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許夢俠

鎖定
許夢俠(1919-2004) [3]  ,原名許金坦,冠縣人。1935年6月在冠縣師範講習所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師範畢業後,在冠縣東三里莊、臨清周馬莊小學教書,同時開展黨的工作,同年秋任中共冠縣縣委委員。1937年七七事變後,任中共冠縣臨時工委委員,游擊隊副隊長。1938年2月在山東省第六區抗日遊擊司令部任衞隊營中共黨支部書記,5月任中共冠縣縣委書記兼組織部部長。1939年春任中共魯西區第一地委組織部部長,7月任中共魯西區第一地委書記。1942年冬實行精兵簡政,改任地委副書記。1943年11月任中共冀南區第七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參加領導了魯西北抗日根據地的創建、鞏固和發展。1947年春調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二縱隊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1949年初任第二野戰軍第十軍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書記兼紀委書記等職。 [1] 
中文名
許夢俠
出生地
山東省冠縣
出生日期
1919年12月
逝世日期
2004年11月9日

許夢俠人物生平

許夢俠(1919.12-2004.11 ),山東冠縣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早年受愛國主義教育和進步思想的重陶,1935年6月參加革命工作,7月加入共產黨。1937年8月,任冠縣縣委委員。先後在冠縣、臨清縣以教書為掩護,從事革命活動。
抗戰爆發後,先後任冠縣抗日遊擊隊副隊長,範築先抗日衞隊營黨支部書記,冠縣縣委書記兼組織部長、魯西區一地委組織部長、地委書記,冀魯豫區三地委書記,冀南一地委副書記兼軍分區副政委,冀南一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在艱難的歲月裏,他廣泛宣傳黨的抗日方針和各項主張,積極發動羣眾,堅持政權建設,發展黨的組織,發展武裝力量,建設和鞏固抗日根據地,堅決同敵人進行“反封鎖反蠶食、反清剿”的鬥爭。
解放戰爭期間,任解放軍二野二縱隊政治部主任第十軍政治部主任。先後參加了豫北戰役、強渡黃河天險、千里躍進大別山及淮海戰役、渡江戰役、進軍大西南和成都戰役等,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和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川南區黨委委員兼組織部長、川南軍區政治部主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員、常委、組織部長,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省委書記處書記兼省委秘書長等職務。
1953年,他身患嚴重的肺結核,但仍堅持領導全省糧食統購統銷工作,長期分管組織人事工作。“文革”期間,受到殘酷迫害,他始終剛正不阿。
1971年5月,他恢復工作後被安排到成都市工作,歷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中共成都市委書記、市委第一書記、市革委副主任、主任。1975年10月至1982年12月,任中共四川省委書記、省委常務書記兼省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省委常委兼省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1985年7月起,擔任中共四川省顧問委員會主任。1994年12月離休。 [2] 

許夢俠人物逝世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共產主義的忠誠戰士,中國共產黨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十一屆、十二屆委員,我省黨的傑出領導幹部,原中共四川省顧問委員會主任、中共四川省委書記、省委常務書記、省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許夢俠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4年11月9日19時55分在成都逝世,享年85歲。 [3] 

