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主板

鎖定
主板,又叫主機板(mainboard)、系統板(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是計算機最基本的同時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一般為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了組成計算機的主要電路系統,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鍵盤和麪板控制開關接口、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元件 [1] 
中文名
主板
外文名
mainboard
別    名
系統板
形    式
矩形電路板 [1] 
位    置
計算機機箱內 [1] 
作    用
微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1] 

主板簡介

主板
主板(1張)
主板,也叫母板,安裝在計算機主機箱內,是計算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在整個計算機系統中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主板製造質量的高低,決定了硬件系統的穩定性。主板與CPU關係密切,每一次CPU的重大升級,必然導致主板的換代。主板是計算機硬件系統的核心,也是主機箱內面積最大的一塊印刷電路板。主板的主要功能是傳輸各種電子信號,部分芯片也負責初步處理一些外圍數據。計算機主機中的各個部件都是通過主板來連接的,計算機在正常運行時對系統內存存儲設備和其他I/O設備的操控都必須通過主板來完成。計算機性能是否能夠充分發揮,硬件功能是否足夠,以及硬件兼容性如何等,都取決於主板的設計。主板的優劣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一台計算機的整體性能、使用年限以及功能擴展能力 [2] 
主板採用了開放式結構。主板上大都有6-15個擴展插槽,供PC機外圍設備的控制卡(適配器)插接。通過更換這些插卡,可以對微機的相應子系統進行局部升級,使廠家和用户在配置機型方面有更大的靈活性。總之,主板在整個微機系統中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可以説,主板的類型和檔次決定着整個微機系統的類型和檔次,主板的性能影響着整個微機系統的性能 [3] 

主板主板結構

所謂主板結構就是根據主板上各元器件的佈局排列方式,尺寸大小,形狀,所使用的電源規格等制定出的通用標準,所有主板廠商都必須遵循。主板結構分為AT、Baby-ATATXMicro ATX、LPX、NLXFlex ATX、E-ATX、WATX以及BTX等結構。其中,AT和Baby-AT是多年前的老主板結構,已經淘汰;而LPX、NLX、Flex ATX則是ATX的變種,多見於國外的品牌機,國內尚不多見;E-ATX和W-ATX則多用於服務器/工作站主板;ATX是市場上最常見的主板結構,擴展插槽較多,PCI插槽數量在4-6個,大多數主板都採用此結構;Micro ATX又稱Mini ATX,是ATX結構的簡化版,就是常説的“小板”,擴展插槽較少,PCI插槽數量在3個或3個以下,多用於品牌機並配備小型機箱;而BTX則是英特爾制定的最新一代主板結構,但尚未流行便被放棄,繼續使用ATX [2] 

