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記者

(從事採訪和報道攝影的工作人員)

鎖定
記者是報社通訊社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擔任採訪報道攝影的工作人員。
中文名
記者
外文名
Journalist
定    義
從事採訪和報道攝影的工作人員
著名獎項
普利策新聞獎、中國新聞獎韜奮新聞獎

記者總體概述

從事信息採集和新聞報道工作的人通常稱為記者(Journalist或Reporter)。
採訪,媒體信息的採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過記者和被獲取信息的對象面對面交流。新聞機構中從事採訪報道的工作人員稱為記者。16世紀,意大利港口城市威尼斯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那裏的商人和手工業者急需瞭解商品原料產地、銷售市場以及有關交通、政治、軍事等情況,於是有些人就以採集和出售政治和宗教消息、商業行情、航船行期等新聞為專門職業,成為早期的新聞記者
1872年,《申報》創刊後開始設立訪員,專門採訪本地新聞。之後,《申報》在北京南京杭州武漢寧波揚州等26個城市聘有“報事人”或“訪員”。1899年《清議報》第7期上出現記者一詞。

記者工作範圍

代替廣大的民眾前往事情發生的現場,或是接觸新聞事件的當事人,並將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義,透過報導呈現於大眾媒體之上,協助媒體達成守望、教育、討論、娛樂等功能。
一般而言,記者主要在報社電視台廣播電台、雜誌社、通訊社等機構工作。網絡出現之後,也有部分記者替網絡媒體(網絡報)或專業網站工作。許多政府機關、工商企業也有自己的記者,還有不在固定媒體工作的記者,一般稱為“自由撰稿”或“自由記者”,接受媒體委託或靠投稿維持生計。
記者的表現方式可以分為報道、專題、調查採訪、專訪、精確報導等等。但記者的稿件、照片、影帶等,通常還要經過編輯台的處理。

記者主要分類

記者 記者
新聞記者按工作性質分為文字記者攝影記者、廣播記者、電視記者網絡記者
記者 記者
按報道內容分為政治記者、軍事記者、經濟記者、文教記者、科技記者、體育記者等;
按地區分為本地記者、駐外記者、特派記者等。新聞機構為了專題採訪報道或專門地區、部門的採訪報道,還聘請編制以外的特約記者。

記者職業生涯

很多記者在大學或研究所就讀新聞、傳播等科系,畢業之後立即投入新聞工作,是最典型的一條路。但在德國等地,記者也可能是先完成其他專業學位後,才就讀短期的新聞學校,培養新聞採訪、寫作能力,或是高中畢業後進入媒體實習,由媒體負責教育。此外,政治、法律、社會、歷史、語文等文法科的學生,因為所學與記者工作相近,擔任記者的也很多。
在人口較多、版圖較廣的國家中,記者通常有典型的職業生涯,一開始通常在地方媒體工作,採訪的路線又以“市政”(civicism)或“司法”(crime)為主,之後再慢慢從地方媒體進入全國性媒體,同時也有機會採訪黨政、財經等其他路線新聞,或轉入媒體的言論體系,擔任主筆、評論員或專欄作家等職務。
離開記者職務後,許多人也會從事公關、行銷行業,例如至企業的公關部門任職、擔任行銷主管或發言人,或是成為文學創作者。

