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計亮年

鎖定
計亮年,男,浙江寧波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無機化學家,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  [8-9] 
計亮年於1934年4月20日出生於上海市;1956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化學系,畢業後到北京大學技術系做放射化學研究班助教、訪問學者;1982年到美國西北大學做訪問學者;1994年任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院長;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 
計亮年長期從事配位化學及生物無機化學研究。 [8] 
中文名
計亮年
外文名
Ji Liang-nian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上海市
出生日期
1934年4月20日
畢業院校
山東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性    別
籍    貫
浙江寧波

計亮年人物經歷

1934年4月20日,計亮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鄞縣(今浙江寧波)。 [10] 
1952年8月至1956年7月,山東大學化學系學習、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1] 
1956年9月至1959年9月,在北京大學技術系放射化學研究班做助教、訪問學者。 [1] 
1959年9月至1960年9月,在南京大學化學系教育部配位化學研究班做訪問學者。 [1] 
1960年9月至1972年9月,任衡陽工程學院化學系講師。 [1] 
1972年9月至1975年11月,任廣東工學院化學系講師。
1975年11月至1990年,歷任中山大學化學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無機化學教研室主任。
(期間:1982年10月至1983年11月,在美國西北大學做訪問學者。) [1] 
1986年至1990年,任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1] 
1990年2月至1990年5月,在瑞士巴塞爾大學做訪問教授。 [1] 
1991年8月至1991年11月,在瑞士巴塞爾大學做訪問教授。 [1] 
1993年3月至1999年6月,在香港科技大學做訪問教授。 [1] 
1994年至1999年,任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院長。 [1] 
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 
計亮年

計亮年主要成就

計亮年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計亮年系統地研究了釕等小分子配合物的組成和結構與DNA的作用及其機理在合成大量小分子配合物的基礎上,用熱力學、動力學及理論計算(密度泛函法)等總結了這些配合物的不同組成、結構與DNA的作用規律。總結了配合物主配體平面面積等多種因素對配合物和DNA作用方式和穩定性的影響,並進一步提出了許多具有應用前景的體系。在具有酶功能的新型配合物的合成及金屬模擬酶的結構、性能及應用的研究方面,設計合成了金屬多吡啶、金屬卟啉及金屬大環三個體系共數百餘種新型配合物。 [9] 
  • 主要論著
截至2016年11月,計亮發表了SCI收錄的研究論文約600篇,這些論文被他人引用超過5000次。主編著作3部。 [1] 
(1) Feng Gao, Hui Chao, Feng Zhou, Xin Chen, Yuan-Fang Wei, Liang-Nian Ji;Synthesis, GC selective DNA binding and topoisomerase II inhibition activities of ruthenium(II) polypyridyl complex containing 11-aminopteridino[6,7-f][1,10]phenanthrolin-13(12H)-one. [J]. Inorg. Biochem., 102, 1050-1059, 2008.
(2) Lan-Mei Chen, Jie Liu, Jin-Can Chen, Cai-Ping Tan, Shuo Shi, Kang-Cheng Zheng and Liang-Nian Ji;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DNA-binding and spectral properties of complexes [Ru(L)4(dppz)]2+ (L = Im and MeIm). [J]. Inorg. Biochem.,102 (2), 330-341, 2008.
(3) Caiping Tan, Jie Liu, HongLi, Wenjie Zheng, Shuo Shi, Lanmei Chen, Liangnian Ji; Differences in structure, physiological stability, electrochemistry, cytotoxicity, DNA and protein binding properties between two Ru (III) complexes. [J]. Inorg. Biochem., 102, 347-358, 2008.
(4) Lian-Cai Xu, Shuo Shi, Jun Li, Si-Yan Liao, Kang-Cheng Zheng and Liang-Nian Ji; A combined 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DNA-photocleavage of Ru(Ⅱ) polpyridyl complexes [Ru(bpy)2(L)]2+ (L=pip,o-mopip and p-mopip).[J]. C. S. Dalton. Trans., 291-301, 2008.
(5) Bin Sun, Jing-Xin Guan, Li Xu, Bo-Le Yu, Long Jiang, Jun-Feng Kou, Li Wang, Xi-Dong Ding, Hui Chao, Liang-Nian Ji; DNA Condensation Induced by Ruthenium(II) Polypyridyl Complexes [Ru(bpy)2(PIPSH)]2+ and [Ru(bpy)2(PIPNH)]2+.[J]. Inorg. Chem., 48 (11), 4637-4639, 2009.
(6) Feng Gao, Xing Chen, Jin-Quan Wang, Yu Chen, Hui Chao, Ji Liang-Nian; In Vitro Transcription Inhibition by Ruthenium(II) Polypyridyl Complexes with Electropositive Ancillary Ligands.[J]. Inorg. Chem., 48 (13), 5599-5601, 2009.
(7) Hui-Juan Yu, Shu-Mei Huang, Lv-Ying Li, Hai-Na Jia, Hui Chao, Zong-Wan Mao, Jian-Zhong Liu, Liang-Nian Ji; Synthesis, DNA-binding and photocleavage studies of ruthenium complexes [Ru(bpy)2(mitatp)]2+ and [Ru(bpy)2(nitatp)]2+. [J]. Inorg. Biochem., 103 (6), 881-890, 2009.
(8) Xing Chen, Feng Gao, Zhu-Xin Zhou, Wei-Yan Yang, Li-Tian Guo, Liang-Nian Ji; Effect of ancillary ligands on the topoisomerases Ⅱand transcription inhibition activity of polypyridyl ruthenium(Ⅱ) complexes.[J]. Inorg. Biochem., 104 (5), 576-582, 2010.
(9) Jing Sun, Yan An, Li Zhang, Huo-yan Chen, Yan Han, Yu-jia Wang, Zong-wan Mao , Liang-nian Ji. Studies on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G-quadruplex binding of Ru(II) complexes containing two dppz ligands.[J]. Inorg. Biochem., 105 (2), 149-154, 2011.
(10) Feng Gao, Xing Chen, Qian Sun, Jia-Ning Cao, Jin-Qiang, Lin Qi-Zhi Xian, Liang-Nian Ji; Boosting the sensitivity of pH responsible luminescent switches of polypyridyl ruthenium(II) complexes by structural design.[J]. Inorg. Chem. Commun., 16, 25-27, 2012. [1] 
  • 學術交流
截至2016年11月,計亮年應邀在生物無機化學相關重要國際會議上作特邀報告、大會報告、重要報告和邀請報告30多次。 [1] 
  • 發明專利
截至2016年11月,計亮年獲批准和公開發明專利16項。 [1] 
  •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獲獎項目
獲獎等級
1978年

