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許姬傳藝壇漫錄

鎖定
《許姬傳藝壇漫錄》是由中華書局出版編著的實體書。主要講述許姬傳的主要事蹟。
書    名
《許姬傳藝壇漫錄》
作    者
許姬傳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
1994年03月01日
頁    數
582 頁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101010046

目錄

許姬傳藝壇漫錄內容簡介

許姬傳(1900-1990)業餘曲家、著名梅派藝術研究家。浙江海寧人,生於蘇州。曾祖父許璉(珊林)研究古文字學。1908年因父許省詩(冠英)赴淮安腐安東知縣任。乃隨祖父許溎祥(子頌,晚號狷叟)居杭州;在杭州從外祖父徐子靜(致靖)讀書、習崑曲,初唱老生外,又唱官生,唱法宗葉懷庭一派,講求四聲和用氣,得授《彈詞》、《酒樓》、《別母亂箭》等幾十齣戲,尤以《彈詞》唱口得徐之精髓,兼擅吹曲笛,1916年冬在杭州初識梅蘭芳,得觀摩其劇,有崑曲《佳期拷紅》等。1920年赴天津任職直隸省銀行文書科,居河北區三戒裏,以近鄰得識著名曲家惲蘭蓀(擅歌《彈詞》,有“惲彈詞”綽號)請益度曲之道。1922年至1925年間曾兼職於上海,在會樂裏等處曲會,每歌《彈詞》、《驚變》等,與吳昌碩、劉翰怡、周夢坡等相唱和。在天津時,堂兄許伯明介紹程硯秋來與研討崑曲《思凡》,為程拍曲並撅笛吊嗓。居津十年間,曾於直隸財政廳秘書任中,得識著名譚鑫培唱腔研究家陳彥衡,陳為吊嗓並指導研習譚派皮黃唱腔。三十年代初移家上海後,復與陳彥衡相往還,1931年5月協助陳彥衡出版工尺譜《燕台菊萃第一輯·四郎探母》一書,並曾在滬彩串皮黃劇目《空城計》、《捉放曹》、《探母坐宮》、《御碑亭》等,恪守老譚唱唸規範。又愛好書畫收藏,結識書畫收藏家吳湖帆等。1931年起與梅蘭芳合作,主要為梅擔負文墨事宜。1950年9月隨梅蘭芳第二次北上,演出於天津時,開始為梅記錄整理《舞台生活四十年》,考訂精詳,先後結為三集陸續出版,影響頗大。後隨梅蘭芳一家定居北京護國寺街,以梅蘭芳秘書任職於中國戲曲研究院,又為梅記錄整理《我的電影生活》、《東遊記》、《梅蘭芳文集》等著作出版,其中包含大量梅蘭芳崑曲藝術的內容。1952年曾隨梅蘭芳赴維也納參加世界和平會議,歸途到莫斯科、列寧格勒演出,其中崑曲《思凡》一劇由許姬傳掌握伴奏音帶。文化大革命中被迫遷出梅宅,蝸居鐵獅子衚衕8年;七十年代中、後期在寓所與友人吳曉鈴、葉仰曦、朱家溍、鄒慧蘭等曲集清唱,崇光起司笛;1978年美籍著名曲家項馨吾返國探親來京時,許姬傳聯絡北京曲家,在梅宅綴玉軒兩度舉行歡迎項馨吾曲敍,席間項親為其撅笛唱《彈詞》[一枝花]、[貨郎兒]等曲。曾為梅蘭芳孫女梅衞紅習舞而創作散曲《春農曲》,由葉仰曦譜曲、鄒慧蘭編舞排練。北京崑曲研習社創辦後,曾被聘為該社聯合社員,參加該社活動;1979年該社恢復活動後成為正式社員。所著《許姬傳七十年見聞錄》1983年在中華書局出版;又與其弟許源來合著《憶藝術大師梅蘭芳》1986年在中國戲曲出版社出版。殘年耳失聰而筆耕仍不輟,1990年9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遺著《許姬傳藝壇漫錄》1994年在中華書局出版,內有關於崑曲藝術的論述多篇。 [1] 

許姬傳藝壇漫錄目錄

目錄
自序
文史拾遺
從孫中山照片談辛亥議和
馮耿光説馮國璋反袁
北京印痕
天津印痕
燕賞齋雲煙錄——琴棋書畫抽、歌唱吹彈舞
憶先曾祖所存文物
凌霄、一士的掌故學
鐵獅衚衕圓圓居
小鳳仙與小阿鳳
我年見到的小鳳仙
丁糖葫蘆
四代交誼·千秋文化
王靜庵的治學方法
雷鋒塔倒 甲子一週
鎮江水軍磚
縷縷梅香
梅家三代與清宮演戲
京劇大師梅蘭芳
故宮藏梅蘭芳劇照考
梅劇團在瀋陽首演《宇宙先鋒》——回憶“九·一八”
附錄一:西餐
附錄二:“九·一八”事變現場情況
梅派名劇談
梅蘭芳創造的喜劇《鳳還巢》
心香一瓣
硯邊留痕
古調徐舒
藝海碎浪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