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觀天嶂

鎖定
觀天嶂位於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東北面水唇鎮,海拔約860米,是陸河縣水唇鎮最高的山峯,有“離天三尺,離地萬丈”之稱。向東望海峯其東鄰普寧,遠眺粗壯山脈疊疊緊靠面前。北連揭西縣,遠眺山巒、疊疊秀峯向南笑迎朝拜。南看疊疊山巒雄渾壯觀,遠眺陸豐縣鎮海天相連,西望水唇、河田,遠眺疊疊山脈連又連。
中文名
觀天嶂
地理位置
陸河縣東北面水唇鎮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海    拔
約 860 m

觀天嶂名稱由來

觀天嶂風景
觀天嶂風景(10張)
觀天嶂,又名官田嶂,山下自官田尾村至水唇圩,泱泱數千畝大田。古時屬官府公田,佃農租耕交税,明朝隆慶年間,北上麓山鄉南進寨村民憎官府暴斂橫徵,殺了惡吏,海豐縣衙擬進山圍剿捉人,村民堅壁清野,同仇敵愾,作了抗爭準備,另一方面寫了洋洋灑灑一篇檄文發往官府,稱:“山道峻險,上有觀天嶂,下有黃虎在(黃埔鎮)。上難進,下難進(南進),難進大竹城(大竹園)。觀天嶂,“離天三尺,離地萬丈”嚇得縣衙官兵畏險途而卻步,由此傳開即稱觀天嶂了。

觀天嶂一山三寺

觀天嶂因 “一山三寺”和它美不勝收的自然風光而聞名遐爾。
山的南面是建於明代的融佛、道、儒三教的寺廟“清霞洞”,始建於元代,毀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未重建)。清代廣東學府正台彭清賢年老辭官隱居此時,買數十畝地和大片山林,施於寺廟供學道者之生活所用及每年一次醮會之經費。
西面半山腳也有建於明代的“石船寺”,始建於元代,毀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未重建)。明·太常寺少卿葉高標少時在此攻讀時在寺門口栽松柏十餘棵。
北面山腰處是“彩霞洞”始建於清代,毀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二十世紀末由民間集資修繕一新。
遊“清霞洞”的同時,即可瀏覽整個觀天嶂的自然風光了。那些奇花異草、古樹名木,那雄鷹展翅般的鷹嘴巖,左石鍾、右石鼓、佛祖穿袈裟、金猴攬月等自然石景觀,無不引人入勝。

觀天嶂其他信息

觀天嶂風景
望海峯,顧名思義,可望海也。獨峯突兀,登之峯頂,可觀望日出,遠眺東海和俯瞰陸河縣全境及普寧陸豐、揭西等鄰縣部分風景。逢晴空萬里日,極目東南百海里外惠來縣神泉、陸豐甲子港一帶,碧海藍空,水天一色,浩浩蕩蕩,漫無邊際,漁帆點點,煞為好看。
馬頭峯,像一頭蓄勢待發的高頭駿馬,馬項左右都是懸崖絕壁,如神斧劈成直插到底。站在馬頭上,極目遠眺,前面無數山巒由近及遠層層疊疊,如波瀾起伏,如雲海翻滾,又如造物主潑墨而成的丹青鉅製。俯瞰腳下大地,阡陌縱橫,蕎蕎蒼蒼,參差錯落的村舍雞犬之聲相聞,炊煙裊裊。登高望遠豁然開朗,性靈得以陶冶。登上極頂望海崍觀日山,更是令人心曠神怡,豁然開朗。
炭窯右上方,即人稱觀天嶂八景之一“仰卧高崖撫彩雲”。百仞高崖刀劈樣,崖下怪石嶙峋,水聲轟響,崖邊亂雲飛渡,隨風翻滾,變幻莫測。立崖頂,本縣及毗鄰普寧縣船埔、大坪一些鄉鎮盡收眼底,但見層巒疊嶂,阡陌相連,炊煙飄渺,若隱若現,崖上綠草如茵,奇花異樹掩映生輝,香氣沁人,令人心曠神怡。崖邊延伸險要處一謂“三姓地”古墓,相傳許多年前有羅、彭、古三位書生重陽登高,棧戀此地風光,相約它年三人屍骨葬於此地,與山光水色長廝守,多少年後相繼去世,其後人陸續入葬三人,建墳立碑,以遂三人夙願。又一傳説:此乃無屍骨的衣冠冢。不管它真墳假冢,此地氣象萬千,風光旖旎,令人流連忘返,值得一遊倒是真的。由“三姓地”至另一勝境“洞天福地-謁清霞”峯迴路轉,眼前豁然開朗,即到建於清道光年間,聞名遐爾的佛、道、儒三教古剎“清霞洞”了。古寺二座分隔二十多米,四周綠翠葱蘢,雜草叢生,山前寺後古樹參天,幽靜肅穆。
寺廟左側百多米外,有一奇泉,小澗淙淙流過,旁邊梢高石壁,天然一方石井,一見方,與小澗無融通。泊泊細泉經年不凅,泉水甘美無比。
半嶂羅坪上側的“定中石”,龐然數萬斤一塊大石。中間由一斗大石柱頂起,遠看似蘑菇狀,而巨石亙古至今不斜不倒,實為奇景,令人歎為觀止。山下石船寺遺址(福寧庵)。據史載:明崇禎年間,禮部都給事,特贈太常寺少卿葉高標(陸河縣羅溪鎮人1593-1691)。其父景仰此寺人傑地靈,將少年葉高標寄於寺內,督其聞雞起舞,挑燈苦讀,最終名登金榜,譽滿朝野,至今遺址尚存香爐及練武石,任人緬懷憑弔。
石船寺後百丈石崖上,一石潔白,別以其它崖色,人稱“將軍石”,遠看似一古代威嚴武士,雙腳叉立,手按寶劍杖地,頭盔衣甲俱全,一副戎裝,身披飄飄大氅,形象極為逼真。還有似手捻佛珠,鬚眉依稀可辨的“佛祖袈裟”;有酷似樸樸展翅,引項欲騰直衝霄漢的“老鷹石”;有稜角分明,近乎方正的“官印石”
觀天嶂,羣峯競秀,懸崖峭壁,萬壑爭妍。山上古木參天,翠綠欲滴,奇花異草,怪石嶙峋,古剎名庵,傳説奇異。以其獨特的風貌和靈氣,自古及今引來無數文人墨客,或遊山玩水或參禪悟道,或抒發情感吟詩作對。更引來遠方遊客,特別是來自香港、澳門等地區的遊客,遊畢無不交口稱讚觀天嶂的神奇。有一文人遊畢詩興大發,當即吟詩一首以抒發其對大山的讚美。詩曰:“觀天嶂上可觀天,兩眼高懸日月鮮,掌握河山空萬籟,氣噓雲雨伏羣仙,菩提露滴成正果,滄海瀾飛任倒顛,俯瞰中願平按劍,芒光直射鬥牛邊”。
旅遊開發
景區規劃圖
景區規劃圖(7張)
於2009年9月重建觀天寺及清霞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