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討賊

鎖定
討賊,漢語詞彙,拼音:tǎo zéi,釋義:指討伐賊寇。出自《左傳·宣公二年》等。
中文名
討賊
拼    音
tǎo zéi
釋    義
討伐賊寇。
史    載
《左傳·宣公二年》等

目錄

討賊釋義

討伐賊寇。

討賊出處

左傳·宣公二年》:“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

討賊例句

三國 蜀諸葛亮前出師表》: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陽人去魯陽百餘里,堅夜馳見術,畫地計校,曰:‘所以出身不顧,上為國家討賊,下慰將軍家門私讎。堅與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將軍受譖潤之言,還相嫌疑。’”
晉 潘岳 《西征賦》:“健 子嬰之果決,敢討賊以紓禍。”
《宋史.卷二五五.康延澤傳》:帥師討賊,奮不顧命垂老之年,殞身鋒鏑 [3] 
元 白樸 《梧桐雨》:我今只以討賊為名,起兵到長安,搶了貴妃,奪了唐朝天下,才是我平生願足,軍馬齊備了麼。
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第六回:董卓與我,本無仇隙。今我奮不顧身,親冒矢石,來決死戰者,上為國家討賊,下為將軍家門之私;而將軍卻聽讒言,不發糧草,致堅敗績,將軍何安。 [1] 
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第二十回:“公乃國之至戚,猶自殢於酒色,而不思討賊,安得為皇家救難扶災之人乎。”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七回:“吾祖父於國家多建勤勞,今 司馬懿 何等匹夫,滅吾兄 曹爽宗族,又來取我,早晚必思篡位。我仗義討賊,何反之有。”
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四回:“臣誓討賊,以報國恩。陛下休聽小人之言,致生疑慮。”
明 楊繼盛 《請誅賊臣疏》:“況臣官居兵曹,以討賊為職;然賊不專於寇敵,凡有害於社稷人民者,均謂之賊。”
杭世駿《質疑·諸史》:“當此之時,豪傑之士雖欲請命而後討賊,勢必不能,身為叛逆之民,必不能以一朝居。”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