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設計三門峽建設(2023—2025) 行動方案

鎖定
2023年3月10日,三門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佈設計三門峽建設(2023—2025)行動方案。 [3] 
中文名
設計三門峽建設(2023—2025) 行動方案
發佈單位
三門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發文字號
三政辦〔2023〕4號
發佈時間
2023-03-27
成文日期
2023-03-10
索引號
M0001-0002-2023-0005

設計三門峽建設(2023—2025) 行動方案內容全文

三門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設計三門峽建設(2023—2025) 行動方案的通知
三政辦〔2023〕4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經濟開發區、現代服務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
《設計三門峽建設(2023—2025)行動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三門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3月10日 [3] 
0_0_5.png 0_0_5.png
設計三門峽建設(2023—2025)行動方案 [2]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十大河南”建設有關工作部署,充分發揮三門峽設計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用,突顯三門峽在設計河南建設中的力量,根據《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設計河南建設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和設計河南建設行動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豫政辦〔2022〕82號)精神,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錨定“兩個確保”和落實河南省“十大戰略”決策,堅持高質量發展方向,聚焦設計河南明確的四大領域(工業設計、建築設計、文旅設計、鄉村設計),開展落實六大行動(創新能力提升、設計企業培育、平台載體建設、數智整合發展、設計人才引育、深化開放合作),推動三門峽設計產業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全滲透、高賦能,着力形成三門峽高能級設計產業體系和賦能體系,為高質量建設現代化三門峽、高水平實現現代化三門峽提供重要支撐力量。
二、總體目標
爭取用3—5年時間,以工業設計賦能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重點在有色金屬新材料、高端裝備、智能化設備、醫藥、食品等行業領域提高工業企業設計研發能力,認定1—2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9—20家品牌優勢突出、組織體系完善、設計效益顯著的企業工業設計中心;培育50家業務規模大、設計能力強、管理水平高的工業設計示範企業;培養優秀設計師500名;引進培育國內領軍設計企業2家;建成3家輻射力強、服務體系完善、帶動作用明顯的工業設計示範園區;形成一批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產業化效果好的工業設計專利和優秀成果。全市設計產業規模達到30億元,初步建成引領業內、輻射國內、鏈接國際的設計產業新高地。
三、建設方向
(一)加快工業設計發展。
立足工業設計發展建設實際,突出工業設計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理念,以打造設計高地、推動設計升級、實現設計突破、鍛造設計引擎、完善設計生態為工作着力點,圍繞傳統產業提質發展,提升裝備製造業集成設計能力和解決方案服務能力,提升食品產業產品功能、包裝和品牌設計能力,提升有色、化工、量儀、新材料節能綠色化設計水平。圍繞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和未來產業謀篇佈局,重點在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智能製造、儲能等領域補齊設計短板,加快發展集成電路設計、機器人設計等產業創意設計水平,力爭在關鍵零部件、新材料、核心技術應用設計等方面實現新突破。支持企業彙集應用設計類經驗、知識、算法等,加快研發工業軟件,為設計產業發展提供基礎支撐。推動設計能力優化提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設計服務方式創新,大力推進工業設計賦能,使產品品質更優、企業品牌更響、產業發展更活。加快打造新材料產業支柱,圍繞華鑫銅箔、寶鑫電子等龍頭企業打造中國銅箔谷;圍繞寶武鋁業等龍頭企業打造鋁基新材料,完成高端汽車板材研發;圍繞東方希望、承明光電等龍頭企業進行鎵基新材料生產實驗;依託萬貫實業特種石墨生產基礎延長產業鏈,研發碳基新材料產品;中國黃金、國投金城取得高純砷技術突破,具備中試條件;依託民生高新生產的二氧化鍺、高純鍺錠不斷延長產業鏈。
