國)陛覲後,奏奪。”
許定國導清兵南下至揚州明朝軍隊逃跑,多鐸兵圍揚州七日,在揚州造船220艘得舟300餘艘以南下用之。10月,江南平,多鐸師還,許定國隨詣京師,隸漢軍鑲白旗。
順治三年(1646年)三月,卒。
五年(1648年)八月,追敍投誠功,授一等子爵(滿文一等精奇尼哈番),子許爾安襲爵。
十二年(1655年),詔大小官直言時政,許爾安為睿親王多爾袞訟功,請修其墳墓。坐煽惑,論死,特旨從寬流寧古塔。其所襲世爵,準其弟許爾吉襲爵。 [32] 

許定國歷史評價

兵部尚書王永光:......今都門縉紳鹹稱其膂力超羣、韜鈐出眾,應以原官赴關,宅險運奇,以資一臂之力......
鄭廉《豫變紀略》:定國,太康人,故晉帥也,目不知書,以勇積功為總兵官。性驕倨,不能御下,故其軍數躁。
鄭廉《豫變紀略》:“袁園之禍,傑實自取,與定國何尤?”
趙爾巽清史稿》:“而(許)定國、(左)夢庚、(田)雄輩及他諸降將,皆襲封如故。” [34] 

許定國人際關係

許定國兒子

許爾安:崇禎時從父軍中,崇禎十五年(1642年),官至守備。 [35]  累功升參將。順治二年(1645年),奉父命與弟許爾吉同詣清肅親王豪格軍中納款請降。順治五年八月,追敍投誠功,授一等子爵,時定國已卒,爾安襲封。
許爾吉:許爾安之弟,與兄俱從父軍中。崇禎末,官至守備,以事罷,仍在許定國軍中。 [36]  後亦升參將。順治二年(1645年),奉父命與兄許爾安同詣清肅親王豪格軍中納款請降。順治十二年,兄許爾安以罪流放寧古塔,順治帝准許爾吉襲封一等子。

許定國孫子

許世文:許爾吉之子,襲封世職一等子(滿文一等精奇尼哈番)。

許定國曾孫

許重琦:許世文之子,襲封世職一等子(滿文一等精奇尼哈番)。

許定國後代

許家印:恆大集團總裁。(《太康縣許氏家譜》第二卷第一冊)
參考資料
  • 1.    《清史稿·卷二百四十八·列傳三十五》:許定國,河南太康人。
  • 2.    《明季南略》卷之二 南都甲乙紀(續)
  • 3.    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五百七十五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引用日期2019-12-20]
  • 4.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十二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引用日期2019-12-20]
  • 5.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十四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引用日期2019-12-20]
  • 6.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三十三》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引用日期2019-12-20]
  • 7.    李民宬.燕行錄全集·癸亥朝天錄.廣西:廣西師大出版社,2011年:“二十二日丙子,留登州。朝與副使冬至使詣軍門(袁可立),軍門坐堂行禮訖。軍門立語曰:勑書差官奉宣為當,而陪臣齎去未妥,欲為題請定奪,留待可矣。措辭答之。軍門曰:“曉得”。仍命茶,謝後請辭。答曰領宴後發行,遂謝而出。中軍許定國送帖請宴,中軍方遭母喪。其請帖曰孤哀子許定國稽顙再拜,見之極駭。“
  • 8.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三十八、三十九、四十,朝鮮《燕行錄全編》第一輯第6冊,《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實錄》卷之六,《國榷》卷八十五、八十六,
  • 9.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三十八》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引用日期2019-12-20]
  • 10.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六十七》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引用日期2019-12-20]
  • 11.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八十四》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引用日期2019-12-20]
  • 12.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八十七》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引用日期2019-12-20]
  • 13.    《明清史料》甲編 第十本 分守山西太原副總兵許定國奏本、《崇禎十三年遼東戰守明檔選(續三)》32:兵部為報許定國擬製勝方略事題行稿
  • 14.    《崇禎長編》卷23
  • 15.    《崇禎十三年遼東戰守明檔選(續三)》32:兵部為報許定國擬製勝方略事題行稿、《清史列傳.貳臣傳》許定國傳
  • 16.    《明史》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張任學傳
  • 17.    《明清史料》乙編第四本《兵部題行兵科抄出本部題覆宣大總督張福臻奏稿》
  • 18.    《明清史料》辛編 第八本 兵部題行“兵科抄出山西總兵許定國題”稿,《明史》列傳第一百六十 曹變蛟、李輔明傳
  • 19.    鄭廉《豫變紀略》卷七——許定國據睢州
  • 20.    《清史列傳.貳臣傳》許定國傳、《崇禎實錄卷之十五》
  • 21.    《崇禎實錄卷之十五》、《清史稿·卷二百四十八·列傳三十五》:師次沁水,一夕師潰,逮治論死。尋復授援剿河南總兵官。
  • 22.    錢海嶽《南明史》陳潛夫傳
  • 23.    《明季北略——第二十卷崇禎十七年甲申》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引用日期2019-12-20]
  • 24.    清光緒《寧陵縣誌》
  • 25.    鄭廉《豫變紀略》卷七——開封推官陳潛夫自稱巡按御史
  • 26.    清光緒《寧陵縣誌》、鄭廉《豫變紀略》卷七——許定國侵寧陵
  • 27.    顧誠《南明史》第二章 第六節
  • 28.    顧炎武《聖安本紀》卷六
  • 29.    鄭廉《豫變紀略》卷七——許定國侵寧陵、錢海嶽《南明史》高傑傳
  • 30.    《明清史料》甲編第二本:鎮北將軍許定國揭帖、《聖安本紀》卷之六、錢海嶽《南明史》高傑傳、陳潛夫傳。清.計六奇《明季南略》
  • 31.    顧炎武《聖安本紀》、錢海嶽《南明史》高傑傳
  • 32.    《清史列傳.貳臣傳》許定國傳
  • 33.    《清史稿》列傳三十五 許定國傳、錢海嶽《南明史》高傑傳
  • 34.    《清史稿·卷二百四十八·列傳三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6-09]
  • 35.    《明清史料》辛編 第八本 兵部題行“兵科抄出山西總兵許定國題”稿:......守備許攀桂、樊奕、許爾安有勇有謀,摧鋒湯火,罔憚畫瞭,夜深入虜穴偵情......
  • 36.    《明清史料》辛編 第八本 兵部題行“兵科抄出山西總兵許定國題”稿:......原任守備許世榮、陳鼎、許藎臣、李光祖、吳典、許爾吉、吳孫略......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