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馬村

(吉林省臨江市六道溝鎮西馬村)

鎖定
西馬村屬於吉林省臨江市六道溝鎮,村內基礎設施完善,年人均收入5000元。西馬村黨支部通過參加培訓和四處考察,發現五味子栽培是個不錯的項目,建立了面積300畝的五味子栽培基地。基地實行“集體投入,全民入股,集中管理,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發展模式,獲利後拿出50%的利潤,年末全體村民分紅,另一半利潤用於擴大再生產。
中文名
西馬村
外文名
West Village
地    址
吉林省臨江市六道溝鎮西馬村
面    積
3280 畝

西馬村地理位置

地處鴨綠江畔,土地資源廣、氣候條件好,全村耕地面積3280畝。在“智能工程”活動的支持和村黨支部帶領下,西馬村把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優化農業區域佈局結合起來,優化生產經營模式,發揮區位優勢,多業並舉,村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西馬村農村黨員“智能工程”培訓示範基地的成立和村民全體入股經營模式的建立,為農民黨員生產實踐提供技術指導,提高了知名度,成為遠近文明的富裕村。

西馬村立足村情調結構 “智能”引出“好點子”

西馬村位於鴨綠江沿線,土地肥沃平坦、資源相對豐富的小山村,但多年來一直以種植玉米、大豆等傳統作物為主,羣眾生活的並不富裕,僅能解決温飽問題。臨江市委組織部邀請農民黨員“智能工程”專家團隊幾次來到西馬村,和村黨支部為富民強村切磋商討、科學論證,在廣泛調研和論證基礎上,提出了“依託優勢、調整結構、整合力量、合作共贏”的發展思路。村黨支部藉助農村黨員“智能工程”培訓的東風,先後派出以黨員為主的骨幹力量參加黃牛、瓜果、蔬菜等各類經紀人培訓,推行多業並舉,先後組建了西瓜協會、蔬菜協會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該村一社成立了臨江市第一個生產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實行土地規模化經營,年末扣除成本費用後,村民按入股土地數量分紅。村黨支部還與農發部門多方聯繫和爭取,西馬村被列為臨江市首個省農機示範區,依託國家投入的農用車和農機具,成立了西馬村農機服務公司,實行市場化經營,為該村村民服務的同時,還外出作業,賺取利潤。西馬村產業結構的快速調整和合作生產經營的科學模式,有力地促進了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降低了農民的生產風險,維護了農民的切身利益,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增加了農民收入,為基層黨組織和農民黨員發揮作用提供了廣闊的舞台。西馬村的快速發展為全鎮乃至全市的新農村建設樹立了良好榜樣。

西馬村依託產業建基地 “智能”鋪就“好路子”

西馬村黨支部通過參加培訓和四處考察,發現五味子栽培是個不錯的項目,建立了面積300畝的五味子栽培基地。基地實行“集體投入,全民入股,集中管理,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發展模式,獲利後拿出50%的利潤,年末全體村民分紅,另一半利潤用於擴大再生產。基地科學的組成形式和運作模式,調動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積極性,為基地建設提供了新的運作模式,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作用,受到上級領導和專家的高度重視和好評。現在五味子已經成為該村的主導產業,這不僅調整了本村產業結構,而且形成了該村農業生產的規模化,為該村品牌農業的發展打下了基礎,為西馬村農民致富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西馬村在五味子基地的良好輻射和帶動下,又與白山市種子公司聯繫,成立了玉米良種繁育基地;招商臨江市長興生態農業實業公司,建立了600畝的有機葡萄栽培基地。西馬村以產業基地為平台,通過“支部領導黨員幹、黨員帶着農民幹”,讓農民增加了解,增強信心,提高技術水平,增強基地的輻射力和感召力,使示範基地成為提高全村農民自身素質、拓寬視野的好去處,走出一條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健康之路。

西馬村科技富民顯優勢 “智能”帶來“好日子”

在白山“智能工程”辦公室和臨江市委組織部指導幫助下,西馬農村黨員“智能工程”示範基地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合理安排培訓內容,靈活選擇培訓方法,加強農業新技術、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農業機械技術等內容的培訓。發揮了基地引技術、幫種植、促發展的作用,西馬村生產經營模式成為該市“支部+基地+合作組織+公司+農户”的典型。
走進西馬村,是鋪上了水泥、安裝了路燈的整齊街道,新建的既節能又環保秸稈燃氣站,樣式統一、寬敞明亮、功能齊全的新村新居。一座年養雞5萬隻、養豬1萬頭的現代化養殖場正在建設當中。該村不算股份積累,人均年收入就可達5000多元,考取大學的學生和村內65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得到補助。如今的西馬村是家家有項目、人人有事幹,風氣正、人心順、幹勁足、家園美、形勢好,羣眾都誇黨支部領導得好,黨的政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