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覊,漢語漢字,讀音jī,共有25畫,字義同“羈”,意思是馬籠頭;停留;寄居在外,寄居在外的人或外鄉人。
中文名
拼    音
倉    頡
MWTJF
部外筆畫
19
繁體部首
總筆畫
25
五筆86
SAFC
五筆98
SAFO
筆順編號
1252211221251121211254444
四角號碼
10527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898A

基本字義

● 覊
◎ 同“羈”。
English
◎ halter; restrain, hold, control
《史記·司馬相如傳·索隱》解釋説:“羈,馬絡頭也;縻,牛蚓也”。《漢宮儀》雲:“馬雲羈、牛雲縻,言制四夷如牛馬之受羈縻也”。唐對西南少數民族採用羈縻政策,乃宋、元、明、清幾個王朝土官制度之窠臼——黃現璠《壯族通史》
羈 <名>
(會意。從網(罒),從革(皮革),從馬。合起來表示用皮革製成的網絡來把馬絡住。本義:馬籠頭)
同本義
紅牛纓紱黃金羈。――韓愈汴泗交流贈張僕射
又如:羈縻(羈,馬絡頭;縻,牛紖。喻聯絡、維繫);羈勒(馬絡頭)
古代女孩留在頭頂像馬絡頭一般的頭髮
男角女羈。――《禮記·內則》
又如:男角女羈;羈角(孩童髮髻。又稱羈卯,羈貫);羈貫(古時兒童髮式)
羈 <動>
套上籠頭
使麒麟可系而羈兮,豈雲異夫犬羊。――漢·賈誼《吊屈原賦》
此猶禽鹿,少見馴育,則服從教制,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
羈(覊)jī
⒈馬籠頭:白馬飾金~。〈引〉拘束,束縛:~絆。放蕩不~。
⒉停留:~留。
⒊寄居在外,寄居在外的人或外鄉人:~旅。棄親用~。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注詳覉字。見《篇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