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局,各縣(市、區)政府(含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經濟開發區、現代服務業開發區管委會,下同)。
(二)塑造城市建築設計。
充分發揮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位優勢,結合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十佳魅力城市、文化聖地及天鵝之城等城市名片,以創新設計打造生產、生活、生態相互融合的城市空間。圍繞三門峽城市規劃與設計、建築工程、市政工程、水利交通、電力能源、生態環境等工程建設領域,加快發展規劃諮詢、工程諮詢、概念設計等高價值服務,推行全過程工程諮詢和以設計為主導的工程總承包。提高特色文化城市建築設計水平,促進城市有機更新,新舊建築自然和諧共融,塑造城市特色建築風貌,保護傳承城市文脈,鼓勵各縣(市、區)建設具有濃郁地方文化風格的地標性建築羣。提高智慧城市設計水平,統籌好傳統與新型基礎設施佈局,推廣城市建築“設計+智慧”一體化建設模式,鼓勵各縣(市、區)建設城市大腦,打造智慧城市空間。發展綠色建築設計,提高光伏建築、裝配式建築設計水平,促進生態城市建設。
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規劃局,各縣(市、區)政府。
(三)創意精品文旅設計。
1.設計實施全域旅遊主題形象塑造推廣工程。依託黃河文化、仰韶文化、黃帝文化、函谷關、白天鵝等設計打造全國知名文化IP,使之成為我市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地域標識和彰顯黃河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積極融入“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設計一批特色文化旅遊線路。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加強與新媒體合作,構建立體化、全方位、亮點突出的宣傳營銷新模式。
2.設計實施黃河文化旅遊帶建設工程。設計建設體現三門峽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的豫西生態文化旅遊帶,設計建設體驗展示中華悠久文明的早期中國文明長廊,設計建設地理空間相互銜接、資源優勢融合互補的六大特色文化旅遊核心區塊。按照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要求,做好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三門峽片區相關工作。全力推動天鵝湖旅遊度假區、雙龍灣旅遊度假區、豫西大峽谷旅遊度假區等提檔升級。積極創建一批A級旅遊景區,引進、建設一批高端星級旅遊酒店。  
3.設計實施“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工程。加快推動旅遊公路建設,設計構建結構合理、銜接順暢的綜合旅遊交通體系。打造精品民宿集羣,加快推進以民宿為核心的鄉村驛站、微型度假綜合體等建設。強化鄉村旅遊戰略佈局,打造一批鄉村旅遊示範單位、休閒觀光園區,帶動全市鄉村旅遊發展。建設休閒旅遊度假區,設計建立完善文旅文創消費業態、場景、體驗等全產業鏈條,積極打造成休閒旅居目的地。
4.設計實施早期中國文明長廊建設工程。以仰韶文化遺址片區建設為載體,設計打造“早期中國”文明長廊。持續推進仰韶文化遺址考古發掘和仰韶文化研究傳播,積極對外推廣我市考古研究成果,全面擴大我市在考古學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加強博物館交流和陳展創新,拓寬營銷渠道,協調舉辦具有影響力的原創展覽和文物外展推介活動。推進設計智慧博物館創建。充分運用數字化展示、5G技術,實現我市博物館行業信息化、智慧化水平顯著提升。
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商務局、交通運輸局、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政府。
(四)打造美麗鄉村設計。
提高我市“三農”領域創意設計水平,賦能全市鄉村產業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提升美麗鄉村創意設計水平,因地制宜推進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設計和建設,重點對特色小鎮、歷史文化名鎮(村)、古村落、古民居等進行保護和開發設計,打造一批美麗小鎮、美麗鄉村,延續村落文化肌理,留住鄉韻鄉愁。提高鄉村產業融合發展設計水平,注重發揮農業農村多重功能,積極發展創意農業、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健身康養等產業,打造一批大地景觀、農田藝術、休閒農業精品園區和鄉村田園綜合體。提高農產品設計水平,聚焦果、牧、菌、菜、煙等特色主導產業,開展全產業鏈設計,加快品質提升、產品開發和品牌打造,推動農產品及加工產品個性化、高端化、藝術化、品質化。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規劃局、文化廣電旅遊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市、區)政府。
