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觉醒年代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展开7个同名词条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和安徽省广播电视局联合摄制,由北京北广传媒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华星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承制,由北京北广传媒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星传媒投资有限公司、优酷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和上海克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编剧:龙平平,导演:张永新,总制片人:刘国华,主演:于和伟张桐侯京健马少骅朱刚日尧张晚意曹磊夏德俊等。
中文名
觉醒年代
作品类型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
主    演
于和伟张桐马少骅朱刚日尧
导    演
张永新
编    剧
龙平平
首播时间
2021年2月1日 [14](中国大陆)
网络播放平台
CCTV [12]优酷 [13]
集    数
43 集

剧情简介

播报
编辑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分集剧情

播报
编辑
    第1集
    1915年,日本加紧了在华扩张的步伐,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企图浮出水面。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诱迫袁世凯签署二十一条,内忧外患的中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消息传到日本,引发了主张民主共和的进步留学生李大钊、高一涵等与主张复辟帝制的反动学生张丰载、刘一品等的激烈辩论。李大钊慷慨陈词:“唤起民众觉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族精神”,引起了流亡日本的革命者陈独秀的关注。遭到学生误解围攻的陈独秀,在李大钊帮助下脱困,二人相见恨晚,就中国的救国之道展开讨论。

    第2集
    君曼带来包子给兄弟俩改善伙食并劝说兄弟俩跟她回家,遭到二人拒绝。陈独秀回到上海嵩山路的家,与高君曼谈起延年、乔年流落在码头打工。君曼不忍,劝陈独秀将两个儿子劝回家,陈独秀却坚信,做父亲的责任就是教会两个儿子自己的命运自己争取,才担得起乱世中对国家和社会的历史责任。在亚东图书馆老板汪孟邹为陈独秀举行的接风宴上,众人热议该如何护法反袁,再造共和,陈独秀却认为眼下重中之重应是改造中国人的思想,提高中国人的素质,要造就一代新人,而他们的责任就是通过办杂志,辨析、选择和验证出一种当代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作为改造青年、改造中国的指导思想,探索一条振兴中国的道路。

    第3集
    陈独秀让高君曼请来群益书社老板陈子沛、陈子寿兄弟,接着挥毫写下一幅字。陈氏兄弟欲求陈独秀墨宝已久,欣然收下,并付200大洋,相约每月一幅字,每幅200元。《青年杂志》编辑费和稿酬有了着落。亚东图书馆,章士钊主持湘皖同志集会,共商讨袁大计。陈独秀谈《青年杂志》第一期,介绍篇目内容,并说之所以选择卡内基的照片就是为了鼓励中国的青年人,有志者事竟成。延年、乔年兄弟窗户下偷听。上海震旦学院,陈独秀慷慨激昂给同学们讲述“国民之最后觉悟”和新青年的六条标准,提出用科学与民主的理念来武装青年的思想,从白话文入手,用新文学的力量来启蒙大众的思想。《青年杂志》创刊号在海内外思想界和各界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

    第4集
    北京前门大街,李大钊遇见长辛店工人葛树贵,葛妻因没钱给孩子治病当街跪着乞讨,葛树贵当街责打妻子不该乞讨,穷人应有穷人的尊严。李大钊典当了自己的值钱衣物,又向《晨钟报》同事预支了工资,和北京高等师范附中学生赵世炎一起帮助葛树贵夫妇给孩子治病。上海,陈延年、陈乔年在震旦学院售卖《新青年》杂志,遇见在震旦学院上学的校董柳文耀之女柳眉。柳眉不小心泼湿杂志,虽愿赔钱却执意不肯道歉,并以违反校规为由将陈延年、陈乔年轰出学校。被柳眉赶出震旦学院的陈延年、陈乔年就在学校门口卖起了《新青年》杂志。

    第5集
    蔡元培与民国外交部长汪大燮提到自己的理想: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人才救国。汪大燮给蔡元培支招,要想办好北大,必须要经费充足、人才济济、权力下放。陈独秀收到胡适寄来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如获至宝,赞不绝口,连夜写下编者按。在汪孟邹的建议下,陈独秀同意一同前往北京,继续扩大《新青年》的影响力。震旦学院门口,柳眉来探望延年,委婉表达歉意并向延年表达敬佩之情。陈延年豁达,二人冰释前嫌。柳文耀向陈延年提出出资送他和柳眉一起去美国留学,被陈延年一口回绝。

分集剧情来源 [11]

演职员表

播报
编辑

职员表

出品人刘国华
制作人刘国华
导演张永新
编剧龙平平
剪辑廖威
美术设计韩忠、李太平、额尔敦图、高诗文
服装设计银燕
视觉特效历彦青、李 敏、夏召军
灯光张强
录音张唤豹
展开

