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角鴞

鎖定
角鴞屬鴟鴞科,為頭上有角狀羽束的鴞類,17種。尤指美洲的大雕鴞(B. virginianus)。分佈自北極林地到南美東部,但亞馬遜雨林則無。這是一種強壯、具斑駁褐色的猛禽,體長超過60公分(約2呎),雌鳥展翅長達2公尺(6.6呎)。主食是小型齧齒動物和鳥類,但大雕鴞能捉走比較大型獵物(如母雞)。能適應沙漠和森林區,僅在食物短缺時方遷徙。 [3] 
別    名
棒槌雀
中文學名
角鴞
拉丁學名
Otus scop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鴞形目
鴟鴞科
角鴞屬
角鴞
分佈區域
分佈於歐洲、亞洲以及見於非洲、印度、緬甸
學    科
生命科學

角鴞物種概述

角鴞
角鴞(15張)
角鴞為鴞形目鴟鴞科的 1屬,翎領不顯或缺如,耳羽發達;體形較小,翅長在 250毫米以下。共有36種。除大洋洲、南極洲外,全世界均有分佈。中國有黃嘴角鴞、縱紋角鴞、紅角鴞和領角鴞等種,除青藏高原外,全國都可見到。
其他角鴞有分佈於歐洲、亞洲和北非的雕鴞(B. bubo, 或稱歐亞雕鴞),以及見於非洲、印度、緬甸和印度尼西亞羣島的親緣種類 [1] 

角鴞外形特徵

紅角鴞是本屬的常見種,體長約 180毫米,翅長約145毫米。全身大都灰褐色,呈黑褐色斑雜狀;頭上有耳突;兩腿被羽到趾基。白天藏在多葉的樹枝上,不鳴叫。夜間出動覓食,叫聲洪亮,在繁殖期常徹夜鳴叫不休。夜間能發現遠處的小動物,並飛往捕食。嗜食昆蟲,也吃齧齒動物和食蟲類。巢營於樹洞間。卵純白色,無光澤。
別名棒槌雀、普通鴞,屬於鴟鴞科,學名為 Otus scops。
小型猛禽。全長約20釐米。上體灰褐色(有棕栗色),有黑褐色蟲蠹狀細紋。面盤灰褐色,密佈纖細黑紋;領圈淡棕色;耳羽基部棕色;頭頂至背和翅覆羽雜以棕白色斑。飛羽大部黑褐色,尾羽灰褐,尾下覆羽白色。下體大部紅褐至灰褐色,有暗褐色纖細橫斑和黑褐色羽幹紋。嘴暗綠色,先端近黃色。爪灰褐色。

角鴞生活習性

棲息于山地闊葉林和混交林中。夜行性,常單獨活動主要以鼠類和昆蟲為食 [2]  。築巢於樹洞中,每窩產卵多為4枚,白色。羽幹紋似樹皮的紅角鴞。在大陸分佈較廣,為留鳥;台灣為旅鳥。

角鴞保護級別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角鴞領角鴞形態

中型鶚類,體長20-27cm。偏灰或偏褐色角鶚,具明顯耳羽簇及淺沙色領圈。上體通常為灰褐色或沙褐色,並雜有暗色蟲蠹狀斑和黑色羽幹紋;下體白色或皮黃色,綴有淡褐色波狀橫斑和黑色羽幹紋,前額和眉紋皮黃白色或灰白色。虹膜褐色;嘴角色沾綠;腳污黃色

角鴞分佈

中國東部、南部大部分地區有分佈。在保護區屬不常見的留鳥。
參考資料
  • 1.    張素萍. 中國動物志[M]. 科學出版社, 2004.
  • 2.    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編著,蛇島老鐵山保護區鳥類圖譜,遼寧民族出版社,2016.04
  • 3.    角鴞屬  .中國動物志[引用日期2021-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