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計蒙驅逐艦

鎖定
計蒙驅逐艦是《紅色警戒3:日冕》中神州的多用途戰艦,兼具制海/反潛/防空。現版本中實裝的計蒙為反潛型,在移除了防空武器的前提下,帶有一座等離子炮塔、一座雙聯裝對地機炮、反艦以及反潛導彈發射器,可發射誘餌魚雷保護自身。
中文名
計蒙驅逐艦
外文名
JiMeng Ⅱ class Destroyer
定    位
制海/反潛艦
原產國
神州
設計方
樓船格工柒零壹院/滬蘇機電
量產方
滬東造船廠/明州造船廠/黃埔船業社/武昌船舶機械公司
部署設施
樓船泊塢

計蒙驅逐艦關鍵特性

丁乾-拾壹 三寸半等離子艦炮
丙坎-肆 五聯裝十寸“鳴蟬”誘餌魚雷發射器
丁艮-肆 五單元垂直髮射系統(熱)×4
丁坤-伍 “射波”中型反艦導彈
丁坎-柒 “伏蛟”中型反潛導彈
丁離-陸 “穿雲”輕型艦空導彈
丁乾-捌 雙聯裝十二分半自動炮(僅反潛型裝備)
丁坎-伍 “盤渦”十六聯裝四寸多用途火箭深彈發射器(僅標準型裝備)
己離-貳 燈籠型激光通訊/微波輸電陣列×10
全電推進系統與艦載大型等離子爐
計蒙驅逐艦遊戲截圖 計蒙驅逐艦遊戲截圖

