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觚,漢語二級字 [7]  ,讀作觚(gū),1、古代酒器,青銅製,盛行於中國商代和西周初期,喇叭形口,細腰,高圈足。2、古代用來書寫的木簡:操觚。3、稜角:“甘泉泰畤紫壇,八觚宣通象八方”。4、劍柄:“操其觚,招其末”。5、古同“弧”,獨立不羣。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角部
五    筆
QERY
倉    頡
NBHVO
鄭    碼
RLPS
筆    順
ノフノフ一一丨ノノフ丶丶
注    音
ㄍㄨ
部外筆畫
5畫
總筆畫
12畫
四    角
22230
結    構
左右
電    碼
6040
區    位
8593
統一碼
89DA

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參考) [1]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gū(ㄍㄨ)
田字格中的“觚”字 田字格中的“觚”字
1、古代酒器,青銅製,盛行於中國商代和西周初期,喇叭形口,細腰,高圈足。
2、古代用來書寫的木簡:操觚。
3、稜角:“甘泉泰畤紫壇,八觚宣通象八方”。
4、劍柄:“操其觚,招其末”。
5、古同“弧”,獨立不羣。 [1] 
造字法
形聲:從角、瓜聲
基本詞義
〈名〉
(1) (形聲。從角,瓜聲。本義:中國古代盛行於商代和西周的一種酒器,用青銅製成,口作喇叭形,細腰,高足,腹部和足部各有四條稜角,容量3升,一説是2升)
銅出戟花觚 銅出戟花觚
(2) 同本義 [beaker;goblet]
觚,鄉飲酒之爵也。一曰觴受三升者謂之觚。——《説文》
二觚。——《儀禮·特牲禮記》。注:“爵一升,觚二升,觶三升,角四升,散五升。”
執觴觚杯豆而不醉。——《大戴禮記·曾子事父母》
坐取觚洗。——《儀禮·燕禮》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論語·雍也》
左邊几上文王鼎箸香盒,右邊几上汝窯美人觚。——《紅樓夢》
(3) 又如:觚不觚(觚不成其為觚。形容似像而又不像的意思);千盅百觚;美人觚(飾有美人圖案的飲酒器)
(4) 古代一種寫字用的木板 [wooden writing-tablet]
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晉· 陸機文賦
(5) 又如:操觚(意即拿木簡寫文章);觚牘(竹簡木札。古代用以寫字,也指書信);觚簡(古代書寫用的木簡。借指書籍)
(6) 有稜角的器物[angular object]假借為“柧”。方梁[regular beam]
破觚而為圜。——《史記·酷吏傳》。索隱:“觚八稜有隅者。”漢書注:“方也。”
(7) 稜角 [corner]。如:觚壇(有稜角的祭壇);觚稜(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的殿堂屋角。借指宮闕、京城);觚陛(稜角整齊的台階。借指壇場)
(8) 法 [law]
自削以觚。——《太玄·大》。注:“法也。”
(9) 又如:繩之以觚(猶繩之以法)
(10) 劍柄 [sword handle]
操其觚,招其末,則庸人能以制勝。——《淮南子·主術》
(11) 又如:操其觚(抓住劍柄);劍觚(劍柄)
觚ㄍㄨgū
  1. 古代盛酒的器具,具有八個稜角。《説文解字·角部》:「,鄉飲酒之爵也。」《文選·劉伶·酒德頌》:「止則操卮執。」
  2. 稜角。《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下》:「甘泉泰畤紫壇,八宣通象八法。」《新唐書·卷八○·太宗諸子傳·曹王明傳》:「皋嘗自創意為欹器,以髤木上出五,下鋭圓,為盂形。」
  3. 古代書寫的木簡。《文選·陸機·文賦》:「或操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唐·李善·注:「,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書,猶今之簡也。」唐·劉禹錫〈劉氏集略説〉:「居江湖間,喜與屬詞者遊,謬以為可教,視長者所行止,必操從之。」 [1] 