主板芯片組

主板的核心是主板芯片組,它決定了主板的規格、性能和大致功能。我們平日説“865PE主板,865PE指的就是主板芯片組。如果説CPU是整個電腦系統的心臟,那麼芯片組將是整個系統的軀幹。對於主板而言,芯片組幾乎決定了這塊主板的功能,進而影響到整個電腦系統性能的發揮,芯片組是主板的靈魂。芯片組性能的優劣,決定了主板性能的好壞與級別的高低這是因為CPU的型號與種類繁多、功能特點不一,芯片組如果不能與CPU良好地協同工作,將嚴重地影響計算機的整體性能,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2] 
在傳統的芯片組構成中,一直沿用南橋芯片北橋芯片搭配的方式,在主板上可以發現它們的具體位置。一般地,我們在主板上,可以在CPU插槽附近找到一個散熱器,下面的就是北橋芯片。南橋芯片一般離CPU較遠,常裸露在PCI插槽旁邊,塊頭比較大;北橋芯片是系統控制芯片,主要負責CPU內存顯卡三者之間的數據交換,在與南橋芯片組成的芯片組中起主導作用,掌控一些高速設備,如CPU、 Host bus等。主板支持什麼CPU,支持AGP多少速的顯卡,支持何種頻率的內存,都是北橋芯片決定的。北橋芯片往往有較高的工作頻率,所以發熱量頗高。南橋芯片主要決定主板的功能,主板上的各種接口、PS/2鼠標控制、USB控制、PCI總線IDE以及主板上的其他芯片(如集成聲卡、集成RAID卡集成網卡等),都歸南橋芯片控制。隨着PC架構的不斷髮展,如今北橋的功能逐漸被CPU所包含,自身結構不斷簡化甚至在芯片組中也已不復存在 [2] 
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全稱是ROM-BIOS,是只讀存儲器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的簡寫。BIOS實際是一組被固化到電腦中,為電腦提供最低級最直接的硬件控制的程序,它是連通軟件程序硬件設備之間的樞紐,通俗地説,BIOS是硬件與軟件程序之間的一個“轉換器”或者説是接口,負責解決硬件的即時要求,並按軟件對硬件的操作要求具體執行。從功能上看,BIOS主要包括2個部分: [2] 
(1)自檢及初始化 [2] 
自檢和初始化負責啓動電腦,具體有3個部分 [2] 
加電自檢(Power on self test,簡稱POST),用於電腦剛接通電源時對硬件部分的檢測,檢查電腦是否良好。通常完整的POST自檢將包括對CPU,640K基本內存,1M以上的擴展內存ROM,主板,CMOS存儲器串並口,顯示卡,軟硬盤子系統及鍵盤進行測試,一旦在自檢中發現問題,系統將給出提示信息或鳴笛警告 [2] 
初始化,包括創建中斷向量、設置寄存器、對一些外部設備進行初始化和檢測等,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BIOS設置,主要是對硬件設置的一些參數,當電腦啓動時會讀取這些參數,並和實際硬件設置進行比較,如果不符合,會影響系統的啓動。 [2] 
引導程序,用於引導DOS或其他操作系統BIOS先從軟盤或硬盤的開始扇區讀取引導記錄,如果沒有找到,則會在顯示器上顯示沒有引導設備,如果找到引導記錄會把電腦的控制權轉給引導記錄,由引導記錄把操作系統裝入電腦,在電腦啓動成功後,BIOS的這部分任務就完成了。 [2] 
(2)程序服務處理和硬件中斷處理 [2] 
這兩部分是兩個獨立的內容,但在使用上密切相關。程序服務處理程序主要是為應用程序操作系統服務,這些服務主要與輸入輸出設備有關,例如讀磁盤、文件輸出到打印機等。為了完成這些操作,BIOS必須直接與計算機的I/O設備打交道,它通過端口發出命令,向各種外部設備傳送數據以及從它們那兒接收數據,使程序能夠脱離具體的硬件操作,而硬件中斷處理則分別處理PC機硬件的需求,因此這兩部分分別為軟件和硬件服務,組合到一起,使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行。 [2] 
BIOS的服務功能是通過調用中斷服務程序來實現的,這些服務分為很多組,每組有一個專門的中斷。例如視頻服務,中斷號為10H;屏幕打印,中斷號為05H;磁盤串行口服務,中斷14H等。每一組又根據具體功能細分為不同的服務號。應用程序需要使用哪些外設、進行什麼操作只需要在程序中用相應的指令説明即可,無需直接控制。由於CMOSBIOS都跟電腦系統設置密切相關,因而二者很容易混淆。從根本上説,CMOS RAM是系統參數存放的地方,而BIOS中系統設置程序是完成參數設置的手段。因此準確的説法應是通過BIOS設置程序對CMOS參數進行設置。 [2] 

主板擴展槽

主板上的擴展插槽又稱為“總線插槽”,是主機通過系統總線與外部設備聯繫的通道,用作外設接口電路適配卡都插在擴展槽內。 [4] 

