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鎖定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一卷。劉宋·曇摩密多譯。又稱《出深功德經》。略稱《觀普賢經》、《普賢觀經》、《普賢經》、《觀經》。收在《大正藏》第九冊。內容敍述佛於毗舍離國大譯林精舍重閣講堂中,宣説自己於三個月後入般涅槃,當時阿難、迦葉、彌勒等人乃請問佛滅後之修行及大乘之法要,佛因此為説普賢觀門、懺悔六根罪法,及懺悔後之功德。 [1] 
中文名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譯    者
曇摩密多
數    量
一卷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梵Samantabhadra-bo-dhisattva-dhya^na-carya^dharma-su^tra)
一卷。劉宋·曇摩密多譯。又稱《出深功德經》。略稱《觀普賢經》、《普賢觀經》、《普賢經》、《觀經》。收在《大正藏》第九冊。內容敍述佛於毗舍離國大林精舍重閣講堂中,宣説自己於三個月後入般涅槃,當時阿難、迦葉、彌勒等人乃請問佛滅後之修行及大乘之法要,佛因此為説普賢觀門、懺悔六根罪法,及懺悔後之功德。
自古以來,此經被視為與《法華經》〈普賢勸發品〉互為表裏,而與《法華經》、《無量義經》被合稱為‘法華三部經’。其中,《無量義經》被稱為‘法華之開經’,而此經則被稱為‘法華之結經’。
據《歷代三寶紀》所載,本經前後有三譯。初譯為東晉·只多密所譯之《普賢觀經》一卷;第二譯為姚秦·鳩摩羅什所譯之《觀普賢菩薩經》一卷。然此二譯皆缺而不傳,第三譯即是曇摩密多譯本。其註釋有《普賢行法經疏》一卷、《普賢經文句》一卷、《普賢經記》一卷、《普賢經私記》一卷等。
[參考資料] 《出三藏記集》卷二;《歷代三寶紀》卷七、卷八、卷十;望月信亨《佛教經典成立史論》。
參考資料
  • 1.    朱封鰲著,天台學史蹟考察與典籍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18.09,第1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