記者記者節

記者國內記者節

2000年,國務院正式批覆中國記協《關於確定“記者節”具體日期的請示》,同意將中國記協的成立日11月8日定為記者節。每年的11月8日是中國記者節。記者節像護士節、教師節一樣,是我國僅有的三個行業性節日之一。按照國務院的規定,記者節是一個不放假的工作節日。記者節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就有。從1933年到1949年,每年的9月1日,新聞從業人員都舉行各種儀式紀念這一節日。1949年12月23日,新中國成立之初,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頒佈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中明確規定了“記者節”,因當時沒有確定記者節的具體日期,因此長期以來我國新聞從業人員一直未過記者節。
《辦法》對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規定這樣表述:“其他各種紀念節日如:二七紀念、五卅紀念、七七抗戰紀念、八一五抗戰勝利紀念、九一八紀念、護士節、教師節、記者節等,均不必放假。”但因為當時沒有確定具體日期,因此長期以來中國新聞從業人員一直未過記者節。
1999年9月18日頒佈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再一次明確列入了記者節。2000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覆中國記協的請示,同意將11月8日定為記者節。
11月8日也是中國記協的成立日。1937年11月8日,以範長江為首的左翼新聞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國青年記者協會,這是中國記協的前身。七十多年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記協為團結廣大新聞工作者,推動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以及在開展國際新聞界友好往來等方面作出了顯著成績。確定中國記協的成立日為記者節的日期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舊中國的記者節是9月1日,1934年杭州市記者公會通電全國,要求定9月1日為記者節,以紀念國民政府1933年9月1日頒佈《保護新聞工作人員及維護輿論機關》的命令一事。由於得到了全國新聞界的贊同,國民政府承認9月1日為中國記者節。陝甘寧邊區建立後,延安的新聞工作者每年都在這一天舉行紀念活動。
20世紀30年代初,國民黨為加強其統治地位,對堅持正義的新聞工作者任意加以迫害、逮捕乃至殺戮。1933年1月,江蘇鎮江的《江聲日報》主筆劉煜生,被江蘇省民政廳長趙啓以“宣傳共產”之罪名,下令殺害。上海《申報》登載了這條消息,輿論譁然,新聞界提出“開放言路、保障人權”的強烈要求。為了緩和輿論指責,南京國民政府在1933年9月1日被迫發出《切實保護新聞從業人員》的通令。1934年8月,杭州記者公會向全國新聞界發出通電,倡議定9月1日為記者節,得到不少地區的響應和認同,1934年9月1日,杭州、北平、南京、太原、廈門、青島等地的新聞界,都舉行了紀念慶祝活動,1935年,“9.1”記者節得到了全國的認同,天津《大公報》併為此發表了《記者節》的短評,要求政府積極地解放言論。
1938年,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在漢口成立,是年9月1日,在漢口普海春大酒家舉行盛大的記者節活動,向來華採訪的各國新聞界,向在漢口當時出版的各種報紙,向出入於槍林彈雨中的戰地記者,向從南洋等地歸來的新聞同業表示感謝和敬意,並且號召全國新聞工作者,團結在抗戰建國的旗幟下,奮勇前進。當時,範長江同志講了話,塔斯社的羅果夫,法國《人道報》的黎蒙都講了話,在中國新聞史上,這是一次最盛大的最莊嚴的記者節
此後,在有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分會的各地,如湖南、如廣西、如延安及各抗日根據地、如香港的新聞同業,都在9.1記者節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號召加強團結,加強學習,貫徹“青記”一貫提出的主張。

記者國外記者節

記者節,有些國家又稱新聞節、出版節
前蘇聯的出版節是5月5日。1922年3月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作出決議,以《真理報》創刊日(5月5日)為全俄出版節。該報於俄歷1912年4月12日創刊,俄歷公曆相差13天,換算為公曆,便是5月5日。蘇維埃俄國從1913年起改用公曆紀元。
韓國的新聞節是4月7日。1896年4月7日,朝鮮醫生徐弼博士在漢城創辦朝鮮第一家民營報紙《獨立新聞》,初為週三刊,兩年後改為日報。為紀念朝鮮第一家民營報紙的誕生,韓國建國後將4月7日這一天定為韓國的新聞節。
1990年前的匈牙利,其記者節是12月7日。這是為了紀念1918年的這一天誕生了匈牙利共產黨的第一家報紙《紅色權利報》。