許夢俠人物口述:冠縣抗日根據地的初創

據我所知,一九三五年底,冠縣全縣只有四、五名黨員。黨員之間也沒有組織聯繫。有的黨員主動對羣眾做宣傳工作,發展黨員;有的則沒有什麼活動。
一九三六年,我在冠縣城東三里莊當教師。該村只有百來户人家,村裏除了一户日漸衰落的地主一家富農外,其餘都是貧苦農民。雖説村子離城只有三里,但絕大多數人不識字。他們對形勢不瞭解,也不關心。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工作的。主要活動是宣傳抗日,與農民交朋友,培養發展對象。經過一年的工作,交了一些農民朋友,他們常常在晚上到學校聊天,説説心頭話,吐吐對國民黨黑暗統治的不平之氣。我也經常到他們家裏去談談,根據不同對象,宣傳一些我黨的政治主張和革命道理,啓發他們的階級覺悟。學校放寒、暑假我就到外地活動,找過去的同學做宣傳、動員工作,也結交一些新的農民和知識分子朋友,在這個過程中,物色適當的對象發展為黨員。朱冠有、許蘭堂、朱月桐等就是我當時發展的黨員。三七年下半年,當我黨組織抗日遊擊隊時,僅三里莊就有三十多人蔘加了隊伍,朱月桐並擔任了隊長。他二哥朱月松也參加了革命,後來扣任過冠縣農會武裝特務隊的隊長和冠縣副縣長。
……
這時,我黨也決定建立抗日武裝,並且要改造土匪武裝,以保護羣眾,抗擊日寇。在最初拉隊伍時,我們也曾經猶豫過。俗話説,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我們也有這個過程。當時,其它問題都好解決,就是吃飯問題不好辦,隊伍組織起來吃什麼?各人自帶口糧,維持幾天還可以,如果外出打仗怎麼辦?既要保護羣眾利益,總不能伸手向羣眾要吧!打地主老財?大户都跑了,小户又不解決問題。議來議去,總覺得沒個恰當的辦法。準備了一兩個月,已經動員了幾十人槍,但仍沒有行動。大約在九月份以後,因時局大變化,一些在外讀書和工作的黨員,如趙健民、郭英、孫洪、沙延孝、王志浩郭林業等同志先後回到了冠縣。這些同志人黨較早,有鬥爭經驗,他們回來,壯大和充實了冠縣黨的力量。十月份,冠縣的地下黨成立了臨時工委,統一領導全縣黨的工作。工委成員是趙健民、郭英、馮幹才、沙延孝和我。這時我們已經串聯有一百多人,七、八十支槍,於是就正式行動起來了,取名為“抗日遊擊隊”。
為了不被土匪吃掉,我們這支武裝,借用趙健民同志他四叔趙發榮隊伍的名義,也叫“抗日自衞軍第九隊”。這股武裝是由郭英、我和朱月桐領導的,活動在冠縣城周圍二十里範圍以內。另一股是由郭芳臣、馮幹才組織的,在城東北活動,也有幾十人槍,這股武裝後因不慎,被“北杆”土匪吃掉了。我們這支隊伍的主要成員,是我黨過去聯絡的一些知識分子和貧苦農民。由於黨的活動沒有公開,羣眾一時對我們的真面目也不瞭解,看到我們隊伍裏學生較多,就稱我們為“學生杆”。在這支隊伍裏,有十多名黨員作為骨幹力量。游擊隊隊長是朱月桐;郭英和我負責隊伍的領導工作。趙健民同志負責全縣的領導工作,與土匪上層周旋。
最初一段時間,我們的首要工作就是宣傳抗日,保護羣眾利益。因為名為抗日實為土匪的隊伍太多了,所以羣眾對我們同樣保持戒心,這是可以理解的。於是我們就先在羣眾基礎好的村莊活動,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換取羣眾的信任。凡我們駐的村莊,保證不搶不擾。在那種情況下,羣眾的要求也很低,只希望有人保護、東西不被人搶、瑾瑜:生命有保障,能睡個安穩覺就行了。在我們駐的地方,小股土匪不敢來了。如附近村莊遇匪報警,我們還派人去援救。遇到大股土匪來了,力量懸殊,就與他們周旋,也不能硬碰。要是哪個村莊讓土匪駐上了,東西就被搶,婦女要遭殃,稍富點的人還被綁架,要繳款贖身,老百姓無端受打罵。逐步地,優劣相較,羣眾信賴我們了,都請我們去駐紮,駐下了就不讓走。當然,我們也不能老駐一地,因為有個爭取教育羣眾,啓發羣眾抗日覺悟的問題,久留在少數幾個地方,影響面窄了,我們仍按計劃在各村活動。宣傳的主要內容是教育羣眾相信:自己組織起來的力量是能夠保護自己、防禦土匪、打敗日寇的,還宣傳敵人來了不為敵人作事,不當漢奸等等。在抗日遊擊隊裏,也有極少數人是抱着躲土匪、混飯吃或個人發財的目的來的。這種人自由散漫,搞不好就會捅婁子。我們也有紀律,約束不自覺的人,主要是:服從指揮,尊重羣眾,不拿羣眾的東西,對人態度好,不調戲婦女,不打人罵人等等。從一開始組織游擊隊,我們就注意發展黨員的工作,其條件是抗日堅決,民族覺悟高,立場堅定,能聯繫羣眾,有一定活動能力。在此瑾瑜:期間,我發展了霍文華、郭九峯、郭金盤等人人黨。我們這支隊伍,人數雖然不多,但由於基本成員是貧苦農民和知識分子,有紀律,有無產階級的先鋒分子作隊伍的骨幹力量,因此很快在冠縣城鄉擴大了影響,受到羣眾的擁護。 [4] 
參考資料
  • 1.    王增乾著,山東革命文化人物簡介,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06,第95頁.
  • 2.    呂東來著,台兒莊大戰中的中共黨員 下,團結出版社,2018.08,第740-741頁.
  • 3.    《許夢俠同志生平》,《四川日報》, 2004.11.15
  • 4.    常連霆主編;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室編,山東抗戰口述史 下,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07,第109-1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