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觀眾心理學

(2021年北京聯合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觀眾心理學》是2021年北京聯合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餘秋雨。 [1] 
中文名
觀眾心理學
作    者
餘秋雨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21年10月1日
頁    數
272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59646958

觀眾心理學內容簡介

幾乎一切美學著作,總是當頭提出一個問題:“美是什麼?”
美的定義可長可短,但都因艱辛概括、拼湊概念,似乎什麼都包羅了,結果卻毫無價值。更嚴重的是,這種理論把人世間大量豐富多彩的美,全都變成了同一源頭的概念衍生物。試想,要把狂風暴雨中的驚魂夜海、古代美女的秋波一閃、百歲夫妻的臨終握手、大漠莽原的孤狼長嚎、宋詞格律的平仄調整……全都概括成同一個美的定義,有可能嗎?有必要嗎?有意義嗎?
如果硬要概括,那麼,美從一開始就走向了不美。
所以,不如把問題的重心從“什麼是美”轉移到“為什麼讓人感到美”。
這個問題,把美的接受者當作了主體。
我們應該反過來,先從根子上探測觀眾接受時的心理反應,從中建立新的美學。
《觀眾心理學》的立足點就是研究接收者(即觀眾、聽眾、讀者)的心理反應,由此推斷藝術創作要遵循哪些心理規則,並逐一證明,所有的藝術措施其實都來自觀眾接受時的心理元素。

觀眾心理學圖書目錄

引論:心理美學
一 什麼是心理美學
二 心理美學的立足點
三 對“觀眾”的誤解
四 “正常觀眾”
五 心理美學的首要範疇
六 心理美學中的悲劇美和喜劇美
七 悲劇美為何發生轉型
八 喜劇美為何不適合情感投入
九 這一對範疇融合了
十 又從心理學通達了哲學
十一 審美心理機制
十二 以“注意”為例
十三 隨意注意
十四 屏風之爭
十五 心理空間
本論:觀眾審美心理
第一章 學理基礎
一 心理研究是一種思維升級
二 接受美學與心理學相遇
三 接受美學的基本思路
四 期待視域
第二章 綜合的心理需要
一 心理需要的第一度對象化
二 心理需要的第二度對象化
三 心理定式
第三章 反饋流程
一 反饋的意義
二 集體心理體
三 劇場內的多角反饋
四 劇場內外的反饋
第四章 觀眾的感知
一 特殊的強度
二 變異
三 感知真實
四 感知力度
第五章 觀眾的注意力
一 注意力的引起
二 注意力的持續
三 注意力的分配
四 注意力與故事結構
第六章 觀眾情感的捲入
一 戲劇情感的特點
二 觀眾情感的捲入過程
三 負面情感和複雜情感
四 共鳴
第七章 觀眾的理解和想象
一 觀眾渴求理解
二 理解的層次
三 想象
第八章 心理厭倦
一 適應與厭倦
二 對比性心理程序
三 保留劇目
附錄:《秋雨合集》總覽

觀眾心理學作者簡介

餘秋雨
1946年生,浙江餘姚(現為慈溪)人。在家鄉度過童年後到上海讀中學和大學,曾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上海寫作學會會長。撰寫過大量藝術史論和文化史論著作,在學術界影響巨大。
20年前辭職後開始全面考察中華文明,然後又親身考察埃及文明、希臘文明、希伯來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恆河文明遺址,以及歐洲九十六座城市。由於考察過程中要貼地穿越當今世界恐怖的地區,又被電視追蹤直播,引起全球各地的極大關注。在考察過程中寫出的《文化苦旅》《山居筆記》《千年一嘆》《行者無疆》《尋覓中華》《摩挲大地》《行走十五年》等書籍,開創“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風,獲得兩岸三地諸多文學大獎,並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籍暢銷排行榜前列。
曾應邀赴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華盛頓國會圖書館以及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地演講“中華大文化史”和“中外文化對比史”。
2008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餘秋雨大師工作室”。
餘秋雨先生近三年新任: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奠基教授,香港鳳凰衞視首席文化顧問,澳門科技大學榮譽文學博士、人文藝術學院院長,台灣元智大學桂冠文學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