計蒙驅逐艦背景故事

作為歷史最為悠久的文明之一,神州海軍的歷史也同樣綿長: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便有諸侯國出舟師北上由海路進攻他國的詳細記載;儘管這次的出擊以失敗告終,但卻並不影響神州古代水軍的發展與進步。畢竟,這“些許”阻礙在開疆拓土的迫切需求之下不值一提;雖説無邊浩瀚的大洋尚不能深入,但九州之內的江河湖澤卻也不該是何種障礙。
自那以後,南方相互爭霸的諸侯國們為了滿足於水網密佈的江南地區作戰的需求,均建立了各自的水師,並引發了一系列戰鬥……歷史的車輪緩緩碾過,千年後的南楚已經普及了指南針,且完成了水密隔艙、滑道下水、尖型船底等一系列新技術與船隻設計構型的實用化,再考慮到其固有的軍事與經濟訴求,南楚水軍經百年來發展已然成為東方最強大的水面力量,亦可以説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強悍且龐大的海上武裝,且數十年內無敵於天下。
但隨着時間邁入近代,神州海軍逐漸不滿於舊式戰艦定型法則:紛繁複雜的型號稱呼、交叉重疊的任務定位,文書上的不簡潔所帶來的不和諧是高層無法忍受的,因為這往往意味着實踐中混亂的管理執行與過多的冗餘枝杈。有意改善這種情況神州海軍在經過多次討論與比對後,選擇了以西方詞彙意譯而來的艦艇種類規範命名;這樣,在保證言簡意賅的同時,還可以更加精準的將我方與潛在對手的同類型戰艦進行對位比較。
也就是在這段時間,顛覆傳統的新式海戰武器之一——魚雷,誕生了;這些以壓縮空氣為動力的移動水中炸彈雖然簡陋而原始,但也確實使小型艦艇獲得了在不進行“貼身肉搏”前提下打擊敵方大型戰艦的能力,而這一思路的結果便是搭載魚雷並以之為主攻手段的魚雷艇。此種擁有高航速的小型艇造價低廉,但在合理的指揮調配下,其既可憑其機動性與高殺傷力在海戰中行襲擾之事,也可穿梭於複雜海域中截殺敵高價值大型單位;面對此種極具威脅的小型目標,各國海軍都在盡力尋找應對之法。
戰爭前後的歲月未必能推動人類文明的整體進步,但必然能推動理工生化等領域基礎研究的實用化進程。數年間,聯合王國海軍和神州海軍便相繼設計建造了屬於自己的“魚雷艇獵手”。他們的共同特點為蒸汽機動力、數百噸的排水量、較低的造價;區別在於,不同於神州海軍僅僅在其上安裝了2門3寸(96 mm)艦炮,聯合王國海軍為該型戰艦搭配了1門17磅(76mm)艦炮與3門2磅(40 mm)速射炮的同時,還佈置了一具三聯裝18英寸(457mm)的魚雷發射器,使之在擁有高效獵殺魚雷艇的本領的同時,還具備了威脅敵方大型艦隻的能力。“師夷長技以制夷”,這種設計思路也在不久之後為神州海軍所採取。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無論在文案中還是日常裏,神州海軍都將此型軍艦稱作“雷驅艦”。
從客觀來看,這應當算做使用魚雷武器之水面艦艇的更新換代;而魚雷的出現還使得另一海軍艦種正式邁上歷史舞台:潛艇。這種艦艇的成熟型號與魚雷的搭配正式將海戰的範圍與形式自海面平層的炮彈飛射擴張到了水上水下的炸藥投遞;而在導彈技術、甚至説潛射導彈技術出現前的這段時間裏,魚雷是唯一能在“潛浮”狀態下正常使用的常見武器。
歐戰結束以後,幕僚總府提交的報告中明確了潛艇這一兵器的可怖之處:戰爭期間協約國的商船船隊遭受了不小損失,就連部分神州船隻也遭到了誤擊;由此,兵部和軍部都贊成開發研製用於制衡潛艇的專用艦艇,並在同時對能兼任此類任務的艦船進行先行改裝。專業獵潛艇的開發工作便是在此時開始;隨着長期海軍武備競賽的進行,其在最新一代的結果即是前篇所述、歸檔代號“烏篷獵船”的甲坎陸肆貳項目成品。