主板主要接口

硬盤接口:硬盤接口可分為IDE接口SATA接口。在型號老些的主板上,多集成2個IDE口,通常IDE接口都位於PCI插槽下方,從空間上則垂直於內存插槽(也有橫着的)。而新型主板上,IDE接口大多縮減,甚至沒有,代之以SATA接口 [3] 
軟驅接口:連接軟驅所用,多位於IDE接口旁,比IDE接口略短一些,因為它是34針的,所以數據線也略窄一些 [3] 
COM接口(串口):大多數主板都提供了兩個COM接口,分別為COM1和COM2,作用是連接串行鼠標和外置Modem等設備。COM1接口的I/O地址是03F8h-03FFh,中斷號是IRQ4;COM2接口的I/O地址是02F8h-02FFh,中斷號是IRQ3。 [3] 
PS/2接口:PS/2接口的功能比較單一,僅能用於連接鍵盤鼠標。一般情況下,鼠標的接口為綠色、鍵盤的接口為紫色。PS/2接口的傳輸速率比COM接口稍快一些,但這麼多年使用之後,絕大多數主板依然配備該接口,但支持該接口的鼠標和鍵盤越來越少,大部分外設廠商也不再推出基於該接口的外設產品,更多的是推出USB接口的外設產品。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該接口使用非常廣泛,因此很多使用者即使在使用USB也更願意通過PS/2-USB轉接器插到PS/2上使用,外加鍵盤鼠標每一代產品的壽命都非常長,接口依然使用效率極高,但在不久的將來,被USB接口所完全取代的可能性極高 [3] 
USB接口:USB接口是如今最為流行的接口,最大可以支持127個外設,並且可以獨立供電,其應用非常廣泛。USB接口可以從主板上獲得500mA的電流,支持熱拔插,真正做到了即插即用。一個USB接口可同時支持高速和低速USB外設的訪問,由一條四芯電纜連接,其中兩條是正負電源,另外兩條是數據傳輸線。高速外設的傳輸速率為12Mbps,低速外設的傳輸速率為1.5Mbps。此外,USB 2.0標準最高傳輸速率可達480Mbps。USB 3.0已經在主板中出現和普及 [3] 
LPT接口(並口):一般用來連接打印機掃描儀。其默認的中斷號是IRQ7,採用25腳的DB-25接頭。並口的工作模式主要有三種 [3] 
1、SPP標準工作模式。SPP數據是半雙工單向傳輸,傳輸速率較慢,僅為15Kbps,但應用較為廣泛,一般設為默認的工作模式 [3] 
2、EPP增強型工作模式。EPP採用雙向半雙工數據傳輸,其傳輸速率比SPP高很多,可達2Mbps,已有不少外設使用此工作模式 [3] 
3、ECP擴充型工作模式。ECP採用雙向全雙工數據傳輸,傳輸速率比EPP還要高一些,但支持的設備不多。使用LPT接口的打印機與掃描儀已經基本很少了,多為使用USB接口的打印機與掃描儀 [3] 
MIDI接口聲卡的MIDI接口和遊戲杆接口是共用的。接口中的兩個針腳用來傳送MIDI信號,可連接各種MIDI設備 [3] 
SATA接口SATA的全稱是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級技術附件,一種基於行業標準的串行硬件驅動器接口),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盤接口規範,在IDF Fall 2001大會上,Seagate宣佈了Serial ATA 1.0標準,正式宣告了SATA規範的確立。SATA規範將硬盤的外部傳輸速率理論值提高到了150MB/s,比PATA標準ATA/100高出50%,比ATA/133也要高出約13%,而隨着未來後續版本的發展,SATA接口的速率還可擴展到2X和4X(300MB/s和600MB/s)。從其發展計劃來看,未來的SATA也將通過提升時鐘頻率來提高接口傳輸速率,讓硬盤也能夠超頻。 [3] 

