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觸藩

鎖定
觸藩是漢語詞語,讀音為chù fān,比喻碰壁,進退兩難。
中文名
觸藩
來    源
《周易》卷四《大壯》
拼    音
chù fān
解    釋
比喻碰壁,進退兩難。

目錄

觸藩解釋

1.羝羊,公羊;觸,抵撞;藩,籬笆。公羊的角纏在籬笆上,進退不得。後遂以”觸藩“等指以角抵撞藩籬。2.比喻碰壁,進退兩難。

觸藩出處

漢·董仲舒 《士不遇賦》:“努力觸藩,徒摧角矣。”
唐·駱賓王《早秋出塞寄東台詳正學士》詩:“弔影慙連茹,浮生倦觸藩。”
明·何大復 《進舟賦》:“戇必至於觸藩兮,智或流於刻舟。”
清·泣紅 《胭脂血彈詞》第二回:“羵首常愁荒職任,觸藩又恐遇災兇。”
宋·梅堯臣《晚歸聞李殿丞訪別言已屢來不遇》詩:“囊罄厭外役,進退類藩羝。”
明·無心子 《金雀記·集賢》:“浮生若寄,何須着意奔忙;笑殺紅塵客,行蹤類觸羊。”
唐·孟浩然《寄趙正字》詩:“高鳥能擇木,羝羊漫觸藩。”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 自實 走得一個不耐煩,正所謂:羝羊觸藩,進退兩難。”
清·王戩《秋日遊白茅寺次少陵韻》:“爭如羝觸藩,有如瓶墮井。”
晉·郭璞 《遊仙詩》之一:“進則保龍見,退為觸藩羝。”
唐·杜牧《朱坡》詩:“自塵何太甚,休笑觸藩羝。”
宋·葉夢得《懷西山》詩:“不作巢幕燕,肯從觸藩羝。” [1] 
《昭明文選》卷二十一晉·郭景純(璞)《遊仙詩七首》其一
「進則保龍見,退為觸藩羝。」唐·李善注:「退,謂處俗也。」 [1] 

觸藩典故

羊觸藩 羝羊觸 羝羊觸藩 羝觸藩 藩羊觸 藩羝 觸藩 觸藩羝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