烏蓬獵船 烏蓬獵船
但這還不夠:潛艇的優勢之一便是隻求水中空間,雖説終究是要順洋流海潮跋涉千里,也要小心航行中的暗潮湧動,但本就全面抗壓的密閉空間自是不必關照洋麪的狂風暴雨、巨浪滔天,將要潛航千里的設計需求也能最大程度減小對後勤的依賴頻率;正因如此,使用魚雷或導彈的攻擊性常規潛艇大都不必在意廣域作戰環境。而烏篷、或者説獵潛艇一類終究是小型船隻,其設計使用環境便是淺海或至多大陸架區域,即使有眾多路基與離岸支持,大多時候也只負責東南海島鏈防禦體系邊界及其內部的事宜;在這一範圍內,小船型所帶來的優勢佔主。但遠洋作戰中,其對適航性與高火力的要求就不是小小烏篷所能承載得了的了;如前篇所述,即使是最新型的烏篷尚需在物理與信息雙方面掛載於大型作戰艦艇上,方可於大洋中一用,那麼在此之前的那些小型艇自然是連這等“壯舉”也達不到。
由此,大型反潛艦的研發工作自然而然的開展了;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每年的軍費撥款上永遠佔據大頭的神州海軍很少在開項造廠這方面斤斤計較,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們喜歡花冤枉錢——且不論國偵司、紀檢監察部、道德倫理委員會這幾個提起名字都會讓相關人士抖三抖的監查部門,軍部與兵部的列位自然清楚自己能在此地是因為什麼、是為了什麼;並且,考慮到另外幾大軍種“省吃儉用”給海軍騰挪出的這份優待,海軍也自然不能讓自家兄弟看了笑話。
由於重新設計一種只針對潛艇的大型艦船並將之投入批量建造甚至正式服役所需要消耗巨量的資源,所以神州海軍希望能夠在已有艦艇中尋找合適的母版進行改進,以求在使之具備反潛能力的同時,不需將該類艦船已有建造服役流程推倒重來。毋庸置疑的,雷驅艦自然是最合適不過的反潛艦母版,均衡的造價、體型、適航性都讓她們成為了最合適的“人”選;首批改裝完成的獵潛艦與雷驅艦相比,僅僅是以四座深彈炮和兩道深水炸彈滑軌替代了兩具三聯裝魚雷發射器和尾部的一座機關炮。這種以現有船隻改裝的方法確實方便快捷,但也只能説是解決了有無的問題;畢竟雷驅艦和獵潛艦的通病便是作戰用途過於單一,一支艦隊既要配給雷驅艦、又要配給獵潛艦,勢必會導致艦隊規模增大、冗餘過多。
於是接下來的一切都變得理所應當,神州海軍提出了新型多用途戰艦的設計要求:在擁有足夠反潛能力的同時,也能勝任雷驅艦的本職工作;這自然不可能在一艘排水量僅有一千噸的輕型戰艦身上實現,光是相應的系統構件與所用資源上船就足以壓沉這左右千噸。樓船格工研究所所提出的幾份草案中,最輕便的設計也需要兩千噸的排水量,且單船造價也都自然大幅提高;不過考慮到這是將兩種作戰用途合而為一的成果,服役後海軍系統內總花費卻是降低的,故神州海軍欣然接受。並且,考慮到此類戰艦今後的作戰用途不再單一,她們所“驅逐”的對象也不再只是魚雷艇或潛水艇,神州海軍重新將其命名為:驅逐艦。
時光流逝,多年以後,曾經在下水時被寄予厚望,甚至以雨神為之命名的計蒙級驅逐艦已然老邁不堪;作為神州第二代的導彈驅逐艦,她們也真的應當榮歸故里了——無論這個“故里”是博物館還是拆解廠。在第一艘舊式計蒙級驅逐艦計蒙號在明州港退役的第二天,她便橫跨千里,“轉世”到了另一艘剛剛交付的計蒙Ⅱ級驅逐艦身上;這也是神州海軍有史以來第一次——將當日被海軍部除名的退役艦名,在次日又重新授予另一艘戰艦。