主板工作原理

電路板下面,是錯落有致的電路佈線;在上面,則為分工明確的各個部件:插槽芯片電阻電容等。當主機加電時,電流會在瞬間通過CPU南北橋芯片內存插槽AGP插槽PCI插槽IDE接口以及主板邊緣的串口、並口PS/2接口等。隨後,主板會根據BIOS(基本輸入輸出系統)來識別硬件,並進入操作系統發揮出支撐系統平台工作的功能 [3] 

主板主要種類

主板結構分類

AT:標準尺寸的主板,IBM PC/A機首先使用而得名,有的486、586主板也採用AT結構佈局 [3] 
Baby AT:袖珍尺寸的主板,比AT主板小,因而得名。很多原裝機的一體化主板首先採用此主板結構 [3] 
ATX:改進型的AT主板,對主板上元件佈局作了優化,有更好的散熱性和集成度,需要配合專門的ATX機箱使用。 [3] 
BTX:是ATX主板的改進型,它使用窄板(Low-profile)設計,使部件佈局更加緊湊。針對機箱內外氣流的運動特性,主板工程師們對主板的佈局進行了優化設計,使計算機的散熱性能和效率更高,噪聲更小,主板的安裝拆卸也變得更加簡便。 [3] 
BTX在一開始就制定了3種規格,分別是BTX、Micro BTX和Pico BTX。3種BTX的寬度都相同,都是266.7mm,不同之處在於主板的大小和擴展性有所不同 [3] 
一體化(All in one)主板:集成了聲音,顯示等多種電路,一般不需再插卡就能工作,具有高集成度和節省空間的優點,但也有維修不便和升級困難的缺點,在原裝品牌機中採用較多。 [3] 
NLX:Intel最新的主板結構,最大特點是主板、CPU的升級靈活方便有效,不再需要每推出一種CPU就必須更新主板設計此外還有一些上述主板的變形結構,如華碩主板就大量採用了3/4 Baby AT尺寸的主板結構。 [3] 
  • 按主板的結構特點分類還可分為基於CPU的主板、基於適配電路的主板、一體化主板等類型。基於CPU的一體化的主板是較佳的選擇。 [3] 
  • 按印製電路板的工藝分類又可分為雙層結構板、四層結構板、六層結構板等;以四層結構板的產品為主。 [3] 
  • 按元件安裝及焊接工藝分類又有表面安裝焊接工藝板和DIP傳統工藝板。 [3] 
  • 按CPU插座分類,如Socket 7主板、Slot 1主板等。 [3] 
  • 存儲器容量分類,如16M主板、32M主板、64M主板等。 [3] 
  • 按是否即插即用分類,如PnP主板、非PnP主板等。 [3] 
  • 系統總線的帶寬分類,如66MHz主板、100MHz主板等。 [3] 
  • 按數據端口分類,如SCSI主板、EDO主板、AGP主板等。 [3] 
  • 按擴展槽分類,如EISA主板、PCI主板、USB主板等。 [3] 
  • 按生產廠家分類,如華碩主板、技嘉主板等。 [3] 

主板芯片

Intel:Socket386、Socket486、Socket586、Socket686、Socket370(810主板、815主板)、Socket478(845主板、865主板)、LGA 775(915主板945主板965主板、G31主板、P31主板、G41主板、P41主板、G43、P43主板、G45、P45、X38X48)、LGA 1156H55主板、H57主板、P55主板、P57主板、Q57主板)、LGA 1155分為6系、7系兩個系列(6系主板有:H61主板、H67主板、P67主板、Z68主板;7系主板有:B75、Z75、Z77、H77。)、LGA 1366(X58主板)、LGA 2011(X79主板)。 [3]   2013由於Intel推出22nm Haswell的新規格CPU,Ivy BridgeLGA 1155升級成為LGA 1150 [3] 
AMDSocket AM2\AM2+760G主板、770主板、780G主板,785G主板、790GX主板)、AM3\AM3+(870G主板、880G主板、890GX主板、890FX主板、970主板、990X主板、990FX主板)、AM4(B350主板、B450主板、B550主板、X370主板、X470主板、X570主板、A320主板、A520主板、A300主板、X300主板、PRO500主板)、FM1(A55主板、A75主板)、FM2(A55主板、A75主板、A85主板)。 [3] 
同一級的CPU往往也還有進一步的劃分,如奔騰主板,就有是否支持多能奔騰(P55C,MMX要求主板內建雙電壓),是否支持Cyrix 6x86、AMD 5k86(都是奔騰級的CPU,要求主板有更好的散熱性)等區別。 [3] 