記者獎項

中國新聞獎
中國新聞獎”是全國優秀新聞作品年度最高獎。從1990年開始,每年評選一次。當前,中國新聞獎按報紙、通訊社、廣播電台、電視台等系列設消息、通訊、評論、新聞攝影、報紙版面、新聞專題節目、新聞性節目編排等評獎項目。
韜奮新聞獎
韜奮新聞獎”是中國韜奮基金會委託中國記協主辦的,獎勵我國從事新聞編輯、通聯工作新聞評論、新聞理論研究、新聞教育的現職專業新聞工作者的最高榮譽獎。1993年開始評選,現今每兩年評選一次。
範長江新聞獎
範長江新聞獎”是中國記協和範長江新聞基金會聯合設立的優秀中青年記者(包括新聞節目主持人、新聞播音員)的最高榮譽獎。1991年開始評選,現今每兩年評選一次。以中國傑出的新聞工作者範長江的名字命名,旨在促進中國新聞界學習和發揚範長江獻身於人民新聞事業的崇高精神,培養和造就更多的優秀新聞工作者。
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
“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是中國記協於1994年主辦的常設全國性新聞獎。評選獎勵全國優秀記者、編輯、新聞評論員、通聯、校對以及新聞節目的製片人、主持人和新聞播音員。現今每兩年評選一次,旨在表彰新聞界中優秀分子的先進事蹟,弘揚他們的奉獻精神,促進新聞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

記者著名人物

記者範長江

範長江 範長江
範長江,中國新聞史標誌性人物,採寫了《中國的西北角》、《塞上行》等經典作品,先後擔任新華社總編輯、新聞總署副署長、人民日報社社長等新聞宣傳單位重要領導職務,為創建和發展黨的新聞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91年,中國記協與範長江新聞獎基金會聯合設立了“範長江新聞獎”,這是表彰獎勵我國中青年新聞工作者的全國性高層次新聞獎。該獎項於2005年與“韜奮新聞獎”合併成為“長江韜奮獎”。為紀念範長江同志,每年的11月8日(範長江創立中國青年記者學會日期)被國務院確定為“中國記者節”。

記者鄒韜奮

鄒韜奮 鄒韜奮
鄒韜奮,近代中國記者和出版家。1922年在黃炎培等創辦的中華職業教育社任編輯部主任,開始從事教育和編輯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週刊主編,以犀利之筆,力主正義輿論,抨擊黑暗勢力。“九·一八”事變後,鄒韜奮在上海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運動。1935年12月,他與沈鈞儒厲麟似等人組織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國會。1936年11月,國民黨為了撲滅國內的抗日烈火,逮捕了正在領導抗日救亡運動的救國會領導人沈鈞儒、鄒韜奮等七人,釀成七君子事件,遭到全國人民,包括宋慶齡何香凝等社會名流的強烈反對。2009年鄒韜奮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記者施明慎

施明慎 施明慎
施明慎,中國最具影響力財經傳媒人之一,首屆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曾獲得多位中央領導同志多次表揚。施明慎是新聞界為數不多的學者型、專家型記者,在新聞界享有較高聲譽。財政部、國家税務總局等部門的領導和專家對施明慎的金融報道有着高度評價,認為她是“真正的內行”,“不但不説外行話,而且對內行人也有啓發”。特別是朱鎔基同志也多次表揚她關於金融、外匯改革的報道。人民日報社曾專門為她舉辦作品研討會,並在《人民日報》華東版上為她開設專欄。她曾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中直機關優秀黨員、人民日報優秀黨員、人民日報先進工作者、人民日報優秀婦女,並數次獲得中國新聞獎等榮譽。著有《不凡的十年――經濟金融改革尋蹤》等。 [1-2] 

記者胡舒立

胡舒立 胡舒立
胡舒立,中國最具影響力財經傳媒人之一,財新傳媒創辦人、社長,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兼職教授。同時擔任路透採編顧問委員會委員,以及世界經濟論壇國際媒體委員會委員,“全球聯合之路”(UWW)全球理事會成員,以及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理事會成員。曾獲得外國記者中心(COFJ)頒發的“傑出新聞記者獎”,被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評為“2009年度世界百名思想家”,獲評中國傳媒年會“2001-2010中國傳媒貢獻人物”,獲選《財富》年度50位“全球傑出領袖”。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