計蒙Ⅱ級驅逐艦的研發工作進展在起初是相當平緩的,不過隨着世界局勢的變化,計蒙Ⅰ級(即神州第二代導彈驅逐艦、舊式計蒙級)的部分缺憾導致其無法滿足神州海軍自身及對外需求,於是計蒙Ⅱ的中後期研發速度在海軍的催促下大大加快,力圖儘可能迅速地完成設計、投入量產。不過即便略有趕工和倉促,負責設計的樓船格工柒零壹所的司械和技術員們仍舊打造出了一型近乎完美的驅逐艦。
設計項目編號為甲離壹零貳的計蒙二級驅逐艦沿用了舊型計蒙級驅逐艦獨特的長艉樓船型,在確保艦內擁有較多空間的情況下依舊保持了不錯的穩定性;較低的艦艏使全艦重心降低,再加上整體長寬比偏小的設計,大大改善了全艦的適航性。而缺憾在於,如此低的艦艏很容易在惡劣氣象條件下被海天合力沖洗個乾乾淨淨,其上機械器材武器裝備甚至人員皆盡泡湯吹風落海飛天去;即便設計者們為甲離壹零貳添加了艦艏處的大幅度外飄,以此避免全艦在高速航行之時被艦艏浪濺滿船頭的可能,又對艏上的眾多構建做了防護或塑形處理,依然難以完全根絕遭遇大浪時的此類問題;此外,較易上浪的結果就是理論上甲離壹零貳的保養週期比其它戰艦更短,尤其是艦艏的腐蝕速度遠高於正常情況。不過,多虧了沿岸及北、東、南三大海域中各處大大小小上百船廠、船塢、船械所中的數萬司械與工人們十數年如一日的嚴格施工,大洋上的眾多“雨神”們雖數次遭各海域內幾十上百年不遇的惡劣水文氣象衝擊,依舊船隻無恙裝備齊全人員安康。
計蒙驅逐艦與玄冥戰列巡洋艦 計蒙驅逐艦與玄冥戰列巡洋艦
與航母、戰列艦等相較,本型驅逐艦的總體尺寸並不算大;但按照戰艦最基本的需求,格工設計研究院依舊在這數千噸的排水量中劃出了一部分用做重點部位的防護,比如艦橋、作戰指揮處、動力艙、彈藥庫均佈置了雙層2寸(64 mm)的複合裝甲板。採取這樣的厚度可謂是恰到好處:來襲的小口徑炮彈無法擊穿,而輕型反艦導彈也極易在擊穿第一層裝甲板後遭引爆。自己的對手之一、盟軍的輕型驅逐艦,這種雙層佈局的裝甲板可以起到使之面臨左右為難的窘境——在正常交戰距離下,使用127 mm標準半穿甲高爆彈(SAPHE)無法將其擊穿,而改用尾翼穩定脱殼穿甲彈(APFSDS)卻又會導致過穿——使得後效低得幾乎沒有。
該級驅逐艦的整體結構為傳統的混合骨架結構,雙層船底,共計有三十六道水密或油密隔斷艙壁,其中二十四道水密艙壁將全艦分劃為二十五處水密隔艙;再加上船底的額外燃料艙和其它預留空艙,共同確保了甲離壹零貳擁有相當可觀的生存能力。在此基礎上,格工柒零壹所為其安置了相當均衡的武器裝備及其它佈局構建,而在這其中最突出的便是佈置在兩舷的“燈籠”。作為神州全國無數研究所和企業傾盡所有才使其投入實際使用的心血結晶之一,這些外表如燈籠一般的裝置實際上是遠程微波輸電設備單元;順帶一提,上一個能得此殊榮、被神州各級院所合力裝入燈籠裏的,還是那沿用至今的空中自動遠程維修單元。
這些艦載的燈籠的設計用途是作為艦隊供電網絡的端口,既可滿足艦隊中大型戰艦與小型艦艇、戰線前方與戰場後緣間的能量援護調度問題,亦可在船隻停泊於本國港口時接入本土的無線輸電網絡、在不消耗艦內能源的情況下滿足本艦的日常維護工作。但作為參與無線輸電研發單位之一的滬蘇聯合工業集團機械電子研究院並未裹足不前,他們在數次嘗試後成功為最新批次的“燈籠”添加了激光通訊功能,以滿足在複雜海況時的靜默通訊需求。當然,如盟軍的光稜坦克一樣,這些“燈籠”同樣能夠發出可見光,神州海軍也常在歡度佳節的休沐日夜間用這些燈籠來營造喜慶的氣氛。不過理所當然的,一旦艦隊啓航或船隻進入戰備狀態,可見光波段的調整選項便會在雙重加密後自行鎖死。
動力能源設備方面,甲離壹零貳項目搭載了一整套的綜合電力推進設備,由滬蘇機電出品的四台燃氣輪機發電機和兩台柴油發電機提供電力,驅動電動機轉動螺旋槳推動全艦達到三十一節的最大航速;全電推進的優勢在於減少了一整套動力設備和變速設備,節省了艦上大量的寶貴空間。此外,由於微波輸電終端的存在,即使在全艦喪失動力的情況下,只要還有一具電動機和一顆“燈籠”仍未失效,那麼全艦依舊可以低速撤出交火區域,甚至是繼續堅持戰鬥。