四、主要任務
(一)實施創新能力提升行動。
1.激活設計創新源泉。利用好我市各類設計創新資源,支持企業加大研發設計投入,提升創新能力和水平。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產學研合作,促進國內外先進創新成果在三門峽成功應用轉化。加強設計理論、基礎數據、設計規範、設計標準等研究與創新,為設計產業創新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教育局,各縣(市、區)政府。
2.打造設計創新平台。鼓勵大型企業建立設計研究院、中小企業設立設計中心(部門)、建立專業設計隊伍,鼓勵其他暫時不具備單獨建立設計機構、設計隊伍的企業,積極藉助市場化設計企業、高校和科研單位力量,深入開展設計活動,以設計支撐產品創新,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加強培育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和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建設,鼓勵爭創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支持創建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積極爭取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培育認定,在建築設計、文旅設計、鄉村設計等領域建設一批特色設計創新平台或聯盟。
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文化廣電旅遊局、住房城鄉建設局、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政府。
3.促進設計創新應用。推動設計融入企業戰略規劃、產品研發、生產製造、營銷服務和商業運營全週期,深化設計在社會各領域的滲透融合應用。延伸設計產業鏈條,開展“設計+製造”“設計+文化”“設計+城市”“設計+鄉村”等“設計+”示範項目建設,以重點領域的試點示範帶動全社會的設計創新發展。
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文化廣電旅遊局、住房城鄉建設局、農業農村局等,各縣(市、區)政府。
(二)實施設計主體培育行動。
對標對錶國內外領軍企業,發揮省、市市場優勢,支持市內骨幹設計企業建立健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通過市場化方式兼併重組、強強聯合,打造一批設計能力強、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頭部企業。   
1.加強重點產業培育
新材料。銅基新材料、鋁基新材料、光電新材料、能源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相關技術形成新產品。圍繞外觀造型、功能創新、結構優化及節材節能、新材料使用等重點環節,創新設計,在航空航天、發動機、電子信息、軌道交通及機車、智能設備、精密量儀、高速精密數控機牀、工業機器人等領域形成一批新產品。
裝備製造。系統集成新型傳感、精密加工和成形、高精度數控機牀、智能製造、智能化設備、新能源、機械設備、大小型構件製造設備、軌道交通、新型機器人等技術和裝備,圍繞外觀造型、功能創新、結構優化以及節材節能、新材料使用等重點環節,形成一批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新產品。創新設計發展機電一體化產品、重大技術成套裝備工業設計,通過設計提升產品水平和可靠性。
生物醫藥。圍繞轄區內中藥材量大、質優、品種多等資源優勢,以中藥、化學與生物創新藥物、微生物製造為重點發展領域,積極引進醫藥行業龍頭企業,加速形成醫藥產業集羣發展。重點培育賽諾維製藥、廣宇製藥、復壽堂藥業等骨幹企業,加強仿製藥技術工藝、中間體等研發和攻關,發展一批品牌通用名藥仿製藥,力爭形成一批市場效益高、社會效益好的產品與品牌。
飲料食品產業。發展酒類包裝設計等優勢領域,發展食品飲品包裝設計、功能設計、品牌設計等,鼓勵設計與文化創意融合,力爭形成一批具有特色文化創意、市場效益高、社會效益好的產品與品牌。圍繞“升級傳統產品、創新時尚新品”的目標,做大食品產業增量。發展以緣份多、匯多滋等為代表的“原果—濃縮果汁—飲品—果膠—果渣飼料”果蔬及飲料加工產業鏈;推動以津津有味、優良生物等為代表的“麪粉—專用麪粉—蒸煮麪製品—休閒面製品”的綠色面製品食品產業鏈;依託仰韶酒業實施“中國特色白酒產區”品牌戰略,通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引進先進技術、對標國內行業標杆等方式,打造豫酒領軍企業。
建材。依託錦榮水泥綠色產業園、同力水泥綠色產業園、中基環保、永泰石膏等企業和集羣,以各類建築裝飾材料為重點發展工業設計,以設計帶動產品與企業品牌建設。
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局、文化廣電旅遊局,各縣(市、區)政府。