主板總線

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業標準體系結構總線。 [3] 
EISA(Extension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擴展標準體系結構總線。 [3] 
MCA(Micro Channel):微通道總線。 [3] 
此外,為了解決CPU與高速外設之間傳輸速度慢的“瓶頸”問題,出現了兩種局部總線,它們是 [3] 
VESA(Video Electronic Standards Association):視頻電子標準協會局部總線,簡稱VL總線。 [3]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圍部件互連局部總線,簡稱PCI總線。486級的主板多采用VL總線,而奔騰主板多采用PCI總線。 [3] 
繼PCI之後又開發了更外圍的接口總線,它們是: [3]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總線 [3] 
IEEE1394(美國電氣及電子工程師協會1394標準)俗稱“火線(Fire Ware)” [3] 

主板研發產品

PnP功能帶有PnP BIOS的主板配合PnP操作系統(如Win95)可幫助用户自動配置主機外設,做到“即插即用”。 [3] 
節能(綠色)功能一般在開機時有能源之星(Energy Star)標誌,能在用户不使用主機時自動進入等待和休眠狀態,在此期間降低CPU及各部件的功耗。 [3] 
無跳線主板這是一種新型的主板,是對PnP主板的進一步改進。在這種主板上,連CPU的類型、工作電壓等都無須用跳線開關,均自動識別,只需用軟件略作調整即可。經過Remark的CPU在這種主板上將無所遁形。486以前的主板一般沒有上述功能,586以上的主板均配有PnP和節能功能,部分原裝品牌機中還可通過主板控制主機電源的通斷,進一步做到智能開/關機,這在兼容機主板上還很少見,但肯定是將來的一個發展方向。無跳線主板將是主板發展的另一個方向。 [3] 

