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见思二惑

佛教中指见惑与思惑两种根本烦恼
见思二惑是佛教核心教义中的重要概念,特指阻碍修行的两种根本烦恼。其中见惑源于错误知见,主要表现为我见、边见等迷理烦恼;思惑则源于对五尘的贪著,表现为贪嗔痴等迷事烦恼 [4-6]。修行者需通过解结次第断除这两种惑障,藏通二教认为断尽见思二惑可证阿罗汉果 [6],而净土法门主张以持名念佛伏断惑业,往生极乐世界 [4]。不同教派对此的诠释存在差异,如法相宗将其归类为烦恼障与所知障 [6]
基本分类
见惑(理惑)、思惑(事惑)
修行目标
断除二惑出离三界
断除果位
藏通教证阿罗汉果 [6]
净土修法
念佛伏惑生极乐同居土 [4]
教派差异
法相宗立二障说 [6]
经论依据
《楞严经》解缚次第 [2]

定义与分类

播报
编辑
  1. 1.
    见惑:由邪见推度产生的迷理烦恼,包含我见、边见等五利使,需在见道位断除 [4] [6]
  2. 2.
    思惑:因五根贪著五尘引发的迷事烦恼,包含贪嗔痴等五钝使,需在修道位渐断 [1] [4]
  3. 3.
    关系特性
    • 根尘同源,缚脱无二 [2]
    • 藏通教视为分段生死主因,别圆教另有细分 [6]

修行意义

播报
编辑
  • 解脱关键:断尽见思惑则超三界轮回,证声闻极果 [5-6]
  • 净土路径:伏断见思即能带业往生极乐凡圣同居土 [4]
  • 对治方法
    • 戒律修持:八关斋戒对治贪著 [5]
    • 六根圆通:依《楞严经》解结修证 [2]

教派诠释

播报
编辑
  1. 1.
    天台宗
    • 通教以见思为三乘共断惑
    • 圆教主张即惑成智,不断而断 [6]
  2. 2.
    法相宗
    • 见惑属烦恼障(理障) [1] [4-6]
    • 思惑谓眼耳鼻舌身五根,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贪爱染着,迷而不觉,是名思惑 [1]
  3. 3.
    净土宗
    • 主张仗佛力横超,不待断惑 [3-4]
    • 强调持名念佛现生伏断见思二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