2.發展專業化中小企業。加強設計企業梯次培育,加大中小企業扶持力度。支持中小設計企業聚焦細分行業、細分領域,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創建服務品牌,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鼓勵大企業開展設計服務外包,支持中小企業購買設計成果,擴大設計服務市場。
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政府。
3.塑造三門峽設計品牌形象。鼓勵設計機構把三門峽文化資源優勢變成產業發展優勢,設計作品、設計方案注重厚植三門峽文化元素。支持我市有實力的設計單位參與重大規劃、重大項目、重大工程設計服務。加強產品、企業、行業、地標、園區等品牌培育,塑造一批名品、名企、名園、名師、名院,提升三門峽設計品牌形象,豐富設計河南內涵。
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住房城鄉建設局、文化廣電旅遊局、農業農村局、交通運輸局、市場監管局、教育局,各縣(市、區)政府。
(三)實施平台載體建設行動。
1.打造設計之城。發揮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城市示範作用,優化設計創新生態建設,集聚設計和產業創新要素,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升城市軟實力,吸引和聚集設計企業和設計產業生態鏈上下游企業,促進設計產業聚集發展。支持各縣(市、區)依託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集羣,建設一批工業設計、文化創意等專業設計基地,積極創建省級設計創意產業基地。打造設計產業繁榮、品牌薈萃、名家雲集、美譽度高的“設計之城”。
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住房城鄉建設局、文化廣電旅遊局、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政府。
2.建設專業設計園區。依託三門峽現代服務業開發區服務業新高地、城市新形象、經濟新中心功能定位,加快創建三門峽設計建設先行區,立足區位優勢,積極發展樓宇經濟,建設現代服務業開發區設計產業園。
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住房城鄉建設局,各縣(市、區)政府。
3.提升公共服務水平。鼓勵各類開發區加強創新創業基地、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服務平台建設,鼓勵開源軟件、硬件和儀器設備共享,積極開展設計諮詢、在線培訓、需求對接、成果轉化、檢驗檢測、文獻與技術資料檢索、知識產權保護、投融資等公共服務。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商務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各縣(市、區)政府。
(四)實施數智融合發展行動。
1.提升設計數字化水平。加大設計軟件和工具推廣應用,加快CAD、CAE和EDA等基礎性、關鍵性研發設計軟件的戰略研發、應用與佈局,支持從產品設計、模具設計、工藝分析和加工製造一體化的CAD/CAE/CAM平台建設。鼓勵開發用户體驗、建模渲染、虛擬現實、樣板製造和表面處理等貫穿工業設計活動全過程的軟硬件工具。深化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虛擬現實等技術融合應用,開展結構、功能和性能數字化仿真,提升設計效率,優化設計方案,展示設計成果,推廣品牌形象。
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局、住房城鄉建設局、文化廣電旅遊局,各縣(市、區)政府。
2.推動業態融合發展。以設計創意為先導,加快設計產業與製造業、建築業、文化旅遊、現代農業、教育、體育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推動設計環節全流程滲透、全鏈條嵌植、全領域賦能。支持設計產業“上雲用數賦智”,建設跨行業跨領域的共創共享眾包設計平台,打通數據接口,挖掘數據價值,培育智能創作、雲端展示、交互媒體、科技設計等新型業態。
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各縣(市、區)政府。
(五)實施設計人才引育行動。
將設計人才納入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範圍,重點引進國內外一流設計人才和團隊。加大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工藝美術大師等領軍人才的引進和支持力度,鼓勵青年優秀設計人才來峽創新創業。支持本土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吸引優秀人才從事勘察設計行業工作,做好人才儲備和培訓工作,助力企業資質升級,拓寬市場,增強市場競爭力。加強設計專業人才繼續教育和培訓,建設相關設計人才校企培養基地,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會培訓機構與工業設計企業進行人才發展需求對接,開展多層次、多類型的工業設計專業教育,針對性設立與工業設計產業相關的專用學科,支持院校與企業聯合建設工業設計產業實訓基地和訂單式人才培養基地,加快培育工業設計緊缺人才。鼓勵中小學校開設設計思維和創新意識啓蒙教育,創建中小學“未來設計之星工作坊”,提高青少年的設計文化認知度。健全人才激勵機制,積極構建以人才評價、培養、激勵、流動為主要內容的人才政策體系,努力營造有利於人才幹事創業的良好環境。
