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非

鎖定
西非(Western Africa)是指非洲西部地區。西非通常是指非洲大陸南北分界線和向西凸起部分的大片地區,為地理、人種和文化過渡地帶。
非洲大陸南大西洋海岸線在這一地區呈東西走向的部分曾以象牙海岸、黃金海岸而聞名。奴隸貿易在這裏被人操縱,絕大多數非洲裔美國人就是當時從“西非”販運到美國的奴隸的後代。“西非”大西洋沿岸地區大部分為熱帶地區和熱帶雨林,以前人們沿這條海岸線穿行這一地區。
非洲西部地區東至乍得湖,西瀕大西洋,南瀕幾內亞灣,北為撒哈拉沙漠。西非通常包括毛里塔尼亞塞內加爾岡比亞馬裏布基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紹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亞科特迪瓦加納多哥貝寧尼日爾尼日利亞等16個國家和1個地區。 [1] 
中文名
西非
外文名
Western Africa
別    名
非洲西部
地理位置
阿非利加洲西部
面    積
6380000 km²
下轄地區
毛里塔尼亞塞內加爾岡比亞馬裏布基納法索幾內亞
氣候條件
沙漠氣候
人口數量
2.225 億(1991年)
方    言
蘇丹語系等
主要河流
尼日爾河、塞內加爾河等
主要國家
岡比亞馬裏科特迪瓦加納多哥

西非地理環境

西非通常是指非洲大陸南北分界線和向西凸起部分的大片地區,為地理、人種和文化過渡地帶。“西非”大西洋沿岸地區大部分為熱帶地區和熱帶雨林,以前人們沿這條海岸線穿行這一地區。
西非面積638萬平方千米,佔非洲五分之一。人口2.225億(1991),約佔全非總人口三分之一,皆為黑人。自北向南有撒哈拉沙漠蘇丹草原上幾內亞高原。全境地勢低平,一般海拔200-500米;南部為富塔賈隆和包奇高原,東北為賈多阿伊爾高原;沿海有平原。
氣候和植被有明顯的緯度地帶性;北部熱帶沙漠氣候,中部熱帶草原氣候,南部熱帶雨林氣候。內地與西部乾熱,沿海多雨。富鋁土金剛石、石油、金、錳、鐵、銅、鈮、鈾礦等。農產品有油棕、蜀黍、可可棕櫚仁、花生、咖啡、橡膠等。其中可可、花生等佔有世界重要地位。經濟以農礦業為主,發展水平在非洲居中。半荒漠帶經濟以畜牧業為主。

