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角觝墓

鎖定
角觝墓,高句麗時代,位於吉林集安市洞溝墓羣禹山墓區,在禹山南麓平緩的坡地上。
中文名
角觝墓
地理位置
吉林集安市洞溝墓羣禹山墓區
1937年日本學者池內宏到集安調查時對該墓進行了著錄。因墓中繪有二人角觝,得名角觝墓。角觝墓是一座封土石室壁畫墓,截尖方錐形封丘,封土直徑15米,高4米多。整個墓由墓道、甬道、左右耳室和墓室構成。墓的方向南偏西50度,長1.2米,後接兩個對稱的耳室,耳室三壁內傾,底長1.2,寬1,舉高2.1米。上部兩室相連為長方形覆鬥頂,寬僅0.3米。甬道在其北,長1.4米,高1.3米。近墓室處和接連墓道處,均有白灰抹的門框痕跡。墓室為單室穹窿頂,藻井系平行疊澀砌三層以後又抹角疊澀四層,然後加巨石板封頂。平面呈方形,四壁內收。底邊長3.2,舉高約3.4米。室中左壁下有一殘破的石板,似為破碎了的棺牀。墓室滿飾壁畫,主室正壁繪宴飲圖,梁枋下繪有帷幔,帷幔之上有一道窄梁,象徵屋檐,屋內繪有主人家居宴飲,男主人疊手叉腿端坐木杌之上,左佩環首腰刀,相對之右,有二女次第垂首跪坐於氈??上,均雙手合抱於胸前,垂目向墓主人,似為妻妾。繞墓主人左右,有案桌兩隻,各置弓矢、食具,妻妾亦各有一食幾。墓主人之左,亦繪一坐者,惜已剝落。壁畫左右的兩屋角及屋外,各有比例甚小的侍僕一人,拱手垂立,整壁畫面下方原也有花草圖案,今已漫漶不清。東壁中部畫一株大樹,上棲飛鳥,下伏二犬。在樹之左半部,繪一廊柱四阿式房屋,似庖廚,有侍女似為主壁宴飲進饌。在樹之右半部,有二力士奮力角觝,雙方均裸身赤膊,僅着短褲,頭系巾結,旁有一老者白髮長髯,短襦肥褲,拄仗而立,笑容可鞠的在觀賞助興。西壁繪備乘圖,畫面以兩株大樹佈滿其間,樹下有一出行隊伍待命出發,前有鞍馬兩乘,各有馭者,後有侍從、牛車。均面向主壁的墓主人。南壁被甬道中穿,左右各繪一株枝葉繁茂的大樹。藻井滿飾支蔓紋,日月星宿配在其間。甬道兩壁多已剝落,僅在西壁尚存一門犬。二耳室繪樹木和芰蔓紋圖案。該墓壁畫墓,均以社會風俗題材為主,從墓室結構和繪畫風格看,當為四世紀的高句麗壁畫墓。 [1] 
參考資料
  • 1.    李治亭主編.關東文化大辭典[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08:第4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