計蒙驅逐艦身上的“燈籠” 計蒙驅逐艦身上的“燈籠”
與這套能動系統相匹配的,甲離壹零貳項目的電子設備也同樣由滬蘇機電提供;不過除去相控陣電探等軍工項目之外,其餘電子設備的量產方還包括了數家民營企業。相比起設計定型較早導致只有無源相控陣電探可用的舊型計蒙,甲離壹零貳項目搭載了神州海軍裝備序列中綜合性能可稱最佳的雙波段相控陣電探系統,神州海軍甚至破例為以此為核心的艦載防空反導系統授予了“天塹”的代號以寄厚望。不過考慮到裝配成本及艦船規格問題,本項目搭載的實際上是隻有兩大兩小共計四面“盾”的簡配版,系統中負責遠程廣域警戒的“寅”波段通道有二個、而負責近程跟蹤的“辰”波段通道有四個(大盾有“寅”、“辰”波段通道各一個,小盾僅有 “辰”波段通道)。得益於良好的高艦橋、低煙囱結構設計,佈置在後方的兩面小“盾”並未受到任何遮擋,同樣也擁有可觀的搜索範圍。實際測評中,在太平洋的常見海況下,“天塹”系統擁有五百五十公里(550 km)的對空搜索範圍,能有同時追蹤二百五十六個空中目標,鎖定其中的四十八個,並能同時引導十八枚本艦/友艦的艦空導彈攻擊威脅最大的六個目標。此外,該艦還同時安裝有因外形原因而被海軍士兵們戲稱為“千層餅”的三座標對空警戒電探與同得雅號的“柑橘”對海搜索電探各一:前者工作於“卯”波段,對空探測距離三百一十公里(310 km),主要負責平時的對空警戒任務——畢竟相控陣電探的壽命有限,不可能長時間連續開機;而戰時狀態下,“千層餅”的任務就變成了查漏補缺,輔助“天塹”系統執行作戰任務;後者“柑橘”作為對海電探,它工作於“辰”波段,對海探測距離八十二公里半(82.5 km),負責引導主炮射擊,同時擔負在複雜海域的導航指引任務。
裝有“千層餅”三座標對空警戒電探的標準型計蒙 裝有“千層餅”三座標對空警戒電探的標準型計蒙
談及攻擊引導,本艦的武器裝備自然是值得大書特書的。甲離壹零貳項目的主炮是一門由京畿空天研究貳院提供技術基礎、風后集團漠南第貳重型機械工坊負責量產的三寸半(112 mm)等離子火炮,而該類火炮配套的特殊裝填系統與等離子爐則由漠南第貳重機工坊和滬東特種爐具工坊分別負責製造;而説到這裏,就不得不提一下由神州中央格致院第柒研究所負責技術攻關與理論支持、滬東特種爐具工坊負責設計驗證與工業化製造的神州格工結晶之一——“等離子爐”。
作為目前唯一能與神州廣泛裝備於攬星亭及大型戰艦內的微型聚變爐相提並論的存在,同為滬東特種爐具工坊產品的等離子爐是當下神州軍備中大部分常見等離子火炮的必備配套設施;該爐能夠將能動系統輸入的能量注入磁約束下的特殊介質,從而以較高效率生成高能等離子體併為之繼續充能至接近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能量密度;並且,該爐能夠在特製“裝彈”系統的協助下維持穩定的等離子彈藥產出,包括朱雀與計蒙主武器在內的大部分等離子火炮都自經過適應性改造的爐內獲取彈藥。作為例外,祝融因車上空間及資源無法擔負哪怕是改造後的等離子爐而採取車爐分離方案:預先在工廠內將爐內產出封裝成足量的等離子彈藥,再同其他彈藥補給一樣由戰地指揮系統不可見的後勤線路輸送而來;白虎則使用量子壓制場這種新技術製造威力巨大的攻城用等離子炸彈,而壓制場所需資源與所得結果使得白虎主武器的作用原理與殺傷效能有別於絕大部分等離子火炮,且不需要等離子爐的支持。