西非河流

西非尼日爾河

尼日爾河地圖 尼日爾河地圖
尼日爾河是西非最大的河流,也是非洲第三大河。它發源於幾內亞富塔賈隆高原海拔910米的深山叢林裏,源頭距大西洋僅250公里,卻蜿蜒曲折地流經4197公里,滋潤着西非2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幹流統經幾內亞、馬裏尼日爾貝寧和尼日利亞王國,最後注入大西洋幾內亞灣。它的小系支流還遍及科特迪瓦布基納法索乍得喀麥隆等國。
關於尼日爾這個名稱的含義有多種不同的解釋:一種認為是“河流”的意思;另一種認為是“黑色”的意思,即“黑人地區的河流”。但尼日爾河源遠流長,兩岸又居着多種民族,這些民族出於對尼日爾河的熱愛和讚美,又都用自己民族的語言,對尼日爾河賦予了各種美妙動聽的名稱。如在尼日爾和尼日利亞境內,豪薩族人把尼日爾河稱之為“庫阿拉”河。在豪薩族,“庫阿拉”意為“巨大的河流”。又例如幾內亞和馬里人稱之為“朱莉芭”。“芭”是河的意思,而“朱莉”則有兩層意思:即“偉大的血液”和“偉大的歌手”。前一種含義為尼日爾河猶如一道防衞的屏障橫躺在撒哈拉大沙漠的面前,恰似一條跳動的大動脈為遼闊133的西非乾旱平原帶來了寶貴的水源;後一種含義是尼日爾河千里奔放,好像一位引吭高吟的歌手,向人們訴説那悲壯的過去,歌頌充滿希望的未來。
尼日爾河從河源馬裏庫利科羅一段長800公里,為上游。在河源地段,激流飛瀑,滾滾而落,岸畔高山密林,古木參天,藤蔓繞枝,雲遮霧障,莽莽蒼蒼,景色十分絢麗,嫵媚姿容,簡直讓人美不勝收。同時又給人一種神秘莫測之感。據説,時至今日,這個地方還是一塊人跡罕至的地方。
尼日爾河上游在幾內亞境內接納了兩條重要支流。一條是發源於馬森塔的米洛河,另一條支流是發源於達博拉附近的廷基索河。前一條支流在年丹科羅匯入尼日爾河,後一條在錫吉里附近匯入尼日爾河。上游地段,兩岸的居民大部分是漁民,他們靠捕魚為生。由於長年累月生活在尼日爾河上,同風浪搏鬥,跟各種魚打交道,練就一身過硬的捕魚本領。每逢漁業豐收,漁民們還要以村為單位在一起舉行公共魚宴,家家現場做魚味烹調比賽,然後相互品嚐,看誰家做的魚味道最鮮美。男女老少,邊吃邊談,有説有笑,年輕人還要即興跳起節奏歡快的舞蹈,場面熱烈隆重。
馬裏的首都巴馬科位於尼日爾河上游,市區背靠庫魯巴山,面向尼日爾河,是重要的農畜產品交易中心,牲畜、棉花、花生的貿易甚盛。巴馬科已成為馬裏最大的工業中心,發展了機車修理、食品加工和輕紡工業,還以金銀加工、象牙雕刻彩飾和皮革製品而聞名西非。在巴馬科以南150公里的散卡臘尼河上,修建了塞林格電站,年平均發電1.810億度。強大的電力,加速了巴馬科工業的發展。
尼日爾河從庫利科羅至尼亞美為中游,全長約2000公里。河道的形狀呈大弧形,跟中國黃河河套相似。
古時候,塞古以北的地方非常乾旱。後來有一條大蛇,從西南邊爬過來,把頭伸向塞古北方。它呼風喚雨,澆灌着大地。於是人們來到這裏,在那耕耘、插種,創造着財富。可是,一天大蛇得罪了國王,憤怒的國王把蛇頭砍傷了,蛇向東北方向逃去。從此,塞古以北地區,又幹旱了,荒蕪了。這個神話反映了尼日爾河中游河道變遷的情況。
西非 西非
由於地殼的變化,在塞古以北40公里的馬卡拉附近,形成了大約100萬公頃的內陸三角洲,由於常年乾旱,逐漸乾涸荒蕪了,因此被稱為“死三角洲”。尼日爾河從馬卡拉向東北,經過馬裏中部的重鎮莫普蒂,到北方直達古城廷巴克圖附近,在尼日爾河河套兩岸360萬公頃的廣大地區,河流縱橫,大小湖泊星羅棋佈,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是馬裏主要農牧區,被稱為“活三角”。每年雨季,河水氾濫,三角洲地區成了天然蓄水庫,數百公里之遙全成一片汪洋。每年旱季水退之後,青草繁生,是優良牧場。每年河水氾濫之前,三角洲的幾百萬只牛羣要渡河北上,水退之後又渡河南下,那萬牛齊鳴結隊渡河的景象,實為壯觀。
尼日爾河自尼亞美以下,在流經尼日爾與貝寧交界處之後進入尼日利亞,這一段為下游。它匯入了最大之流貝努埃河。它全長1000多公里,除乾季外均可通航。貝努埃河中下游地區是尼日利亞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同時,又是傳統的產鹽地。
尼日爾河在奧尼查以南,就進入了尼日爾河三角洲。三角洲和附近的大陸架上藴藏着豐富的石油,使尼日利亞成為非洲產油最多的國家,而且,也是世界主要出口石油的國家。
尼日爾河兩岸,很早以前就是可可、咖啡、香蕉、花生等農作物的盛產區,加上河中多魚產,素有“西非魚米之鄉”的稱號。
尼日爾河從容不迫地流過西非的心臟地區,為西非人民哺育了中世紀馬裏、貝寧等黑人王國,創造了燦爛豐富的古代文化和物質文明,像一位無私的母親一樣為兩岸的千百萬人民提供了生活的資源,被西非人民譽為“偉大的母親河流”。

