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觀海市

鎖定
觀海市,是袁可立所作的一首詩。在天啓四年(1624)五月二十一日,在登州看到了數年難得一遇的海市蜃樓,遂詩興大發,在蓬萊閣上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觀海市》詩。
中文名
觀海市
所    寫
《觀海市詩》
年    代
明朝
作    者
袁可立

觀海市觀海市刻石

《觀海市》刻石 《觀海市》刻石
明袁可立《觀海市詩》刻石,計九方,在山東蓬萊閣避風亭內。詩題全名為《甲子仲夏登署中樓觀海市》。詩文刻石為作者的同年著名書法家董其昌書丹。董其昌在袁可立詩後跋稱“弟以米家法書之”,對蘇軾的書法“猶不欲讓”。字為一代高手温如玉摹勒刻石,温“工真草隸篆,尤喜鈎臨法帖,有肅府帖傳世,肅府石刻為蓋代名跡。《觀海市》刻石在肅府帖之後,其技藝已臻化境,故董於尾跋中盛讚其“勒石得法”,使董書增色,以至“可敵長公(蘇軾)之筆”。
天啓四年(1624)五月二十一日,袁可立在登州看到了數年難得一遇的海市蜃樓,遂詩興大發,在蓬萊閣上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觀海市》詩,為海天增色,成為中國古代一份珍貴的“海市”實錄。公元1994年,河南省睢縣圖書館館長劉學升將這一珍貴石刻複製於睢縣袁可立的別業袁家山大殿東壁,使其得以迴歸故土,傳為睢陽文化佳話。

觀海市相關作品

甲子仲夏登署中樓觀海市 並序
(明)袁可立
袁可立像 袁可立像
餘建牙東牟,歲華三易。每欲寓目海市,竟為機務纓纏,罔克一覲。甲子春,方得旨予告,因整理諸事之未集,又兩閲月,始鹹結局,於是乃有暇晷。仲夏念一日,偶登署中樓,推窗北眺,於平日滄茫浩渺間,儼然見一雄城在焉。因遍觀諸島,鹹非故形,卑者抗之,鋭者夷之;宮殿樓台,雜出其中。諦觀之,飛檐列棟,丹堊粉黛,莫不具焉。紛然成形者,或如蓋,如旗,如浮屠,如人偶語,春樹萬家,參差遠邇,橋樑洲渚,斷續聯絡,時分時合,乍現乍隱,真有畫工之所不能窮其巧者。世傳蓬菜仙島,備諸靈異,其即此是歟?自已歷申,為時最久,千態萬狀,未易殫述。豈海若緣餘之將去而故示此以酬夙願耶?因作詩以記其事雲。
登樓披綺疏,天水色相溶。
雲靄洚無際,豁達來長風。
須臾蜃氣吐,島嶼失恆蹤。
茫茫浩波里,突忽起崇墉。
坦隅迥如削,瑞採鬱葱葱。
阿閣疊飛檻,煙霄直蕩胸。
遙岑相映帶,變幻紛不同。
峭壁成廣阜,平巒秀奇峯。
高下時翻覆,分合瞬息中。
雲林蔭琦坷,陽麓煥丹叢。
浮屠相對峙,崢嶸信鬼工。
村落敷洲渚,斷岸駕長虹。
人物出沒間,罔辨色與空。
倏顯還倏隱,造化有元功。
秉鉞來渤海,三載始一逢。
縱觀臨已申,渴腸此日充。
行矣感神異,賦詩愧長公。