主板電腦主板的故障類型及原因分析

主板故障現象

通過上述原理分析能夠了解到,電腦主板較為複雜,導致在使用過程中故障率較高、故障現象較為複雜且故障點較為分散,主要為以下幾種形式。 [5] 
(1)不觸發故障。電腦不觸發故障主要表現為電腦無法正常啓動。這種故障類型多是由於 ATX 電源故障引發的,也有可能是由於主板觸發電路發生故障導致電腦主板發生不觸發故障。 [5] 
(2)黑屏故障電腦黑屏即顯示器沒有產生反應。在電腦故障現象中,電腦黑屏屬於最常見的故障現象,其常見誘因有三種情況:內存或顯示卡故障、CPU 發生故障、主板安裝不當。 [5] 
(3)死機故障。電腦死機故障主要表現為經常性藍屏或死機。多是由於軟件故障電腦硬件故障導致此種類型的故障。例如在電腦系統中使用魯大師和 BIOS 進行監測,最終得到的檢測結果顯示電腦經常性死機現象是由於 CPU 温度過高。 [5] 
(4)無法訪問系統故障。此種故障類型的表現形式為逐級不能正常引導系統,其誘發原因是系統文件故障,也可能是電腦硬盤發生故障。針對此種故障類型,多采用系統重裝或硬盤重裝的方式解決。
為在維修過程中能夠儘快明確故障並制訂有效的維修方案,可對上述故障現象進行分類。 [5] 
(1)依據故障現象是否固定進行分類,將故障現象分為穩定性故障與不穩定性故障,其中不穩定性故障多是由於元器件老化、性能降低或接觸不良等原因導致芯片的邏輯功能受到影響,呈現出不穩定狀態。如 I/O 插槽老化、變形致使顯卡與插槽之間出現接觸不良的狀況,最終導致電腦表現出不穩定的錯誤狀態。而穩定性故障則多是由於短路、元器件功能失效或電路發生斷路造成的,故障表現相對之下較為穩定。 [5] 
(2)依據故障現象影響範圍進行分類,將故障現象分為局部性故障與全局性故障,其中全局性故障指的是在系統正常運行狀態下,由於故障現象導致系統功能全面喪失,例如時鐘發生器損壞會進一步導致整個系統無法運行。而局部性故障則是指故障現象致使系統局部功能無法正常運行,故障以外的其他功能能夠正常運行,如主板的打印控制芯片發生故障,雖聯機打印功能不能正常使用,但不影響電腦其他功能的使用。 [5] 
(3)依據故障現象的影響程度進行分類,將故障現象分為獨立性故障與相關性故障,其中相關性故障指的是故障與其他故障類型存在關聯關係,實際表現為電腦主板各個功能的共同控制部分發生故障,如軟、硬板的子系統運作異常,此種情況下,控制卡的功能控制呈現相對分離狀態,這種故障多發於主板外設數據傳輸的控制部分。獨立性故障則是指主板當中負責獨立運行功能的芯片發生損壞造成的故障現象。 [5] 
(4)依據故障源類型進行分類,將故障現象分為總線故障、元器件故障以及電源故障等,其中總線故障指的是總線的控制權發生故障,或總線本身發生故障。元器件故障則是指主板的繼承電路芯片與電容電阻等各類元器件發生故障。電源故障則是指主板的 +3.3 V、+5 V、+12 V 電源與PowerGood 的信號發生故障。 [5] 

主板故障原因

上述電腦主板的故障類型,對系統的正常運行造成極大影響,主板作為電腦主機的核心部件,能夠導致上述故障現象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主要的故障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5] 
電腦本身就是為用户休閒與工作提供便捷的載體,用户作為電腦的主要接觸者,在使用過程中,由於其本身的非專業性,導致經常性的不規範操作現象,從而導致主板性能下降,造成主板故障。例如,在安裝設備時,安裝位置錯誤或與主板及其他相關元器件接觸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主板故障。 [5] 
在主板運行或儲存時,由於外界環境的影響,主板性能也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主要的故障原因可分為兩種:其一,在雷擊或供電不穩的情況下,引發主板故障,屬於一種不可抗拒因素;其二,由於主板所處環境温度、靜電、灰塵、濕度等原因,導致主板芯片在運行時被損壞 [5] 
元器件質量因素
元器件是電腦主板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身質量對主板系統的穩定性來説是最重要的保障條件,若電腦主板的元器件發生質量問題,則主板的總體功能將會無法實現,或在運行過程中部分功能過早失效、系統不能正常啓動與運行、自檢過程發生報錯現象等 [5] 

主板維修方法

主板故障往往表現為系統啓動失敗、屏幕無顯示、有時能啓動有時又啓動不了等難以直觀判斷的故障現象。在對主板的故障進行檢查維修時,一般採用“一看、二聽、三聞、四摸”的維修原則。就是觀察故障現象、聽報警聲、聞是否有異味、用手摸某些部件是否發燙等。下面列舉幾種常見主板的維修方法,每種方法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侷限性,一般要幾種方法相結合使用。 [1] 

主板清潔法

這種方法一般用來解決因主板上灰塵太多,灰塵帶靜電造成主板無法正常工作的故障,可用毛刷清除主板上的灰塵。另外,主板上一般接有很多的外接板卡,這些板卡的金手指部分可能被氧化,造成與主板接觸不良,這種問題可用橡皮擦擦去表面的氧化層。 [1] 

主板觀察法

主要用到“看、摸”的技巧。在關閉電源的情況下,看各部件是否接插正確,電容、電阻引腳是否接觸良好,各部件表面是否有燒焦、開裂的現象,各個電路板上的銅箔是否有燒壞的痕跡。同時,可以用手去觸摸一些芯片的表面,看是否有非常發燙的現象。 [1] 

