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觀音堂牛肉

鎖定
觀音堂五香牛是河南三門峽陝州區的特色傳統名小吃。據説在1901年,慈禧太后過道陝州區,食用觀音堂五香牛肉後讚不絕口,將其列為貢品。它的製作方法也多種多樣,廚師一般這樣製作:將宰殺後的牛肉剔淨骨頭,分割成每塊數十斤的大塊,在加有大半缸水的缸中,放進適量的鹽、火硝進行醃製(冬季可醃製數月,夏季一般三天,春秋季節一星期左右)。
中文名
觀音堂牛肉
主要原料
牛肉,香料
是否含防腐劑
適宜人羣
青年人,中年人
主要產地
陝州區觀音堂鎮 [3] 

目錄

觀音堂牛肉製作

[1] 
儘管耕牛在古代是最主要的保護對象,許多朝代都頒佈‘’禁屠令’保護耕牛。可供食牛,嗜食牛肉的習俗從未更改。周代八珍,有四種以牛為主料。春秋戰國,烤牛肉,醬牛肉,燴牛肉片,牛肉乾,燉牛腱子,牛肉羹等美味佳餚層出不窮。後來就多不勝數。
食牛肉可以健美肌肉,增大氣力。大力士,練健美等運動都把牛肉做主要飲食材料。中國中醫認為:牛肉可以食療虛損贏瘦,腰膝痠軟等許多病症。
機械化的現代社會,牛退役了,被圈養供食肉。各地興起的牛肉菜餚琳琅滿目。像四川的水煮牛肉,燈影牛肉,廣東的蠔油牛肉,清真的袈裟牛肉,傣族的酸【牛】皮,回族的牛骨髓油茶,蘭州牛肉拉麪,西安牛肉泡饃.....
河南呢?經典菜餚也不少。拆燴牛蹄,水爆牛肚,鍋貼金錢牛肉,粉蒸牛肉,燒牛脯.....
這裏説説有幾百年歷史的觀音堂五香牛肉。
關於觀音堂的傳説很動人。‘觀世音菩薩’在此助人考上狀元,當上駙馬。那狀元感恩建下‘觀音堂’。
觀音堂五香牛肉傳説更多,一般説它最早在18世紀。1901年,慈禧太后過道陝州區食用後將它列為貢品。1950年,它獻禮給京都。它的製法也多種多樣。一般,廚師這樣製作的:牛肉宰殺後剔淨骨頭,數十斤的分割成10大塊。大缸加多半缸水,撒青鹽十五斤[一般濃度為15%左右],火硝150克左右。冬季可醃製數月。夏季三天,春秋一星期時間。直至內外深紅。
鍋內加入茴香25克、丁香,白芷各10克,小茴25克,桂皮、葱結、姜塊各10克、辣椒25克,料酒500克、白糖100克、醬油[150克]和紅米汁50克等,用肉湯35千克燒開,下入香料,再下入醃製好的牛肉。改小火煮制6小時以上。

觀音堂牛肉特色

[2] 
成品,顏色深紅,鹹鮮味道。
友情提示:放火硝醃製的原理?中醫認為:它,性味; 鹹,温;有小毒。 功能與主治; 殺蟲,消石,破痞瘤。用於石淋,石痞瘤,蟲病,不消化症。老廚師解釋説:火硝可防食物腐敗,也幫助食鹽醃製達到牛肉內部,它還能防止牛肉變熟時,因營養物質流失而減輕分量。一般不加醃製制的牛肉一斤可煮熟牛肉0.5斤內,醃製制可煮0.6斤,加火硝可煮0.75斤左右。但由於有一定的副作用,一般添加比例在千分之五左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