樓船格工柒零壹院選擇等離子火炮是有多方面考量的:除了其豐富的技術基礎、已然成型的技術體系外,更重要的在於其無論是否擊穿對手都可以造成可觀的傷害,“爐”的存在更是大幅削減了等離子火炮的能耗。相比之下,電磁炮雖然擁有極佳的穿深,卻很容易造成過穿使得後效過差;即便使用正在論證實驗階段的新型電磁炮彈,前述驅逐艦上所搭載的能動系統也不足以有效驅動相應的高功率電磁炮。
不過後續的問題在於,即便漠南第貳重機工坊開足馬力,卻仍舊缺乏多方面的生產資源來同時完成這麼多訂單——相比起數量有限的海軍訂單,來自陸軍的四寸(128 mm)等離子戰車炮的訂單已經超越了生產極限。如此的境遇甚至使得第三、第四艘下水的甲離壹零貳項目艦在舾裝時被迫臨時換用了舊式的火藥炮,以免落入無炮可用的尷尬境遇;為此,海軍的一位將軍還專門去電質問。在多方壓力下,漠南第貳重機工坊不得不將部分四寸等離子戰車炮的生產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兄弟企業,而自己則全力生產海軍所需的艦炮;倒不是非要讓兄弟企業看着自己吃肉、他們喝湯,可惜艦炮及其配套設備的生產能力與許可證書並不是每家工廠都具有的。
緊接着便是甲離壹零貳項目核心戰鬥力的體現——“刑天”垂直髮射系統。作為舊型垂髮系統的全新升級版本,“刑天”系統最大的特點便在於其滑軌式再裝填設計,使其可以在實戰中以極高的速度重裝發射箱;不過這也僅僅侷限於輕型導彈,中型導彈的再裝填速度依然偏慢,而重型導彈的再裝填能力……和大多數驅逐艦一樣,該型艦不具備自主重裝重型導彈的能力,需要靠港或是由補給艦輔助裝填。甲離壹零貳項目一共安裝有四組共二十單元的“刑天”垂髮系統,不過即便其有較高的通用程度,設計者們依然建議將艦艏的兩組共十單元的垂髮用作對空、艦艉的兩組則用作反潛導彈。
標準型計蒙裝有防空導彈 標準型計蒙裝有防空導彈
反潛導彈 反潛導彈
丁離-陸輕型艦空導彈是神州航天格工貳院研發的新一代近程艦空導彈;雖然近程艦空導彈往往因處於“彌補近防系統與中程艦空導彈間火力空白的支點”這一尷尬地位而被人忽視,但神州海軍卻堅持以正常的更新換代的速度升級此類的導彈。丁離-陸的全彈重量不過一百七十斤(85 kg),擁有四十三里(21.5 km)的最大射程,採用無線電、末段紅外-紫外複合制導方式,優良的綜合性能使之一躍成為了目前神州海軍中近程防空的絕對支柱。在實戰中,被賦予了“穿雲”美名的丁離-陸輕型艦空導彈對於小型空中單位有着極其理想的打擊效果;即便因尺寸的限制使其對重型空中目標相對乏力,但得益於快速裝填系統,神州海軍往往可以向目標發射一大串輕型導彈從而以數量將之淹沒,或是採取其它反制手段來針對這些大型空軍單位。
在反潛任務方面,由於紅色海軍那深不可測的潛艇部隊的實力,樓船格工柒零壹院依照神州海軍那近乎病態的反潛要求,不遺餘力的加強了該型艦的反潛能力,併為其搭載了同樣來自航天格工貳院的“伏蛟”中型反潛導彈。丁坎-柒之所以被賦予如此響亮的名字,還是因為“阿庫拉”們所帶來的巨大壓力:擁有雙層鈦合金船殼的她們是當之無愧的深海獵手,神州海軍幾乎絞盡腦汁地尋找着一切可以遏制她們的辦法。和盟軍一樣,神州海軍也發現輕型反潛導彈搭載的小型魚雷根本無法有效殺傷這些深海鯊魚;而相比起少見地採用了簡單粗暴之深彈砸臉方式的盟軍,神州海軍選擇了繼續開發下一代反潛導彈——“伏蛟”的尺寸遠大於它的前輩:和搭載十寸(320 mm)小型反潛魚雷的“父親”相比,“伏蛟”的戰鬥部是一枚十四寸(448 mm)的中型魚雷,畢竟只有如此才能有足夠的威力對付那些皮糙肉厚的暗紅色“鯊魚”。此外,在艦橋前方,本級艦還安裝了一座歸檔編號為丁坎-伍的十六聯裝四寸(128 mm)反潛火箭深彈發射器;被命名為“盤渦”的火箭深彈看似落伍——作戰效能偏低,不過考慮到其極低的使用費用和寬廣的作戰任務面、無論是反潛的本職工作還是臨時客串用於對付海陸目標都能兼任一二的通用性,該裝備最終得以保留。
