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托尼老师(网络流行语)一般指理发师(汉语词语)
理发师是指经历过拜师学艺,跟随师傅刻苦学习技术被师傅认可后,出师。理发师对于发型技术的熟练度,对发型的热情度,对发型技术钻研度都是很高,自发型技术在30年代从欧美传入中国,从那时起人们就将这个职业称为“理发师”。因为过去理发师被认为是低下的工作,从而使“理发师”这个称呼也被人认为的很低下,所以当代很少有从事这个职业人自称“理发师”,但令人欣慰的是,在江苏一代发型世家出身的85后,依然以“理发师”自称,这将给“理发师”一个全新的定义。
- 中文名
- 理发师
- 外文名
- a barber
- 别 名
- 栉工、待诏、剃工、镊工
- 职 业
- 理发师
- 古 称
- 待诏
古称
播报编辑
栉工、待诏、剃工、镊工
读音
播报编辑
【词目】理发师
【注音】lǐ fà shī
英文
1. a barber
a hairdresser; a hair-stylist
解释
播报编辑
(2) 以为他人理发和美容为职业的人。
历史发展
播报编辑
我国古代先民认为头发受之于父母,不能随便剃除,故多留长发元笑芝或盘之。
直到到后来的《左传舟束整》中:“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这说明古时贵族有专人为其梳理头发,当时把理发师叫做栉工。甚至连当时的一种刑罚——髡刑也需要专门的“栉工”来执行。到了汉代,就有以理发为职业的工匠。
宋朝理发业已比较发达,有了专门制造理发工具的作坊。私家理发业也有很大发展,历史这样记载到“政和初,成都有镊工,出行尘间,妻独居,一髯髻道人来求摘须毛,先与钱二百”。据说秦桧曾经召唤镊工为他栉发,以五千当二钱尝给“镊工”。那时,对剃发有个特殊的称呼叫“待诏”,意思就是随时待命而被召唤而已。当判祖想时的理发匠不但有店铺,而且也有了行会,这些都在《净发须知》端束以及永乐大典中有键踏记载。
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技艺,一个行业。元明两朝人民理发更为普遍,到了清代,满族贵族为了达到长久统治的需要,强制下令男子一律剃头梳辫,“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人们无奈去剃掉前额顶上的头发,男子一律剃头留辫,理发业空前发展,到处都有从事此业的“铺子”和“挑子”。
爱美是人的天性,人们都力求美好的风度和仪表,且头为一身之首,自然最受关注重视,故此该行业越来越发展,有增无坑钻颂减,只兴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