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解劍

鎖定
解劍,漢語詞彙,拼音jiě jiàn,意思是不違心諾之典,亦指卸官。 [1] 
中文名
解劍
拼    音
jiě jiàn
注    音
ㄐㄧㄝ ˇ ㄐㄧㄢˋ
詞    目
解劍

目錄

解劍解釋

(1)不違心諾之典。(2)指卸官。 [2] 

解劍出處

南朝·宋·謝靈運 《廬陵王墓下作》詩:“解劍竟何及,撫墳徒自傷。”
清·魏耕 《歷歷白榆行》:“解劍空心許,撫躬徒自籲。” [2] 
南朝·齊· 謝朓 《始之宣城郡》詩:“解劍北宮朝,息駕南川涘。“ [2] 
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459~
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新序·節士第七》~22~
延陵季子將西聘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慾之。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使於晉,顧反,則徐君死於楚,於是脱劍致之嗣君。從者止之曰:“此吳國之寶,非所以贈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贈之也,先日吾來,徐君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慾之,吾為上國之使,未獻也。雖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是欺心也。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遂脱劍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於是季子以劍帶徐君墓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2] 
春秋時,吳王壽夢少子季札封於延陵,號延陵季子。他出使路過徐國,徐國國君很愛他的劍。季札已心許,準備回來時再送給他。等到回來時,徐君已死,季札就把劍掛在徐君墓上,表示不能因徐君已死而違背自己許劍的心願。後以“解劍”為不違心諾之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