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見微知著

鎖定
見微知著是一個漢語成語,最早出自戰國·韓非子《韓非子·説林上》。 [1] 
該成語的意思是指見到細微的苗頭,就能預知事物發展的方向。能透過微小的現象看到本質,推斷結論或結果。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賓語。 [1-2] 
中文名
見微知著
拼    音
jiàn wēi zhī zhù
近義詞
原始見終因小見大
反義詞
以偏概全坐井觀天
成語出處
《韓非子·説林上》
用    法
一般作謂語、賓語

見微知著成語出處

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戰國·韓非子《韓非子·説林上》)。 [1]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見微知著”。 [1] 

見微知著成語故事

故事一
商朝最後一位君主帝辛年少時,天資聰穎,氣力過人,是一個能文能武很有本領的人。他繼位後勵精圖治,鋭意改革,不殺奴隸,發展生產,更新觀念,不事鬼神。征服東夷後,疆土擴大,農業發展,財糧增多。但到了統治後期,王朝生活漸漸變得奢靡。一天,大臣箕子向帝辛彙報工作,看到帝辛的生活出現了一點小變化,帝辛正在使用一雙象牙筷子。 [3] 
箕子聯想了很多,他認為:用象牙筷子吃飯就一定不肯用陶土粗製碗具,必將用犀牛角或玉做成杯盤;餐具改變了,食品也會隨之改變,盛的不可能是豆菽青菜,肯定會進一步升級到山珍海味,珍禽異獸將成盤中之物;食物改變了,將不滿足穿着,麻布為衣將不再流行,朝中之人進而會穿綾着緞;穿着改了,下一步將造豪華的車子,建高闊殿宇樓台,追求享樂。如此下去將一發不可收拾,腐敗之風會很快盛行起來。 [3] 
後來正如箕子所料,商朝出現了“酒池肉林”“炮烙之刑”。如此昏庸殘暴,難怪最後會被西周所滅。後人也將帝辛稱為紂王,意為殘暴的帝王。 [3] 
中國古代思想家韓非子把箕子這種聯想,説成“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 [3] 
故事二
楚漢相爭時期,韓信的謀士蒯通曾經勸告韓信背漢自立,韓信不聽,最終為呂后所殺,追悔莫及。然而,他的智謀也可謂“流澤深遠”了,數百年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陳寶應那裏找到了知音。只是陳氏所用不當,成了自取滅亡之道。 [4] 
梁武帝末年,發生了“侯景之亂”。當時,名士虞寄正在梁朝廷內做官,當京城被侯景攻陷後,虞寄便逃回到家鄉。後來,他的朋友張彪往臨川,強請虞寄與之同行,不料中途發生變故,虞寄便被劫持到晉安郡(治今福建福州)。其時,佔據福建地區的是豪強陳寶應。陳寶應聽説虞寄有才,便將他留在自己手下陳霸先起兵,虞寄勸陳寶應響應,陳寶應從之,後來,朝廷要召虞寄為和戎將軍、中書侍郎,陳寶應愛虞寄之才,便以道路險阻為由,留住他不放。 [4] 
陳寶應是地方上的豪強,其家為閩中四姓之一,勢力十分強大。他的父親陳羽,有才幹,為郡中雄豪。蕭梁之時,晉安郡數次發生反叛朝廷的事情,陳羽先為叛亂的煽動者與參與者,後又為官軍嚮導,幫助鎮壓叛亂,因此掌握了一郡的兵權。梁末陳初,地方豪強勢力崛起,朝廷對他們控制不住。陳羽自覺年事已高,便將郡守之位傳給兒子陳寶應。 [4] 
陳寶應大權在握,漸漸地生出了反叛之意。對此,虞寄已經有所察覺,他多次利用一切機會,向陳寶應暗示叛逆必亡的道理,但陳寶應都當做耳旁風。有一次,陳寶應讓左右之人為他念《漢書》,他自己斜卧在牀上閉目聆聽。正好唸到《蒯通傳》中的蒯通勸韓信造反一節,只聽人念道:“蒯通知天下權在信,欲説信令背漢,乃先微感信曰:‘僕嘗受相人之術,相君之面,不過封侯,又危而不安;相君之背,貴而不可言。’”陳寶應聽到這裏,猛地坐起來,連聲稱讚説:“蒯通真是智士。” [4] 
虞寄聽了他的話,知道陳寶應的心思,便嚴肅地説:“蒯通在韓信身邊,一番話使酈食其喪生,又一番話使韓信驕狂,使得二人都沒有什麼好下場,算得上什麼智謀之士!”陳寶應雖口上沒説什麼,心裏卻不高興。虞寄察知道陳寶應反意已定,自己勸也無用,為避免陳寶應禍及於己,便辭別陳寶應在東山寺中隱居。陳寶應多次派人前來請他,他都推説腳有病,不能走。陳寶應認為虞寄佯裝,便派人在他的屋外放了一把火,告訴下人説,只要虞寄躲避,便説明他能走,立即將他帶來。放火以後,眼看着燃着了虞寄的卧室,親近之人都勸虞寄避一避,虞寄説:“生死有命,我能逃到何處?”仍堅卧不動。放火的人見虞寄沒有動靜,只得將火撲滅,返回去覆命。陳寶應這才認為虞寄真的有腳病,沒有什麼用處,不再強求他了。 [4] 
後來,陳寶應果然舉兵造反,被朝廷軍隊打敗。那些與陳寶應有關係的人全都受到株連,只有虞寄免於禍難。 [4] 

見微知著成語寓意

見微知著是一種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微小的細節,預知趨勢的智慧。要學會善於觀察周圍的事物,發現和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同樣,通過發現微小的不足而採取措施改正,避免釀成大禍。要改正就事論事、淺嘗輒止的做法,提高透過現象把握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能力。這需要長期讀書學習,積累古今中外的知識,提升“見微知著”的能力。 [2] 

見微知著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連動式;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賓語;指事物的苗頭推斷髮展趨勢。 [1] 
示例運用
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弭兵》:“上揆天道,下察民情,酌古準今,見微知著。” [1] 
漢·袁康《越絕書·越絕德序外傳》:“故聖人見微知著,睹始知終。” [1] 
參考資料
  • 1.    見微知著  .漢典[引用日期2022-06-19]
  • 2.    陳立基.詩化智慧.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18.12:第410頁
  • 3.    阿修繪.看誰有智慧.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2019:第20頁
  • 4.    宋偉.每天學點歷史智慧.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04:第3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