古籍釋義

觚【酉集上】【角部】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古乎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音孤。《説文》鄕飮酒之爵也。一曰觴受三升者謂之觚。《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為飮器,觚三升。《注》觚,當為觶。《疏》禮器制度雲:觚大二升,觶大三升。故鄭從二升觚,三升觶也。《韓詩外傳》二升曰觚。觚,寡也。飮當寡少。《論語》觚不觚。《疏》觚者,禮器,盛酒二升。 [1] 
又方也。《周禮·天官·小宰疏》兵書有譎觚之人,謂譎詐桀出,觚角非常也。《史記·酷吏傳》漢興,破觚為圜。《莊子·大宗師》與乎其觚而不堅也。《注》所守方而不固執也。
又法也。《揚子·太經》佔之以其觚。《注》佔之以法,謂經緯之休咎也。
又角也。《前漢·律曆志》其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為一握。《蘇林曰》六觚,六角也。
又《郊祀志》八觚宣通,象八方。《師古曰》觚,角也。《服虔曰》八觚,如今社壇也。
又灶額也。《困學紀聞》仲尼讀春秋,老耼據灶觚而聽。
又劒拊也。《新論·思愼篇》令提劒鋒而掉劒觚,必刎其指,而不能以陷腐木
又官名。《魏志·東夷倭人傳》伊都國官曰爾支,副曰泄謨觚、柄渠觚。
奴國官曰兕馬觚。
又人名。《北史·魏獻明皇后傳》後少子秦王觚。
又觚竹城,在遼西。《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注》觚竹在北。
又鶉觚,縣名。見《晉書·地理志》唐更名靈台,屬涇州。《前漢書》作鶉孤。
通作柧。《班固·西都賦》上觚稜而棲金爵。《注》觚,八觚有隅者也。一曰堂殿上最高轉角處。《後漢書》作柧稜。
又通作䉉。《陸機·文賦》或操觚以率爾。《注》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書,猶今之也。《韻會》竹也。與䉉通。
又通作菰。《前漢·司馬相如·子虛賦》蓮藕觚盧。《張晏曰》觚盧,扈魯也。《史記》作菰蘆。《説文》本作苽。 [2] 
觚【卷四】【角部】
鄉飮酒之爵也。一曰觴受三升者謂之觚。從角瓜聲。古乎切
説文解字注
(觚)鄉飮酒之爵也。鄉亦當作禮。鄉飮酒禮有爵觶無觚也。燕禮、大射、特牲皆用觚。一曰觴受三升者觚。觚受三升。古周禮説也。言一曰者、許作五經異義時從古周禮説。至作説文則疑焉。故言一曰。以見古説未必盡是。則韓詩説觚二升未必非也。不先言受二升者、亦疑之也。上文觶實四升。文次於從角單聲、引禮之下。其意葢與此同。或雲亦當有一曰二字。從角。瓜聲。古乎切。五部。 [1] 

音韻方言

國際音標ku˥日語讀音SAKAZUKI韓語羅馬KO現代韓語고
客家話[台灣四縣腔] gu1 [客英字典] gu1 [海陸腔] gu1 [客語拼音字彙] gu1粵語gu1 [3] 
近代音見母 魚模韻 平聲陰 孤小空;中古音見母 模韻 平聲 孤小韻 古胡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黃侃系統:見母 模部 ;王力系統:見母 魚部 ;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釋義
索引
廣韻
-
全清
古胡切
kuo
-
082.11
集韻
-
全清
攻乎切
ko
説文郷飲酒之爵也一曰觴受三升者謂之觚或從酉
89.9.1
韻略
-
-
-
-
-
-
攻乎切
-
-
12.6
增韻
-
-
-
-
-
-
攻乎切
-
-
11.6
中原
-
陰平
魚模
-
-
-
全清
-
ku
-
11.9
中州
-
平聲
魚模
-
-
-
-
-
瓜胡切
-
-
7.5
洪武
-
-
-
全清
攻乎切
ku
-
12.7
上古音 [5] 
字頭
聲符
韻部
對應廣韻小韻
擬音
註解
kʷaː
-
廣韻
字頭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調
韻系
韻攝
廣韻目次
高本漢
王力
李榮
邵榮芬
鄭張尚芳
潘悟雲
蒲立本
推導現代漢語
古韻羅馬字
有女羅馬字
註解
古胡
平聲
一等
開口
上平十一模
kuo
ku
ko
ko
kuo
kuo
gu1
ko
ku
酒爵
字頭
八思巴字
八思巴字(修正)
八思巴字(其他形式)
音譯
音譯(修正)
音譯(其他形式)
擬音
聲調
註解
ꡂꡟ
-
-
gu
-
-
ku
平聲
-
洪武正韻牋
字頭
小韻
反切
韻目
韻部
聲調
攻乎
五模
平聲
字頭
小韻
聲母
韻母
韻部
聲調
註解
第十二孤古故
陰平
鄉飲之爵又方也又稜也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備註
先秦
高本漢系統
-
k
wo
-
先秦
王力系統
k
a
先秦
董同龢系統
k
uɑɡ
先秦
周法高系統
k
waɣ
先秦
李方桂系統
kw
ag
兩漢
西漢
-
-
中古音 [6]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調
聲母
韻母
備註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
-
k
uo
-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k
u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k
uo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k
uo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k
uo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k
u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