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教育局、工業和信息化局、住房城鄉建設局,各縣(市、區)政府。
(六)實施深化開放合作行動。
1.加強對外合作交流。積極引進高端設計機構,鼓勵國內外一流設計企業來峽設立研發設計機構,與市內有關機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支持企業在省外設立設計中心或收購設計機構,選派優秀工業設計師外出培訓交流,加強設計領域交流互學互鑑。
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局、住房城鄉建設局、文化廣電旅遊局、交通運輸局,各縣(市、區)政府。
2.舉辦重要賽事活動。積極爭取承辦省內外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賽事、論壇、博覽會等活動,市級每年組織設計大賽,鼓勵各縣(市、區)舉辦設計節、設計周、成果展等多種形式特色活動。支持企業積極參加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全國優秀勘察設計獎等國內外知名獎項評選活動,宣傳推廣我市設計品牌形象,提升三門峽設計影響力。
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住房城鄉建設局、文化廣電旅遊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教育局、交通運輸局,各縣(市、區)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由市設計河南建設工作推進專班統籌負責推進設計三門峽建設任務,定期召集成員單位對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問題進行會商研判,各成員單位按照責任分工,加強協同配合,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依託科研院所、產業聯盟等組織指導協調作用,開展行業調研,提供行業服務,加強行業自律,推動行業規範發展。加強勘察設計企業與建設單位的溝通對接,協同聯動,爭取市場主動權。
(二)強化政策扶持。研究出台支持設計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措施。鼓勵企事業單位加大設計投入,設計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執行税前加計扣除政策。鼓勵企業和個人對設計成果進行申請專利、註冊商標和著作權登記,加強工業設計知識產權保護和服務,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打擊力度。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為設計企業提供綜合金融產品和特色金融服務,開展知識產權和收益權等抵(質)押貸款業務。
(三)加大行業投入。充分利用省、市級有關專項資金,優先支持重大工業企業設計、精品文旅、新型城市和美麗鄉村創新成果開發、設計和示範建設,以及舉辦重大設計相關活動。鼓勵企業加大工業設計投入,引導企業科學提取技術開發費,設置專項資金用於工業設計。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通過引入外來資金,建立完善多層次、多元化文旅投融資機制,推動文旅文創融合發展;協調金融機構爭取文旅項目專項貸,撬動社會資本投入文旅產業發展,為文旅文創融合戰略深入發展創造條件。積極落實好國家財税政策,為企業的自主設計提供税收支持,促進設計產業發展。
(四)營造良好環境。建立完善設計產業統計制度及指標體系,加強監測、分析和研判,發佈設計產業發展情況報告。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普及設計理念。依託“萬人助萬企”活動,組織開展工業設計進園區、進企業等,做好典型案例、支持政策等宣傳推廣工作,營造全社會了解、關注和支持三門峽設計助力設計河南建設的良好氛圍。

設計三門峽建設(2023—2025) 行動方案政策問答

一、政策問答
(一)我市設計建設主要包括哪些領域?
答:主要包括工業設計領域、城市建築設計領域、文旅文創領域和鄉村振興領域五大部分。
(二)我市2023年至2025年的總體目標是什麼?
答:爭取3-5年時間,我市以工業設計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重點在有色金屬新材料、高端裝備、智能化設備、醫藥、食品等行業領域,提高工業企業設計研發能力,認定1-2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9-20家品牌優勢突出、組織體系完善、設計效益顯著的企業工業設計中心;培育50家業務規模大、設計能力強、管理水平高的工業設計示範企業;培養優秀設計師300名;引進培育國內領軍設計企業2家;建成3家輻射力強、服務體系完善、帶動作用明顯的工業設計示範園區;形成一批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產業化效果好的工業設計專利和優秀成果。全市設計產業規模達到80億元,初步建成引領業內、輻射國內、鏈接國際的設計產業新高地。
(三)我市創意精品文旅設計主要建設方向是什麼?