觀海市譯文和註釋

觀海市譯文

我奉命治軍鎮守登州,轉眼間已經過去三年。每每想看到海市,都是因為軍務太忙,沒有機會睹見。天啓甲子年的春天,我接到了皇命准許我回家養病。因為很多事情沒有交接完畢,又過了兩個月,方才有了一個結局,終於有了賦閒的時間。仲夏的五月二十一日,我偶然登上巡撫公署辦公樓,推開窗子向北眺望,平日裏蒼茫的海面上,突然出現一座雄偉的城池。再看那島嶼,都和原來的樣子不太一樣。低矮的立了起來,高突的變得平坦,有許多的宮殿樓台出現在他們中間。再仔細看,樓棟瓦檐,色彩分明,形形色色都有。飄渺中能辨出形體的,有的象雨傘,有的象旗幟,有的象佛塔,有的如人竊竊私語,到處是綠樹成蔭,春意盎然。高低不平,遠遠近近,橋樑和島嶼之間,斷斷續續聯在一起,時而分離時而結合,一會兒顯形,一會兒隱身,就是美術大師也難以用自己的畫筆描繪出這巧奪天工的美意和靈氣呀。人們世代相傳的蓬萊仙山、瓊樓玉宇、美輪美奐,難道就是此情此景嗎?自已時歷申時,時間很長,形態各異,變幻萬千,真是用語言也難以形容啊。難道是海神顯靈,因為我將要離開這個地方而有意現出美妙的海市蜃樓以滿足我多年的夙願嗎,所以賦長詩來記述這個奇妙的事件。
登樓推窗北眺望,天高碧水相互溶。
雲海滔滔望不盡,豁然開朗來長風。
蛟龍倒海蜃氣吐,平常島嶼失原形。
茫茫浩波連天海,壁立高牆突其中。
斷垣立角如刀劈,霞光萬道瑞氣濃。
樓閣飛檐接靈霄,雲煙翻蹈蕩心胸。
羣山簇簇相映帶,千態萬變盡不同。
峭壁倏忽成廣阜,平巒聳聳秀奇峯。
高高下下時翻起,瞬息萬變分合中。
雲樹成林映美玉,向陽山麓照花紅。
佛塔巍巍互對峙,雄峻奇偉奪天工。
千家萬户居海島,隔海萬丈架彩虹。
紅女白婆飄忽走,光影婆娑辨不清。
瞬息隱沒窮變幻,絕世造化巧天工。
出鎮驅虜守渤海,業歷三年始遭逢。
自巳歷申費時久,得見海市無憾生。
即赴歸程動天地,賦詩千言拜長公。
河南睢縣電視台《歷史名臣袁可立系列片》對《海市詩》的翻譯答案如下:
登樓推開花窗欞,碧水藍天色相溶。
雲煙瀰漫無邊際,暢通無阻貫長風。
頓時海面吐白氣,遍觀諸島失原形。
蒼茫浩渺波光裏,突然聳立一雄城。
城角陡峭如刀削,祥雲瑞氣鬱結濃。
樓閣層疊掩欄杆,煙霞凌空蕩心胸。
遠方小山披綵帶,變幻紛繁各不同。
峭壁變得低又平,平巒又成奇秀峯。
上上下下時翻覆,分分合合瞬息中。
雲間林木美枝盛,向陽山腳樹叢紅。
佛塔座座相對立,鬼斧神工造崢嶸。
河裏小洲布村落,斷案架橋賽長虹。
人物出沒在其間,不辨真實與虛空。
忽裏顯現又忽隱,天地造化玄妙功。
手握兵器撫登萊,至今三載才一逢。
縱觀歷時巳至申,飢腹渴腸今日充。
臨行謝神賜機遇,賦詩愧煞東坡公。

