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解州關帝廟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解州關帝廟,位於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解州村,始建於隋代,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關帝廟被大火焚燬後,歷時十一年,於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新修建的,主體結構為清代建築。 [1]  截至2023年,是始建最早、規模最大、建制最高且保存最完整的關帝廟。 [7] 
解州關帝廟總面積22萬平方米,分為正廟和結義園兩部分,南部為結義園。 [1]  北宋徽宗宣和年間,關公納入被官方祭祀的對象。《宋史·志五十八·禮八》載:宣和五年(1123年)關羽被加封為“義勇武安王”後,“從祀於‘武成王廟”。解州關帝廟的獅子昂首挺胸,威武雄健;鐵人為胡人形象,高鼻深目,是飼養獅子的域外人,乃明代鑄造精品。不僅對研究明代的鑄造技術有較高的價值,而且對於研究古代衣飾等提供了重要物證。 [3] 
1957年,解州關帝廟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首批山西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1988年,解州關帝廟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2005年,解州關帝廟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1] 
中文名
解州關帝廟
地理位置
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解州村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22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國務院
編    號
3-130-3-78

解州關帝廟歷史沿革

解州關帝廟始建於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解州關帝廟的主體建築在宋、明、清各代多次修葺、擴建和重建。現存建築大部分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關帝廟被大火焚燬後,歷時十一年,於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新修建的,主體結構為清代建築。 [1]  [7] 
2005年,解州關帝廟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1] 
2023年3月29日,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發佈公告,同意解州關帝廟景區名稱變更為運城關公故里文化旅遊景區 [6] 
解州關帝廟 解州關帝廟

解州關帝廟建築格局

解州關帝廟綜述

解州關帝廟總面積為22萬平方米,分為正廟和結義園兩部分,南部為結義園,四周桃林繁茂,春季花綻如錦,使人們儼然置身於當年劉、關、張桃園結義的情景之中。結義園佔地50餘畝,是按照當年劉備、關羽、張飛涿郡三結義時的桃園意境而設計建造,中有結義坊、君子亭等主體建築,四周古柏參天,湖光山色,園內翠竹繞湖,碧蓮拂柳,小橋流水,桃花滿山,亭台樓閣,曲徑迴廊。 [1] 

解州關帝廟結義園

結義園,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由當時解州知府張起龍主持修建。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解州知州言如泗主持進行了大規模修建,並題“結義園”,由牌坊、君子亭、結義亭、假山等建築組成。結義園牌坊高大雄偉,四柱三樓,坊內門廡一廈,單檐棚歇山頂,坊上雕刻精緻,是關帝祖廟最為壯觀的木結構牌坊。結義亭,為園內主體建築,亭前有古松兩棵,枝幹遒勁,蒼翠挺拔,亭進深5間,面闊5間,單檐捲棚歇山頂,四周有圍廊,內有一通石碑,寬2米,高1米,上面線刻圖畫着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古樹蟠虯,竹枝扶疏,桃花吐豔,彷彿當年之景色。 [1] 

解州關帝廟四龍壁

四龍壁位於關帝祖廟端門正南,是明代宣德年間(公元1426年——1435年)燒製的琉璃影壁。從建築學上講,有遮避視線和豐富景觀層次的效果;從文化角度上講,屬於中國傳統風水學的“符瑞”範疇,有消災降福,佑護生靈的作用。畫面自上而下分為天、地、海三界,主體是四條蟠龍遨遊飛動,襯以鳳凰、麒麟、玉兔等祥禽瑞獸,賦予了這座四龍壁諸多的傳統文化內涵。 [8] 

解州關帝廟崇寧殿

崇寧殿是關帝廟的主殿,因關羽被宋徽宗封為“崇寧真君”而得此殿名。殿前月台上置一銅鼎香爐和一長方形供案,是清人仿照古代式樣鑄造的。月台前階石上,雕有卷草、流雲和二龍戲珠圖案,猶仿皇宮規制。大殿面寬7間,進深6間,重檐歇山頂。殿一週有26根巨大石雕龍柱。龍柱上有升龍、降龍、祥雲等,雕刻粗獷有力,與柱頭額枋上的精雕細刻,形成強烈對比,相互襯托,各具美韻。正如廟內碑文所云:“殿階石柱,雕龍飛騰,廟貌宏麗,甲於天下。 [2] 
解州關帝廟崇寧殿 解州關帝廟崇寧殿

