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討念拜

鎖定
“討念拜”是花瑤人每年最盛大、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沿襲已有上千年曆史。“討念拜”是瑤語音譯,“討”是漢語“走”的意思,“念”是漢語“可憐”,“拜”是祭祀,“討念拜”意思是走過血淚的祭祀,“討念拜”為“趕苗”,本義是驅趕苗蠻,在瑤鄉一般是不説的,是忌諱語,後人把其意美化成為“扯掉多餘的幼苗”。如此可見,“討念拜”是為了紀念戰爭和立咒的。在花瑤人一代又一代的傳述裏,有沈立當、步丫筒、楊丫科等亂世英雄;記入史冊的有奉雲、卜前溪等花瑤起義首領。為了告慰先烈、祭奠英靈,花瑤每個姓氏都擇自己家門不幸的那天為祭奠日,為時三天,上半年裏叫“討念拜”,下半年裏叫“討僚皈”。農曆5月15、16、17日的“討念拜”是奉氏的,現場在水洞坪;每逢“討念拜”和“討僚皈”節,都要進行大型民俗風情表演:梅山絕技、挑花絕藝、嗚哇山歌、情歌對唱、鳥銃沖天……五湖四海的賓客絡繹不絕,流連忘返。 [1] 
中文名
討念拜
意    義
月半所過的節
地    區
瑤家山寨
舉行時間
每年農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

目錄

討念拜簡介

討念拜,意譯是月半所過的節,每年農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舉行。這三天,瑤家山寨歡騰得象點燃的鞭炮。那些泡在清泉綠澗里長起來的姑娘,本是水色如玉,苗條多姿。這幾天打扮得嬌氣滴流,一個個身穿繡花襯衫,腰繫多種圖案的挑花筒裙,戴着銀項鍊和鍍金耳環,微笑着遮在花綢傘下。小夥子們,頭裹方格巾幘,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掛褲,虎身大眼,結實健壯,逗人喜愛。連老大爺、老大媽也換上節日的盛裝,四面八方,熙熙攘攘匯聚在水洞坪墟場,歡度傳統佳節。

討念拜民風民俗

花瑤人傳統佳節討念拜
花瑤人傳統佳節討念拜(7張)
説起討念拜,有個悲壯動人的歷史故事。
相傳康熙年間,封建統治者的軍隊進逼瑤山。擄掠劫殺,無所不為。瑤家山寨,暗無天日,面臨着滅族亡種的悲慘絕境。
在這危險之際,一位瑤家姑娘名奉姐,精明幹練,沸騰着滿腔熱血與無比悲憤,把山山寨寨的青壯年兄弟姐妹組織起來,壘石為堡,砍樹作寨,據險守防,抵抗來侵的敵人。在追擊進犯者直到他們的官衙後,放了一把火,將官衙化為灰燼。
這時,司門前巡檢司上奏清廷,派來了大兵。由於地形崎嶇複雜,奉姐指揮合竅,羣眾團結一致,善守能攻,官軍一籌莫展。最後設了一個詭計,使一個青年悍卒化裝成賣貨郎,挑着滿擔瑤家日常生活物品,如鹽、布之類,上寨叫賣。奉姐見單人一個,不足為俱,便接進室內。那知這貨郎接近奉姐時,拔“出利刃向奉姐刺殺,外面亦金鼓齊鳴,伏兵四起,帶傷的奉姐在一陣慌亂中衝了出來,在現今的水洞坪一帶,率眾與官軍殺了三天三晚,600多位瑤族同胞因寡不敵眾,全被官軍殺死。
英勇的奉姐姑娘犧牲了,卻永遠活在瑤族人民心中。人們紀念她,但又怕引起封建統治者的懷疑與嫉忌,於是在每年的五月十五至十七日三天,瑤家男女老少,都來到水洞坪舉行集會。青年男女,談情説愛,賽歌賽舞,以特殊的形式,表達他們對英烈的弔唁。最後形成為如今人人趕墟購物的傳統盛會——討念拜。
討寮皈節,意譯是逃脱兇惡的菩薩。此節分兩段,第一次是農曆七月初二在茅勒舉行,這一帶的瑤民要過了這個節日,才吃黃瓜和白瓜。傳説宋朝末年,當地瑤民的祖先在江西吉安田盧地帶,遭到當地趙、魯二督統*****。七月初二,有些孕婦逃到鵝頸大丘的黃瓜和白瓜叢中,哀求饒命,才倖免於死。因而起誓:永傳後代,要越過七月初二,才能吃黃瓜和白瓜,違者子孫不昌。第二次是農曆七月初八至初十,在小沙江舉行,傳説清朝雍正元年(1723),當地一豪紳追趕麻洞瑤族四姓六姐妹而引起反抗,豪紳卻謊報瑤民謀反。瑤民先後在今大沙江和小沙江奮戰後退至麻塘山居險而守清兵只好議和。如今節日裏,瑤民都盛裝,到集會地點盡情歡樂,人們趕集聚會,青年男女賽歌對舞、談情説愛,充滿喜慶氣氛。
參考資料
  • 1.    討念拜  .隆回瑤族“討念拜”活動[引用日期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