觀海市註釋

【甲子】明天啓四年,1624年。
【仲夏】古人將每季三個月依次名為孟仲季,此值農曆五月。
【建牙】軍前大旗叫牙旗,古時武官到一地鎮守,即在其地樹旗,也叫建牙。明代首任登萊巡撫陶朗先因涉贓遭免,天啓皇帝提出“彈壓登萊非公不可”而讓自己的帝師袁可立擔任此職。
【東牟】即登州。
【歲華三易】歲華,歲時。易,變更。即經過三年時間。袁可立以天啓二年(1622)四月十四日任職,至天啓四年四月遭魏忠賢排擠離職,在登州過了三個年頭。
【罔克一覯】罔,不。克,能夠。覯(gou),遇見。沒能夠遇見一回。
【鹹】都。
【旨】皇帝的命令。天啓四年,魏忠賢已經開始執掌朝命,袁可立以病辭官是迫不得已,也是魏忠賢剪除孫承宗左膀右臂的開始。
【予告】漢時有功的官吏退休叫予告。後世大臣年老致仕回籍,亦稱予告,表示優禮。“天啓四年三月二十一日乙亥,軍門(袁可立)以病上辭本,準回籍調理,大理少卿武之望代之。沈總兵亦回籍,楊國棟代之雲。”(《敬亭先生續集·朝天錄》)
【閲】經歷,經過。
【暇晷】(gui)空閒時間。
【念一日】念,或寫作“廿”。念一日在這裏即是仲夏的五月二十一日。
【卑者】低矮的。
【夷】平的意思。
【諦觀】仔細地看。
【蓋】傘蓋。
【浮屠】佛教名詞,寶塔。
【偶語】相對私語。
【自巳歷申】約當上午十時到下午五時,古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相當於兩個小時。自巳至申計四個時辰,由巳尾至申頭,也在四個小時以上。
【殫】(dan)盡。
【海若】海神。
【緣】因為。這句的意思是:“莫不是海神因為我就要離開這兒才特意顯示這個(海市)給我看,以滿足我一向的願望嗎?”
【夙(su)願】一向的願望。
【披綺疏】披,推開。綺疏,雕飾花紋的窗扇。
【雲霧】雲氣,遠處的山巒蒙上一層薄薄的雲靄。
【洚】(jiang)洪水,大水氾濫,這裏指大海。
【無際】猶無邊;無涯。唐 曹松 《題甘露寺》詩:“天垂無際海,雲白久晴峯。”
【豁達】 開通;通敞 豁達來風涼。三國 魏 劉楨《公宴詩》:“華館寄流波,豁達來風涼。” 唐 劉禹錫遊桃源一百韻》:“依微聞雞犬,豁達值阡陌。”
【長風】遠風。唐 杜甫 《龍門閣》詩:“長風駕高浪,浩浩自太古。” 明 高啓 《夢遊仙》詩:“長風八萬裏,夜入通明天。”
【須臾】一會兒。
【蜃氣】蜃,貝類,古人誤認為海市是蛟蜃吐氣所化。
【恆蹤】平日的跡象。
【茫茫】 廣大而遼闊。 宋 王安石 《化城閣》詩:“俯視 大江 奔,茫茫與天平。” 清 沈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今年且四十有六矣,茫茫滄海,不知此生再遇知己如 鴻幹 者否?”
【浩波】 大波,洪波。
【突忽】莽撞唐突貌。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四:“貌恭而性狠,智小而謀大,趦趄狗盜,突忽豬貪。”
【崇墉】高城或城牆。崇,高大。墉,城牆。
【垣隅】垣,短牆。隅,牆角。
【迥】挺拔。
【瑞彩】(ruì cǎi)吉祥的霞光異彩。 《封神演義》第八二回:“二六蓮台生瑞彩,波羅花放滿園香。”
【鬱葱】(yùcōng)指樹林等茂盛,竹樹鬱葱。清 田蘭芳《明河南參政袁公(袁可立子袁樞)墓誌銘》:“傾城往送,手植墳松。勿翦勿拜,千秋鬱葱。”
【葱蘢】形容草木青翠而茂盛。唐 柳宗元《酬賈鵬山人郡內新栽松寓興見贈》詩之一:“積雪表明秀,寒花助葱蘢。”引申為繁密貌。唐 温庭筠《漢皇迎春詞》:“獵獵東風展燄旗,畫神金甲葱蘢網。”
【阿閣】四面有檐的樓閣。
【檻】(jiàn)欄杆。唐 王勃《滕王閣序》:“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煙霄】雲霄。 宋 陸游 《蓬萊行》:“山峭插雲海,樓高入煙霄。”
【蕩胸】心胸搖盪。唐 杜甫《望嶽》:“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遙岑】(yáo cén)遠處陡峭的小山崖。岑,小而高的山。唐 韓愈 孟郊 《城南聯句》:“遙岑出寸碧,遠目增雙明。”