答:一是設計實施全域旅遊主題形象塑造推廣工程。依託黃河文化、仰韶文化、黃帝文化、函谷關、白天鵝等打造全國知名文化IP,使之設計成為我市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地域標識和彰顯黃河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積極融入“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設計一批特色文化旅遊線路。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加強與新媒體合作,構建立體化全方位又突出亮點的宣傳營銷新模式。二是設計實施黃河文化旅遊帶建設工程。設計建設體現三門峽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的豫西生態文化旅遊帶,設計建設體驗展示中華悠久文明的早期中國文明長廊,設計建設地理空間相互銜接、資源優勢融合互補的六大特色文化旅遊核心區塊。按照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戰略要求,做好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三門峽片區相關工作。全力推動天鵝湖旅遊度假區、雙龍灣旅遊度假區、豫西大峽谷旅遊度假區等提檔升級。積極創建一批A級旅遊景區,引進、建設一批高端星級旅遊酒店。三是設計實施“文旅 ”融合發展示範工程。加快推動旅遊公路建設,設計構建結構合理、銜接順暢的綜合旅遊交通體系。打造精品民宿集羣,加快推進以民宿為核心的鄉村驛站、微型度假綜合體等建設。繁榮鄉村旅遊發展,打造一批鄉村旅遊示範單位、休閒觀光園區,帶動全市鄉村旅遊發展。建設休閒旅遊度假區,設計建立完善文旅文創消費業態、場景、體驗等全產業鏈條,積極打造成休閒旅居目的地。四是設計實施早期中國文明長廊建設工程。以仰韶文化遺址片區建設為載體,設計打造“早期中國”文明長廊。加強博物館交流和陳展創新,拓寬營銷渠道,協調舉辦具有影響力的原創展覽和文物外展推介活動。持續推進仰韶文化遺址考古發掘和仰韶文化研究傳播,積極對外推廣我市考古研究成果,全面擴大我市在考古學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推進設計智慧博物館創建。充分運用數字化展示、5G技術,實現我市博物館行業信息化、智慧化水平顯著提升。
二、政策中涉及的關鍵詞、專業名詞解釋
1.工業設計:工業設計(英文:Industrial Design 簡稱:ID設計),指以工學、美學、經濟學為基礎對工業產品進行設計。工業設計分為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傳播設計、設計管理4類;包括造型設計、機械設計、電路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規劃、室內設計、建築設計、UI設計、平面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動畫設計、展示設計、網站設計等。工業設計又稱工業產品設計學,工業設計涉及到心理學,社會學,美學,人機工程學,機械構造,攝影,色彩學等。工業發展和勞動分工所帶來的工業設計,與其它藝術、生產活動、工藝製作等都有明顯不同,它是各種學科、技術和審美觀念的交叉產物。
2.建築設計:是指建築物在建造之前,設計者按照建設任務,把施工過程和使用過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發生的問題,事先作好通盤的設想,擬定好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方案,用圖紙和文件表達出來。作為備料、施工組織工作和各工種在製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協作的共同依據。便於整個工程得以在預定的投資限額範圍內,按照周密考慮的預定方案,統一步調,順利進行 。並使建成的建築物充分滿足使用者和社會所期望的各種要求及用途。
3.早期中國:從祖國大地上最早出現國家組織算起,到歷史記載比較明確的商代晚期之前為止。
4.智慧博物館:是近年來在數字博物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概念。狹義地説,智慧博物館是基於博物館核心業務需求的智能化系統;廣義地講,智慧博物館是基於一個或多個實體博物館(博物館羣),甚至是在文物尺度、建築尺度、遺址尺度、城市尺度和無限尺度等不同尺度範圍內,搭建的一個完整的博物館智能生態系統。
5.勘察設計:是在工程建設中起到龍頭作用,作為提高工程項目投資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最重要因素,城市建設勘察設計又是為所屬地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支撐的具有地緣特徵的開放性的動態系統,融入城市建設活動和社會之中,依託建設活動和社會的發展而發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