主板替換法

當對一些故障現象不能確定究竟是由哪個部件引起的時候,可以對懷疑的部件通過替換法來排除故障。可以把懷疑的部件拿到好的電腦上去試,同時也可以把好的部件接到出故障的電腦上去試。如:內存在自檢時報錯或容量不對,就可以用此方法來判斷引起故障的真正元兇。 [1] 

主板檢測法

利用主板bios自檢系統,用檢測卡來來排除主板故障。 [1] 

主板升温與降温法

升温與降温法同樣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主要針對由於主板中某一元器件熱穩定性較差而引起的主板故障。如果主板維修人員懷疑造成某個部件温度升高的原因比較可疑,此時可以使用觸摸法,用手能夠明顯感受到温度變化時,可以使用降温法對相關的部件進行強行降温。對對應的部件進行降温以後,將電腦打開,如果電腦故障的程度降低甚至消失,則可以判斷主板的故障是由該元器件引起的,而維修人員只要對其進行更換即可。總體來説,升温與降温需要主板維修人員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以此作為排查故障的基礎,並保障維修的質量與效率 [5] 

主板擠壓法

在維修電腦主板時,擠壓法也是重要的維修方法之一,但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通常情況下用於檢查焊球陣列封裝以及各大芯片是否存在空焊的問題。如果電腦由於故障無法開機,那麼主板維修人員則可以使用擠壓的方法,對南橋進行適當力度的擠壓。以此同時,還要對主板進行通電測試,如果此時電腦不能開機,則説明主板的故障並非由南橋引起;如果連接電源以後,電腦可以開機並且能夠正常工作,則説明南橋存在問題,即南橋空焊,此時只要拆卸電腦,重新焊接主板中的南橋即可完成主板故障的維修工作。總而言之,擠壓法的使用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因此,不能將其廣泛應用在電腦主板故障的檢修中,但在必要時,擠壓法依然可以發揮其重要的作用。 [5] 

主板主板診斷卡與替換法

主板診斷主要是利用主板中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自動完成電腦主板故障的自檢程序,同時還能夠將自動故障檢測的結果以代碼的形式顯示出來。主板故障維修人員使用主板診斷卡的方式進行故障檢測,能夠有效簡化維修的步驟,節省大量的檢修時間,但是由於故障以代碼的形式呈現,所以需要維修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準確判斷主板故障的原因與位置。替換法比較簡單,但是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判斷出故障的問題,即使用正常的元器件代替電腦主板中的部件,如果替換某一部件以後電腦主板能夠正常運行,則説明主板的故障出現在該位置,以此進行針對性的維修。但事實上,使用替換法需要建立在主板診斷卡的基礎上,替換法的技術含量降低,更多的是憑藉主板維修人員的經驗。因此,很多時候專業的維修人員不會採用此種方式,而是將其與主板診斷卡相結合,快速、準確地確定電腦主板的故障問題 [5] 