【變幻】變化莫測;不規則地改變。
【映帶】(yìng dài)景物相互映襯。晉 王羲之 《蘭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紛】眾多,雜亂。五彩繽~。~亂。
【不同】不相同;不一樣。 前蜀 韋莊 《關河道中作》詩:“往來千里路長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峭壁】陡峭的山崖。
【阜】(fù)土山:高~。土山。《廣雅·釋丘》:“無石曰阜。”
【巒】(luán)連綿的山,泛指山。
【陽麓煥丹叢】全句的意思是高聳的林木下面是閃光的美玉。雲林,高入雲中之林。白居易《香山下卜居詩》:“亂藤遮石壁,絕澗護雲林。” 琦〈名〉,形聲。從玉,奇聲。本義:美玉。琦 〈形〉,《後漢書·仲長統傳》:"琦賂寶貨。"坷 (kē kě )坷 字從土從可。“可”意為“肩挑、擔荷”。“土”與“可”聯合起來表示“挑運的土塊”。
【陽麓煥丹叢】全句的意思是向陽的山麓下盛開着一片紅花。 煥(huàn),照耀;煥發光彩,放射光芒。如:煥目:耀眼;光芒映射,使人眼花。
【對峙】(duìzhì) 兩山相對聳立。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資水》:“縣左右二岡對峙。”
【崢嶸】(zhēng róng) 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築物的高大聳立。
【鬼工】指技藝高明,如鬼斧神工。
【村落】村莊。 清 鄭燮 《山中卧雪呈青崖老人》詩:“銀沙萬里無來跡,犬吠一聲村落閒。”
【敷】(fū)佈置,鋪開,擺開:~設。~陳(鋪陳,詳細敍述)。
【洲渚】(zhōu zhǔ) 水中小塊陸地。唐 杜甫 《暮春》詩:“暮春鴛鷺立洲渚,挾子飜飛還一叢。”
【斷岸】(duàn àn)江邊絕壁。 宋 蘇軾 《後赤壁賦》:“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
【長虹】喻指拱形長橋。
【出沒】(chū mò) 出現與隱沒。
【色與空】色空是佛教的概念,色指有形的實體,空指產生色的虛無的東西。袁可立又號”閒閒居士“,他的好友董其昌也是禪理大家,在這裏運用”色“、”空“觀念來寫詩述景是符合他本人思想境界的。
【倏】(shū)極快地:倏忽|倏已半年。
【造化】創造演化,指自然界自身發展繁衍的功能。《淮南子·原義》:“乘雲陵霄,與~者俱。”
【元功】(yuán gōng)大功;首功。《後漢書·馮衍傳上》:“將定國家之大業,成天地之元功也。”
【秉鉞(yue)】秉,拿着的意思。鉞,古代一種類似斧子的兵器。秉鉞,掌握兵權。與“建牙”意思相同。“建牙東牟”、“秉鉞渤海”説的都是到登州做巡撫備兵防海。
【渤海】中國的內海。三面環陸,在遼寧、河北、山東、天津三省一市之間。渤海灣是明末對清“三防佈置”戰略中的重要一鎮。
【縱觀】恣意觀看。清 蔣泩 《重表唐伯虎遺墓》詩:“詩作生涯酒作年,縱觀大地總荒阡。”
【神異】神奇;神靈奇異。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呾密國》:“(呾密國)窣堵波及佛尊像,多神異,有靈鑑。”
【賦詩】(fù shī)吟詩;寫詩。清·范陽詢《重修袁家山碑記》:“越明年二月,幕客陳雲槎、朱紫函、高蓬山偕遊袁家山。歸,以所賦詩出以示餘。”
【長(zhang)公】指蘇軾,蘇軾排行老大,所以人稱蘇長公。古人多以“長公”為字,為行次居長之意,猶排行為二以下,字次公少公。蘇軾曾有《海市詩》在前,“愧長公”是作者袁可立表示對蘇軾敬重之辭。後來袁可立對蘇軾的這一感情糾葛一直波及到他的長孫袁賦誠身上,“故其(袁賦誠)自序曰:“先祖(袁可立)方築東舍,夢蘇明允先生來謁,東坡從之。明允顧問先祖曰:'渠來居是。’比覺,則生餘。先祖喜為前賢所託,冀以有成,因命小字曰:'東居'。而鍾愛甚篤。詎知一身蹇劣,半世落拓。宦業文章萬不足與東坡為役。獨是跡遍炎徼,若或似之,以此徵夢,殆可羞矣。” (清 田蘭芳《奉訓大夫雲南楚雄府通判袁公(賦誠)墓誌銘》)
