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角腹艾蛛

鎖定
角腹艾蛛,Cyclosa mulmeinensis (Thorell,1887),蜘蛛目園蛛科艾蛛屬的一種蜘蛛。步足的基節、轉節褐色,其餘幾節黃色,但腿、膝、脛、後跗節的遠端褐色。腹部圓球形,前半部的背面有一對角狀褐色突起,故名角腹艾蛛。腹部背面黃白色,前部兩角突之間有一個黑斑,突起的後方為葉狀斑,葉斑上有褐色橫紋。腹部兩側為不規則的網狀黑斑。腹面黑褐色,正中黃色,兩側有一對黃色圓斑。紡器周圍黃褐色,其兩側及後緣有黃色斑點。外雌器腹面觀近橢圓形.垂體寬短,無環紋,為一半透明的薄片,其寬度超過l/2外雌器寬度。
中文名
角腹艾蛛
拉丁學名
Cyclosa mulmeinensis (Thorell,1887)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蛛形綱
蜘蛛目
園蛛科
艾蛛屬
角腹艾蛛
亞    門
螯肢亞門
亞    目
新蛛亞目
亞    綱
柄腹亞綱
亞    科
園蛛亞科

角腹艾蛛形態特徵

角腹艾蛛稿圖 角腹艾蛛稿圖
雌蛛體長3.20—5.10。體長3.95者,頭胸部長1.70,寬1.20;腹部長2.60,寬2.45。背甲深褐色至黑褐色。頸溝明顯,頭區隆起。胸甲褐色,前端有一黃色橫斑,後端有一黃色圓斑,兩側各有2個黃色圓斑。螯肢赤褐色,顎葉、下唇褐色。步足的基節、轉節褐色,其餘幾節黃色,但腿、膝、脛、後跗節的遠端褐色。腹部圓球形,前半部的背面有一對角狀褐色突起,故名角腹艾蛛。腹部背面黃白色,前部兩角突之間有一個黑斑,突起的後方為葉狀斑,葉斑上有褐色橫紋。腹部兩側為不規則的網狀黑斑。腹面黑褐色,正中黃色,兩側有一對黃色圓斑。紡器周圍黃褐色,其兩側及後緣有黃色斑點。外雌器腹面觀近橢圓形.垂體寬短,無環紋,為一半透明的薄片,其寬度超過l/2外雌器寬度。
雄蛛體長2.80—3.30。體黑褐色,腹部卵圓形背面無角狀突,有黃色條紋和圓斑。前半部有一對圓斑,後半部有一條橫紋,末端一個圓斑或橫斑。腹面紡器前方兩側各有一個白色圓斑及括弧形紋。觸肢器之插入器細長。中突似一仰卧的鳥,“鳥首”在端部,中部有一較寬的方形片狀突。

角腹艾蛛分佈範圍

國外分佈:
日本、印度、緬甸、馬六甲、新卡里坦尼、阿拉伯、非洲
國內分佈:
湖南、台灣、廣東、海南、雲南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