全國科學大會獎 [10] 
2012年3月
金屬酶模型化合物的結構、生物功能和作用機制研究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一等獎 [7] 

計亮年人才培養

  • 學生培養
截至2016年11月,計亮年在大學從事教學工作已50餘年,培養和指導了61名博士、35名碩士、5名博士後、2名中國國外訪問學者、5名中國國內訪問學者。 [10] 
  • 教授課程
截至2016年11月,計亮年教授共講授過《無機化學》等10多門課程。 [10] 
  • 教學成果
1992年,計亮年主編的《生物無機化學導論》第一版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獎二等獎 [12]  ,1997年10月24日,計亮年的《提高研究生綜合素質,培養合格的高層次化學人才》成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5] 

計亮年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頒發單位
1979年
廣東省科學大會先進工作者 [2] 
廣東省科學大會
1989年
特許化學師Fellow [10] 
英國皇家化學會
1992年10月1日
政府特殊津貼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995年11月25日
“孺子牛”金球獎 [4] 
香港柏寧頓(中國)教育基金會
2000年4月
全國先進工作者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01年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10] 

廣東省勞動模範
廣東省委、省政府 [13] 

計亮年社會任職

任職時間
職務
1986年
中國化學會第22屆理事會理事 [10] 
1991年
中國化學會第23屆理事會理事 [10] 
1994年
廣東省化學會理事長 [1] 
1996年
第五屆歐洲亞洲化學大會中國組委會副主席兼大會秘書長 [10] 
2000年—2004年
中國化學會無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1] 
2000年6月—2004年
同濟大學兼職教授、同濟大學雙聘院士 [10] 

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常委 [12] 

廣東省光學學會第七屆名譽顧問 [14] 

計亮年出版圖書

計亮年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計亮年出生在上海,父親是當時英國《泰晤士報》駐上海分社的高級職員。 [11] 

計亮年人物評價

冰天雪地,苦寒孤絕,也能錘鍊傲寒堅韌的品質,這大約是84歲的計亮年院士走過的人生歲月的映照。他更有着光風霽月的襟懷,帶領一代代學子走進科學殿堂,收穫桃李遍天下。做科研就如同打井,計亮年就像一個鍥而不捨的掘井人,認準了方向,便不曾鬆懈。(新快報評) [11]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