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角蟬

鎖定
角蟬,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 [5]  同翅目角蟬科昆蟲,又稱:刺蟲。已知約有2500種,中國約有 150種。本科昆蟲多為小型到中型種,體色較暗,很少有鮮豔色斑;頭部與體軸垂直;單眼兩枚,位於複眼間;觸角剛毛狀,三節;前胸背板向後延伸至腹部上方,常將體軀大部蓋住;有的還有各式角狀突起,是該科的顯著特徵;小盾片隱或顯;前翅透明或半透明,足的脛節有稜,跗節三節,後足基節橫置。 [6] 
角蟬分佈於世界各地。 [5]  角蟬是一種喜歡生活在樹上的蟲。當幾隻、十幾只角蟬停棲在同一根枝杈上時,會等距排開,使人看上去就如同真正的小樹杈一樣。用這樣逼真的擬態偽裝,模仿周圍環境,角蟬就可以輕易地騙過敵害,保護自己。角蟬用該物種特有的振動彼此交流。這種振動通過寄主植物傳播,讓同伴們收到信號。這些聲音能表達警告、有發現或求偶的意思。角蟬吸食大量樹汁,然後將多餘的部分排出體外,形成甜甜的液滴,叫作蜜露。螞蟻能與角蟬形成共生關係,螞蟻吸食角蟬排出的蜜露,螞蟻會保護角蟬免遭掠食者的毒手。 [6] 
角蟬是昆蟲綱中較大的類羣,其中許多種類可以傳播植物病毒病,是重要的農業害蟲。有些種類可以分泌蠟、膠,或形成蟲癭,產生五倍子,是重要的工業資源昆蟲。角蟬的鳴聲悦耳動聽,也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觀賞昆蟲。 [6] 
中文名
角蟬
外文名
Treehoppers
拉丁學名
Membracidae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有顎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同翅目
亞    目
蟬亞目
角蟬科
分佈區域
廣東、福建、四川

角蟬簡介

角蟬又稱“刺蟲”,這些昆蟲深諳模仿藝術。一些角蟬擁有的像角一樣的突出物甚至更華麗,它們藉助這模仿成死樹葉。如果它們的偽裝被識破,角蟬就會藉助有力的後腿彈跳起來,迅速逃走。在除南極洲以外的任何大陸都能看到角蟬的身影。 [1] 
角蟬 角蟬
角蟬大小不一,單眼2個,位於複眼間。前胸背極度發達,有各種畸形和突起,常蓋住中胸或腹部。角蟬多具擬態,似植物的刺或突起。多數褐色或黑色,也有黃色或綠色的種類。有時有白色或紅色的斑紋。 [2] 

角蟬形態特徵

外形
角蟬又稱“刺蟲(thorn bugs)”,這些昆蟲深諳模仿藝術。一些角蟬擁有的像角一樣的突出物甚至更華麗,它們藉助這模仿死樹葉。如果它們的偽裝被識破,角蟬就會藉助有力的後腿彈跳起來,迅速逃走。
本科昆蟲多為小型到中型種,體色較暗,很少有鮮豔色斑。頭部與體軸垂直。單眼2枚,位於複眼間;觸角剛毛狀,3節。前胸背板向後延伸至腹部上方,常將體軀大部蓋住;有的還有各式角狀突起,是該科的顯著特徵。小盾片隱或顯;前翅透明或半透明,足的脛節有稜,跗節3節,後足基節橫置。 [3] 
體長2-20毫米,形態奇異,一般黑色或褐色,少數色澤豔麗。單眼2個,位於複眼間。前胸背板非常發達,向後方延伸至腹部上方,常有各種形狀的突起。世界已知約3000種,中國有近300種。
角蟬
角蟬(5張)
卵黃色、長形,雌蟲破壞樹皮形成雙行裂縫併產卵其中,因而損壞樹木。真菌和病菌可由此縫進入。淡綠色蟲在春季孵出,取食附近青草的汁液。在盛夏成熟並回到樹上產卵。水牛形角蟬(Stictocephala bubalus或Ceresa bubalus)6~8毫米長,危害幼果樹,尤其是蘋果樹。帶櫟角蟬(Platycotis vittata)和四帶櫟角蟬(P. quadrivittata)取食落葉的和常綠的櫟樹。在產卵前噴藥,或剷除周圍雜草可以防治。

角蟬生長習性

角蟬是一種喜歡生活在樹上的蟲。當高冠角蟬停棲在枝條上時,它頭上的那頂“高冠”,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一截枯樹杈。而三刺角蟬落在長有棘刺的樹木上時,它那根向後伸出的刺混在其中,更讓人難以分辨真偽。難以置信的是,當幾隻、十幾只角蟬停棲在同一根枝杈上時,它們還會等距排開,使人看上去就如同真正的小樹杈一樣。用這樣逼真的擬態偽裝,模仿周圍環境,角蟬就可以輕易地騙過敵害,保護自己了。 [2] 
角蟬用該物種特有的振動彼此交流。這種振動通過寄主植物傳播,讓同伴們收到信號。這些聲音能表達警告、有發現或求偶的意思。
角蟬 角蟬
角蟬吸食大量樹汁,然後將多餘的部分排出體外,形成甜甜的液滴,叫作蜜露。螞蟻能與角蟬形成共生關係,螞蟻吸食角蟬排出的蜜露,同時它們會保護角蟬免遭掠食者的毒手。 [4] 

角蟬經濟效益

角蟬
角蟬(6張)
同翅目包括蟬、沫蟬葉蟬蠟蟬飛蝨木蝨粉蝨蚜蟲蚧殼蟲,是昆蟲綱中較大的類羣,形態變化較大,口器刺吸式,前翅質地相同(與半翅目相對應),故稱同翅目。均以植物汁液為食,其中許多種類可以傳播植物病毒病,是重要的農業害蟲;有些種類可以分泌蠟、膠,或形成蟲癭,產生五倍子,是重要的工業資源昆蟲。蟬的鳴聲悦耳動聽,蠟蟬、角蟬的形態特異,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觀賞昆蟲。

角蟬識別方法

體小到大型。刺吸式口器從頭部腹面後方生出,喙1-3節,多為3節。觸角短,剛毛狀、線狀或念珠狀。前翅質地均勻,膜質或革質,休息時常呈屋脊狀放置,有些蚜蟲和雌性蚧殼蟲無翅,雄性蚧殼蟲後翅退化呈平衡棍。雌蟲常有發達的產卵器
參考資料
  • 1.    吳雅楠,於淼編著,中華青少年科學文化博覽叢書環保卷 圖説地球環境故事,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3.04,第113頁
  • 2.    龐世燁總編;成黎,周浩平主編,中國少兒百科全書 昆蟲世界,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02,第123頁
  • 3.    郭振中等編著,貴州農林昆蟲志 卷1,貴州人民出版社,1987.12,第230頁
  • 4.    (美)達琳娜·穆拉夫斯基,(美)南希·霍諾維奇著;陽曦譯,美國國家地理 終極昆蟲百科,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15.01,第103頁
  • 5.    角蟬科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06-29]
  • 6.    角蟬  .科普中國網[引用日期202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