作品説明:作者袁可立曾經擔任過登州軍事首腦三年,卻從來沒有見到過海市,到離任將去時竟看到了,因此十分高興地寫了長序並長詩,惟妙惟肖地把登州海市神奇的狀況記錄了下來。在眾多的海市詩中是最為真實得體的一首。詩計刻石九方,嵌在蓬萊閣“避風亭”內。尤其要提及的是,代書人是作者的同年摯友著名書法家董其昌,刻工是刻過《肅府閣帖》的一代高手温如玉。石末留有董、温跋語二及“天啓甲子冬吳郡温如玉摹勒上石”隸書長款一行。董在跋中稱頌袁的“大作雄奇”,説自己的字用的是“米家法”書寫,更加上“勒石得法”,因之“可敵長公之筆”。他自己的評價如此,便可知是珠聯璧合之珍品了,遊客切勿等閒視之。因為蘇軾並沒有見到過海市,他的《海市詩》是無米之炊,所以袁可立的《觀海市》就成為了記錄登州海市最重要的詩文實錄和文獻瑰寶。清代佚名《山東海防志卷四》有收錄。
作者介紹:袁可立(1562-1633),字禮卿,號節寰,又號閒閒居士,睢陽衞籍,睢州城內人。舉明萬曆十七年(1589)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累贈光祿大夫太子太保。歷明萬曆、泰昌、天啓、崇禎四朝,為“四朝元老”之臣,誥“五世恩榮”之賞。曾因敢言直諫削職為民,又因忤魏忠賢遭罷官。晚年出鎮登州巡撫,參與明清戰爭高層指揮,節制朝鮮,整飭海防,成功誘降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姻婿劉愛塔。與孫承宗、董其昌、高攀龍等友善,其門人黃道周、倪元璐、劉理順等在明末天翻地覆的歷史上留下了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一頁。善筆禮,工詩賦,受清朝“文字獄”所累,多所毀失。著作有《弗過堂集》、《撫登疏稿》、《評選古唐詩》、《韻學要覽》、《古詩選》等。《觀海市》詩為其在天啓四年(1624年)春天登州巡撫即將離任時即興所作。作者另有兩首詩《蓬萊閣懷古》和《蓬萊閣望海》的刻石為其手跡,現完好保存在蓬萊閣的“蘇公祠”內,可見其力透紙背之功,與其人品相得益彰。
天啓四年(1624)五月二十一日,袁可立在登州公署中看到了數年難得一遇的海市蜃樓:“島下先湧白氣,狀如奔潮,河亭水榭,應目而具,可百餘間,文窗雕闌,無相類者。中島化為蓮座,左島立竿懸幡,右島化為平台,稍焉三島連為城堞,而幡為赤幟。睢陽袁可立為撫軍,時飲樓上。忽艨艟數十揚帆來,各立介士,甲光耀目,朱旗蔽天,相顧錯愕。急罷酒料理城守,而船將抵岸,忽然不見,乃知是海市”(詳載方以智《物理小識》、趙吉士《寄園寄所寄》)。遂詩興大發,在蓬萊閣上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篇《觀海市詩》,字由其同年董其昌代筆書寫,温如玉摹勒上石,成珠聯壁合之珍品。公元1994年睢縣文物部門將這一珍貴石刻複製於睢縣袁家山上,使其得以迴歸故土,傳為睢陽文化佳話。 (參見黃道周《節寰袁公傳》、孔貞運《資政大夫正治上卿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誌銘》、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倪元璐《袁節寰大司馬像贊》、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夫人宋氏行狀》、《明實錄》、《國榷》、《睢州志》、《蓬萊閣志》、《睢陽尚書袁氏家譜》等)

觀海市詩文選粹

觀海市蓬萊閣懷古

明 袁可立
夙慕蓬萊仙,今到蓬閣上。
神仙杳難求,海水空漭漭。
秦皇蹤已沉,漢武終觖望。
田橫五百人,至今堪惆悵。
義城魯仲連,功成甘退讓。
千載有同心,感時懷高尚。

觀海市蓬萊閣望海

明 袁可立
極目丹崖上,眺洋島嶼橫。
雪花噴浪色,雷吼撼濤聲。
師渡蛟潛窟,檄傳虜徙城。
長安擢不遠,望斷暮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