主板主板典型故障維修技術

主板顯卡無報警聲

主板 BIOS 損壞
主板的 BIOS 內部存有大量的硬件重要數據,若 BIOS發生損壞,很有可能會直接導致系統癱瘓,無法正常運行。主板 BIOS 損壞多是由於 CTH 病毒的作用而引發的,當CTH 病毒入侵電腦主板之後,硬板數據隨即丟失,在此種情況下進行緊急維修,可先檢查硬盤數據完整性,以明確BIOS 是否發生故障。若在電腦主板中還存在 DEBUG 卡,還可通過 DEBUG 卡表面的 BIOS 指示燈有效判斷主板 BIOS是否正常。在檢測過程中,若發現 BIOS 的 BOOT 模塊並未損壞,但啓動後顯示器依舊無法正常顯示,這時 PC 喇叭內會發出報警聲;若 BIOS 中的 BOOT 模塊已損壞,且通電後電源與硬盤等能夠正常運行,CPU 風扇也能夠正常運轉,但主板卻依舊啓動不了,在這種情況下,通常通過編程器重寫BIOS 排除相關故障。 [5] 
在維修電腦主板故障之前,需要仔細檢查主板電容,明確其是否發生爆炸或破裂現象。主板運行過程中,若電壓過高或運行環境温度過高,則電容就很容易發生冒泡或淌液現象,導致電容的容量大幅度降低,嚴重時甚至發生失容現象,此時電容無法再正常進行濾波,則負載電流中將會出現大量的交流成分,內存與 CPU 等將會受其影響發生運行異常。在明確主板電容損壞情況後,可通過更換電容的方式排除這一故障 [5] 
主板自我保護鎖定
現階段市場上的主板多數都具有自動偵測保護功能,這種功能會促使其在運行過程中,若發生電壓與電源異常、CPU 超頻、電壓過高等情況,主板將會自動鎖定並停止運行。主板自我保護鎖定的具體表現為主板不能正常啓動。針對此種故障現象,可針對CMOS進行放電處理,緊接着對其進行加電啓動操作。還可以在開啓主板電源的同時,長按 RESET鍵,可直接解除主板鎖定 [5] 

主板顯卡發出報警聲

顯卡發出一長兩短的鳴叫聲,則故障原因可能是顯卡損壞或鬆動。針對此種典型故障,可先將機箱打開,將顯卡重新安裝好。安裝之前需詳細檢查 AGP 插槽,明確其中是否存有小異物,有的話會導致顯卡無法直接插接到位。針對有語音報警裝置的主板,還需仔細辨別語音的提示內容,依據內容準確找到故障點並解決故障。若顯卡完整安裝後報警聲未停止,則説明顯卡芯片可能被損壞,需要進行修理或更換顯卡。若在開機後有自檢通過的提示音響起,但顯示器卻無法正常顯示圖像,將顯卡更換到其他主板之後,卻能夠正常使用,則説明該顯卡與原電腦主板存在不兼容現象,需要立刻更換顯卡。 [5] 

主板內存發出報警聲

內存報警的聲音特點是不停發出“滴滴”的聲音,這種故障較為常見,主要的故障原因是內存接觸不良。如內存條不規範,由於內存條較薄,當內存插接到內存插槽時,可能會留出一定縫隙;內存條金手指的工藝較差也是造成內存故障的一項重要原因,若金手指表面的鍍金不良,使用一段時間後,氧化層逐漸增厚,進而會導致內存接觸不良;若內存插槽質量不合格,導致簧片與內存條金手指的接觸不良,也是引發內存報警的一大原因。針對此種故障類型,可使用橡皮清潔內存條金手指,並將內存條移除,重新插接,還可採用熱熔膠將縫隙填滿,改善氧化現象。需要注意的是,在移除與插接內存條的過程中,一定要將主機的電源線拔掉,避免意外燒燬內存。 [5] 

主板主板温控異常且開機不顯示

以華碩 P3B-F 主板為例,它可以有效監視 CPU 的温度,採用一根 2Pin 的温控線,連接到 CPU 插槽旁邊位置的 JTP 針腳上。在使用過程中突然發生藍屏現象,重啓後,光驅及硬盤自檢通過後顯示器卻不亮了,造成這種現象的一般原因為主板上的温控線脱落且與主板接觸,促使主板自動進入了保護狀態,並拒絕了繼續加電命令。現階段,針對 CPU 的發熱量較大的情況,多數主板都為其提供了温度監控保護裝置,一般來説,若CPU温度過高或與主板連接的温控系統發生故障,會直接影響主板進入自動保護狀態,並拒絕加電啓動或發出報警提示。針對此種故障現象,重新連接温控線後重啓電腦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若主板不能正常啓動,也未發出報警提示,則需要明確主板的温控裝置是否處於正常狀態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