標準型計蒙常態反潛 標準型計蒙常態反潛
在該級艦的艦艏,設計者還安置了五個誘餌魚雷發射管,用以發射來自海船兵裝柒壹陸院開發的“鳴蟬”誘餌魚雷;這些在工作狀態下會不斷髮射模擬友方戰艦的水紋、磁性、音頻特徵以吸引敵方殺傷性水下攻擊物的誘餌魚雷在實際測試中表現良好,可謂是該型驅逐艦的又一制勝法寶。
發射誘餌魚雷 發射誘餌魚雷
如前所述,神州海軍依然以雨神“計蒙”之名為本級艦命名。儘管和她們的前輩相比,新生代的“計蒙”們幾乎是全方位的超越;然而世間萬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隨着世界局勢更加複雜化,神州海軍認為過往的數次討論還是低估了“阿庫拉”級潛艇與其他假想敵的威脅;經過高層再三思量分析、軍部與幕僚總府內部進行了激烈爭討後,他們最終決定對採購計劃進行調整——將後續採購的計二大部分調整為專職反潛型。這些經過作戰任務重心與裝備系統調整的計蒙二也被稱作乙型或反潛型:她們取消了“千層餅”對空警戒雷達與“天塹”相控陣電探系統的裝備計劃、僅保留了“柑橘”對海搜索雷達,不過還是預留了相控陣電探的配置空間以備不時之需。艦艏後的“盤渦”火箭深彈被一座雙聯裝十二分半(40 mm)機炮替代,這是考慮到反潛深彈的作戰效率確實過低,而且同樣的彈藥基數卻要佔用大量空間。除此之外,為了更好的執行反潛作戰任務,反潛型計蒙的球鼻艏中還額外部署了一座合成孔徑聲探,艦艉增設了一部拖曳式線列主被動複合聲探。
制海反潛型計蒙 制海反潛型計蒙
得益於多段模塊化建造技術的廣泛應用,計蒙二的建造速度快得驚人;而她們的首次露面是在南太平洋某處“公海”發生的衝突中。面對來襲的盟軍戰機,舷號██的標準型計蒙二在一個小時內幾乎打空了全艦的彈藥儲備;即便先後被三枚激光制導炸彈命中導致全艦斷電超過十分鐘,其仍取得了擊落七架戰機的光輝戰績,為昇陽第二水雷戰隊撐起一柄“遮陽傘”、確保了良好的輸出環境,最終協助所屬艦隊成功堅守至神州某特遣艦隊抵達戰區。
“爭奪戰”落下帷幕之後,盟軍最高防務委員會認同了合眾國海軍報告中對該型號戰艦的評估——單艘JiMeng-Ⅱ在極限狀態下可開放至少二十個對空火力通道,因此不建議任何空軍聯隊在沒有數量優勢或電子壓制的情況下攻擊該級戰艦及其所在編隊。 [1] 

計蒙驅逐艦戰場摘要

戰場偵察已經至少揭示瞭如下要點:

計蒙驅逐艦靈基再臨

——現在的計蒙驅逐艦是舊型計蒙的完全升級版,新一代計蒙的綜合作戰能力遠強於她的前輩。

計蒙驅逐艦狂風暴雨

——傳聞計蒙所行之處必然飄風下雨,部分標準型計蒙驅逐艦也確實如此;全能的她們搭載了多種武器,能夠“呼風喚雨”來實現對水上、水下、空中目標的全面打擊。

計蒙驅逐艦深海獵者

——後續批次的大部分量產型計蒙專職反潛,她們搭載的“伏蛟”反潛導彈可以有效打擊所有型號的潛艇,無論對方的倚仗是什麼——堅固的船體或微小的體型都無法使其自計蒙的獵殺中倖存。

計蒙驅逐艦螳螂捕蟬

——計蒙級驅逐艦搭載了一套誘餌魚雷發射器,可以誘使來襲魚雷改變航向,在保證本艦安全的同時創造更多的戰術機會。

計蒙驅逐艦躍浪遊擊

——較高的機動性讓計蒙級驅逐艦能夠選擇迴避某些突然出現的敵對主力艦,使得艦隊免遭受無意義的損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