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解鈴還須繫鈴人

(成語)

鎖定
解鈴還須繫鈴人(拼音:jiě líng hái xū xì líng rén)是一則來源於寓言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見於宋代惠洪《林間集》,明代翟汝稷《指月錄》也記錄有相似的故事。 [2] 
據《林間集》記載:一天法眼和尚問大家:“老虎脖子上的金鈴誰能解下來?”大家回答不出。正好泰欽禪師來了,説:“系金鈴的人能解下來。”後人用“解鈴還須繫鈴人”比喻由誰惹出來的麻煩由誰去解決;在句中一般作分句;也可獨立成句。也説“解鈴繫鈴”。 [1]  [3] 
中文名
解鈴還須繫鈴人
拼    音
jiě líng hái xū xì líng rén
近義詞
心病還須心藥醫
反義詞
越俎代庖
成語出處
宋·惠洪《林間集》
成文用法
作分句

解鈴還須繫鈴人成語出處

  • 最早出處
法燈泰欽禪師少解悟,然未為人知,獨法眼禪師深奇之。一日法眼問大眾曰:“虎項下金鈴,何人解得?”眾無以對。泰欽適至,法眼舉前語問之。泰欽曰:“大眾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宋·惠洪《林間集》) [2] 
  • 衍生典故
金陵清涼寺泰欽法燈禪師在眾日,性豪逸,不事事,眾易之,法眼獨契重。眼一日問眾:“虎項金鈴,是誰解得?”眾無對。時師適至,眼舉前語問。師曰:“系者解得。”眼曰:“汝輩輕渠不得。”(明·翟汝稷《指月錄》) [3] 

解鈴還須繫鈴人成語故事

“解鈴還須繫鈴人”故事配圖
“解鈴還須繫鈴人”故事配圖(2張)
南唐時期,金陵有個清涼寺,寺裏有個禪師,叫泰欽,法號法燈。在他還是小和尚的時候,就性格豪爽,不像其他小和尚一樣聽話,不僅不去唸經拜佛,而且還不遵守寺院的紀律,其他小和尚都看不起他。只有方丈法眼覺得這個小和尚聰明機靈,悟性很高,特別器重他,認為他以後一定能在佛學上有很深的造詣。
一天,和尚們都聚在一起聽方丈講經,法眼禪師突然問道:“老虎的脖子上掛着個金鈴,誰能把金鈴解下來?”那些和尚一個個面面相覷,都説不出答案。半天也沒人回答出來,正好在這個時候,外出玩耍的小法燈回來了,法眼又把那個問題問了一遍,法燈不假思索地説道:“是誰把金鈴繫到老虎脖子上去的,誰就能解下來啊!”眾和尚一聽,豁然開朗。法眼禪師也非常讚賞他的回答,於是當眾表揚了法燈。後來,法燈果然成了一位得道高僧。 [4] 

解鈴還須繫鈴人成語寓意

“解鈴還須繫鈴人”至少有兩層寓意:第一,思考問題要學點逆向思維,換個角度找答案;第二,解決矛盾要靠抓根本、抓關鍵,問題是怎麼產生的,也得怎麼去解決。 [4] 

解鈴還須繫鈴人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解鈴還須繫鈴人”比喻由誰引起的問題由誰去解決;在句中一般作分句。也説“解鈴還是繫鈴人”“解鈴須用繫鈴人”“解鈴繫鈴”。 [5] 
  • 運用示例
明·王錂《春蕪記·忤奸》:“常言道:解鈴須用繫鈴人。當初是他兩個説他進去,如今依先要這兩個説他出來。” [5]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回:“心病終須心藥治,解鈴還是繫鈴人。” [5] 
清·華生《滇越鐵路問題》:“解鈴還須繫鈴人。責有攸歸,義無旁貸。” [5] 
錢鍾書《圍城》:“這都是汪太太生出來的事,解鈴還須繫鈴人,我明天去找他。” [2] 
參考資料
  •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669
  • 2.    許振生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成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01:358
  • 3.    周宏溟編著.九用學生成語大詞典[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08:679
  • 4.    史遷編著.你應該知道的100箇中華歷史典故[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15.08:215-216
  • 5.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著.漢語成語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1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