演员表

张桐 饰 李大钊
配音  -
于和伟 饰 陈独秀
配音  -
侯京健 饰 毛泽东
配音  -
夏德俊 饰 周恩来
配音  -
马少骅 饰 蔡元培
配音  -
朱刚日尧 饰 胡适
配音  -
张晚意 饰 陈延年
配音  -
马启越 饰 陈乔年
配音  -
曹磊 饰 鲁迅
配音  -
毕彦君 饰 辜鸿铭
配音  -
徐敏 饰 汪大燮
配音  -
尹铸胜 饰 吴炳湘
配音  -
刘琳 饰 赵纫兰
配音  -
周显欣 饰 高君曼
配音  -
迟蓬 饰 葛健豪
配音  -
武笑羽 饰 江冬秀
配音  -
林俊毅 饰 赵世炎
配音  -
查文浩 饰 邓中夏
配音  -
封新天 饰 张丰载
配音  -
侯煜 饰 葛树贵
配音  -
谭洋 饰 汪孟邹
配音  -
郑昊 饰 董必武
配音  -
张海龙 饰 陈望道
配音  -
朱泳腾 饰 邵飘萍
配音  -
何政军 饰 顾维钧
配音  -
张思乐 饰 柳眉
配音  -
牟星 饰 白兰
配音  -
杨杏 饰 易群先
配音  -
单英哲 饰 章士钊
配音  -
舒耀瑄 饰 林纾
配音  -
史磊 饰 黄侃
配音  -
李明 饰 吴稚晖
配音  -
李桓 饰 易白沙
配音  -
张露 饰 钱玄同
配音  -
唐旭 饰 沈尹默
配音  -
张风 饰 刘半农
配音  -
王往 饰 高一涵
配音  -
黄俊鹏 饰 邹永成
配音  -
高爽 饰 郭心刚
配音  -
蒋恺 饰 曹汝霖
配音  -
王迪 饰 刘海威
配音  -
张艺文 饰 傅斯年
配音  -
李乐 饰 何孟雄
配音  -
王乃超 饰 许德珩
配音  -
刘子赫 饰 何叔衡
配音  -
张圣岳 饰 彭璜
配音  -
沈凯 饰 李汉俊
配音  -
邓炀 饰 张申府
配音  -
张浩天 饰 刘师培
配音  -
王泽清 饰 傅增湘
配音  -
任学海 饰 范源濂
配音  -
臧金生 饰 袁世凯
配音  -
姜峰 饰 陆征祥
配音  -
言杰 饰 王正廷
配音  -
吕毅 饰 张长礼
配音  -
刘文治 饰 徐世昌
配音  -
商虹 饰 钱能训
配音  -
王志刚 饰 陈箓
配音  -
杨涵斌 饰 张勋
配音  -
陈禹铭 饰 罗家伦
配音  -
王宥稼 饰 罗章龙
配音  -
岳鹏飞 饰 俞秀松
配音  -
朱佳奇 饰 施存统
配音  -
卢佳 饰 邓文淑
配音  -
曲吉 饰 马骏
配音  -
苏茂洋 饰 蔡和森
配音  -
李晓强 饰 李长泰
配音  -
李保民 饰 易夔龙
配音  -
任宇卿 饰 叶景莘
配音  -
黄宁生 饰 刘二
配音  -
米维 饰 王三
配音  -
周舟 饰 柳文耀
配音  -
杨阳 饰 柳眉母亲
配音  -
木子 饰 葛妻
配音  -
陈安齐 饰 李小山
配音  -
杨春瑞 饰 周士钊
配音  -
牧东 饰 张国焘
配音  -
高振宇 饰 陈公培
配音  -
王川 饰 刘一品
配音  -
安东 饰 谢婉莹
配音  -
备注  冰心
于潼 饰 刘清扬
配音  -
任希鸿 饰 陈子寿
配音  -
范中华 饰 陈子沛
配音  -
张熙唯 饰 李星华
配音  -
沈琳珺 饰 李葆华
配音  -
俞馨妍 饰 陈子美
配音  -
杨景天 饰 陈鹤年
配音  -
雅洛 饰 维经斯基
配音  -
亚瑟 饰 朱尔典
配音  -
路易斯 饰 克德莱
配音  -
麦克 饰 威尔逊
配音  -
卢易 饰 周作人
配音  -
杨洪武 饰 -
配音  -
演职员表来源 [1-2] [15]

荣誉

播报
编辑
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 [3]
国家广电总局第一批“2018-2022年重点电视剧规划选题” [4]
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扶持项目
北京影视出版创作基金扶持项目 [5]
安徽省文化强省建设专项资金扶持项目
2021年6月10日,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公布,《觉醒年代》成大赢家,最佳男主角于和伟,最佳导演张永新,最佳原创编剧龙平平 [10]
2025年6月,第一届北京市广播影视春燕奖拟推荐获奖和备选提名名单公布,其中电视剧(含网络剧)类特别贡献奖:《觉醒年代》、优秀编剧:龙平平《觉醒年代》、优秀导演张永新《觉醒年代》、优秀男主角于和伟《觉醒年代》、男配角马少骅《觉醒年代》、优秀摄影张杰《觉醒年代》、优秀视效历彦青《觉醒年代》。 [16]

幕后制作

播报
编辑
2018年9月,该剧入选《2018年度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第一批)》名单 [6]
2019年7月,该剧入选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公布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荐播出参考剧目》名单 [7]
2020年12月,该剧入选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开展的“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作品创作展播活动” [8]

出品摄制单位

播报
编辑
出品摄制单位或公司
荣誉出品单位
北京歌华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广播电视台
摄制单位
北京北广传媒影视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华星传媒投资有限公司
优酷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上海克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燕风影视制作有限公司
联合出品
安徽五星东方影视投资有限公司
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海宁新永胜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联合摄制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安徽省广播电视局
出品单位
中央电视台
北京北广传媒影视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华星传媒投资有限公司
优酷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上海克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 [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