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許地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街道轄內地名)

鎖定
許地[Xǔdì] 位於越秀區北京街道轄內。起於高第街,北接玉帶濠,長約 60 米,寬約 2 米。清乾隆年間,潮州鹽商許賡飈到廣州經商致富後在這一帶購屋買地,修建祠堂,聚族定居,有許氏大屋,故名。 [2] 
2023年11月,入選《廣州市地名保護名錄(第二批)》。 [3] 
中文名
許地
讀    音
Xǔdì
位    置
廣州城區中部
有關名人
許崇智、許崇清及魯迅夫人許廣平

目錄

許地有關名人

清按察使許祥光,近代名人許崇智、許崇清及魯迅夫人許廣平故居均在此。

許地來歷

北京路高第街中最出名的小街首推許地,其得名源於許氏家族。而從許氏家族眾多名人的事蹟中,人們可窺到中國百餘年政治風雲的滄桑變幻。 [1] 
拜庭許大夫家廟 拜庭許大夫家廟 [1]
許地的“拜庭許大夫家廟”讓人緬懷這裏許氏的發家史。清乾隆年間,潮州澄海人許永名到廣州經營小生意,居於高第街,娶妻黃氏,生下3個孩子。許永名死後,家中生活困難。長子許拜庭13歲到鹽店當童工,因勤懇忠誠,老闆獎勵給他部分股份。他歷經苦心經營,終成廣州一大鹽商。許拜庭的長子許祥光,嘉慶廿四年(1819)中舉人,道光十二年(1832)中進士,歷任廣西按察使、布政使。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因母喪回故居,經理投效局。道光廿九年(1849),他率族人在高第街建起許拜庭大夫家廟,又建大宅,從此那一帶名為“許地”,流傳至今。道光廿九年四月,香港總督兼英軍司令文翰重申洋人入廣州城的要求。雖遭粵當局拒絕,而英軍艦仍闖進珠江,欲強行入城。許祥光聯合廣州愛國士紳,自己帶頭捐獻白銀6萬兩,號召城內外居民組織團練備戰。還以粵紳名義正式致函文翰,陳説利害,點破了英軍的恫嚇。最後文翰無計可施,不得已在洋行門前貼布告:“嚴禁英人入城”。許祥光抗夷有功,後被官府嘉獎賜爵三品頂戴,粵省士民曾贈匾以頌其愛國禦敵之德。他的7個兒子皆中舉人,其中應榮歷任臨江知府、江蘇按察使、浙江布政使等職,被百姓譽為“許青天”。許氏家族在清代還出了任至工部、禮部尚書的許應騤,為政清廉、積極支持戊戌變法的許應鏘,任駐美國舊金山總領事的許炳榛等政界知名人物。
許廣平與魯迅一家 許廣平與魯迅一家 [1]
清末許氏家族破落,第六代崇字輩子弟有多人蔘加孫中山的革命黨,成為民國的開國功臣,如許崇儀、許崇智、許崇灝等。民國時,又湧現著名教育家許崇清,東征名將許濟,紅軍名將許卓,潛入國民黨軍事機關心臟的地下工作者許錫纘,中華女傑許廣平(魯迅夫人)等名人。許氏家族的興衰,以及許氏各種知名人物的經歷,典型地反映了中國社會的變遷。20世紀90年代初,女作家伊妮把許氏家族眾多人物的經歷寫成《千秋家國夢》長篇紀實文學,還拍成了電影。後來,來自海內外的許氏家族後人數十人還曾匯聚到高第街許地的許氏家廟尋根。21世紀初,廣東著名畫家、廣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盧延光寫成《廣州第一家族》出版,圖文並茂地再現了許氏家族古今眾多名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