解州關帝廟文物遺存

解州關帝廟留存着浩瀚的文化遺存,廟內藏有的1375件(套)可移動文物,不可移動文物方面保有展現榫卯結構、木雕記憶的古建藝術以及230棵古樹名木。這些,賦予瞭解州關帝廟獨一無二的文化價值。 [7] 
春秋樓前面有“氣肅春秋”坊,為四任三間三樓十戧杆結構。樓脊正中飾以琉璃葫蘆,寓意福祿,兩邊為琉璃鳳吻一對,為山西曆代僅有。花板雕繪蓮菊、瑞獸等圖案,當心間下層額枋浮雕龍頭、花卉,立柱前後置抱鼓石。牌坊兩側各鑄有鐵獅子和供養鐵質胡人(牌坊和鐵人、鐵獅子均是春秋樓的有機組成部分)。獅子昂首挺胸,威武雄健;鐵人為胡人形象,高鼻深目,是飼養獅子的域外人。
端門為正廟第一道門,建於清代,通體磚構,歇山頂,檐下施仿木磚雕斗拱。部闢三門,上部書“關帝廟”門匾與“扶漢人物”等匾額。門匾四周磚浮雕圖案尤佳,二龍飛舞,團花緊簇,人物表情生動豐富。端門前兩側有兩尊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鑄造的鐵獅子,通高在四米左右,紋飾精美,文字清晰,鑄造質量優良。
焚表爐是寺廟舉行祭祀活動時焚燒表帛、紙糊“三牲”的用具。多為鐵質或銅質,少許為石質。此焚表爐鑄造於明嘉靖三年(1524年),總高8.95米,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為兩層十角攢尖頂。像一座十菱形塔式樓閣;下部基座甚高,束腰兩層,最下部為龜腳獸面。整體構思精細,鑄造精巧,莊重威嚴。 [3] 
解州關帝廟文物 解州關帝廟文物

解州關帝廟文物價值

解州關帝廟的牌坊和鐵人、鐵獅子均是春秋樓的有機組成部分。獅子昂首挺胸,威武雄健;鐵人為胡人形象,高鼻深目,是飼養獅子的域外人。乃明代鑄造精品。不僅對研究明代的鑄造技術有較高的價值,而且對於研究古代衣飾等提供了重要物證。 [3] 

解州關帝廟歷史文化

北宋徽宗宣和年間,關公納入被官方祭祀的對象。《宋史·志五十八·禮八》載:宣和五年(1123年)關羽被加封為“義勇武安王”後,“從祀於‘武成王廟'”。明代,將關羽由“從祀”升級到“專祀”,祀典也日益隆重。據清乾隆《解梁關帝志·祀典》記載:明世宗嘉靖年間,朝廷祭祀儀禮開始形成定製。
隨着祭祀活動的隆重,祭文的作用也更為重要。解州關帝廟祭文主要包括祭祀關公的祝文、禱告文,通過祭文,來達成人神交流。解州關帝廟祭文,現存最早的有明代祭文,隨着官方對關公的崇奉,祭祀活動的增多,祭文也被更多地保留下來,成為研究關公文化的重要資料。 [4] 
解州關帝廟祭祀活動 解州關帝廟祭祀活動

解州關帝廟保護措施

1957年,解州關帝廟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首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1988年,解州關帝廟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2012年11月17日,“關聖文化建築羣”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7] 
2016年7月1日,《運城市關聖文化建築羣保護條例》正式實施。《條例》的制定開啓了運城市通過立法保護文物的先河,堅持“不牴觸、講實效、有特色”的原則,實現了“關聖文化建築羣”文物保護工作有“專”法可依的目標,標誌着“關聖文化建築羣”的文物保護工作走上了專用法律保護的軌道。 [7] 
2021年9月,端門前的四龍壁進行保護修繕。此前因牆體基礎不均勻沉降造成壁身向南傾斜200毫米,傾斜度2.5°;西部下沉160毫米,傾斜度0.683°;以及酥鹼、粉化、風蝕等問題。經過打孔、灌水、抽水泥、14a槽鋼內襯柔性材料對裂縫牆體進行多道橫向環向圍篩等工程,截至2022年5月完成了壁體糾偏。 [7] 
2022年,成立文物科技保護工作室,以保障和支持預防性文物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解州關帝廟的預防性文物保護工作,涵蓋了廟內的可移動文物與不可移動文物。除此之外,還對關帝廟周圍環境、土壤、氣候進行整體監測,並對館藏文物可能出現的位移、下沉、裂縫等問題進行數據分析,最後綜合研判,制定出具體、科學、有針對性的措施。 [7] 
2022年3月,古籍修復室正式成立。對館藏古籍文獻進行數據採集、梳理、分類、輯錄等,利用科技手段對古籍文獻全方位管理,實現電子文件的批量轉接,讓古籍文獻得以陳列展示、再現風采,為公眾提供一個可以近距離接觸古籍文獻的平台。 [7] 

解州關帝廟旅遊信息

解州關帝廟地址

解州關帝廟位於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解州村。 [2] 

解州關帝廟交通

從運城火車站乘坐11路公交車可直達解州關帝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