西非塞內加爾河

塞內加爾河地圖 塞內加爾河地圖
非洲西部河流。發源於西非富塔賈隆高原,流經幾內亞、馬裏、塞內加爾毛里塔尼亞等國,其中昂比代迪附近開始有800多千米為毛里塔尼亞和塞內加爾的界河,最後於聖路易港注入大西洋。長1430千米。流域面積35.5萬平方千米。河口流量780立方米/秒。上源巴科伊河巴芬河於馬裏的巴富拉貝匯合後始稱塞內加爾河。上游流經多雨高原地區,河水流量大,多急流和瀑布,較著名的有圭納瀑布和費盧瀑布等;下游流經少雨草原地區 ,河水流量小,兩岸支流少,河牀比降緩 ,河曲發育 ;河口段因沿岸漂流和貿易風影響,形成向南傾斜的寬達400米的大沙嘴,成為航運的障礙。河中魚產豐富。沿岸多阿拉伯樹膠。

西非沃爾特河

沃爾特河地圖 沃爾特河地圖
沃爾特河全長1600公里,流域面積近38.85萬平方公里,流經上沃爾特、象牙海岸和加納等三個國家。沃爾特河的三條支流,即黑沃爾特河白沃爾特河紅沃爾特河,分別發源於上沃爾特河的西部、北部和中部。黑沃爾特河最長,人們通常以它為沃爾特河的主源。它發源於博博—烏鳥拉索以西幾公里處的孔山丘陵。它開始流向東北,忽兒急轉南下,成為加納與上沃爾特和象牙海岸的一段邊界,從加納西部邊境的恩泰雷索折向東流經沃爾特盆地。它主要流經地勢平坦的薩瓦納草原,河水平緩,河底鋪滿濃重的綠色水草,河水呈墨綠色,故稱黑沃爾特河。
白沃爾特河的源頭在提託附近,首先流經上沃爾特中部,在加納上部區的甘巴加陡崖與紅沃爾特河合流,然後在姆帕哈附近與沃爾特河主流匯合。由於白沃爾特河流或地形多變,地質比較複雜,激流險灘密佈,白浪翻滾,波光粼粼,白沃爾特河的名稱即由此而來。紅沃爾特河主要在上沃爾特境內的高原地帶,因河牀主要是紅色砂岩,河水紅黃而得名。
沃爾特河在加納境內長達1100公里,流域面積15.8萬平方公里,約佔全流域面積的40.67%,佔加納總面積的66.23%。因此,加納一向重視開發利用沃爾特河的水利資源
加納位於大西洋幾內亞灣中部,沃爾特河貫穿全國。高大的棕櫚樹在河兩岸中搖曳,濃密的椰子林發出“沙沙”的響聲。這一切構成了加納共和國那美麗動人的風光。加納是西非第一個建立的黑人國家。這個國家歷史悠久,文化古老,特別是那裏的非洲風土人情,更是獨具特色。
1981年初,出現了一條轟動世界的新聞:加納黃金總藴藏量超過20億盎司,接近南非;如果按年產270萬盎司計算,可連續開採740年。加納盛產黃金,加納人淘金的歷史已有數千年,過去曾被稱為“黃金海岸”。
在加納人的生活中,處處都和黃金有聯繫。到加納的人只要稍加註意,就會發現很多人脖頸上掛着金項鍊,頭上或手上戴着金首飾;一些家庭牆壁上掛着金絲織成的裝飾品,日常生活用品諸如煙具、茶壺、飯碗等許多是用金鑄成或鑲金的。大街上的手工藝品商店裏,用黃金製作的人物、鳥獸等各種工藝品,作工精細,栩栩如生,琳琅滿目,花樣極多。
在加納還有可以同黃金媲美的東西,這就是可可,加納人稱之為“綠色的金子”。
加納種植可可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舉世聞名的“可可之鄉”。漫遊在加納,那大大小小的可可種植園鱗次櫛比,綿延數百公里。走進可可種植園,只見可可樹高達3米多,闊葉多枝,排列整齊。可可成熟季節,沉甸甸的可可豆莢,綴滿枝頭,長22~25釐米,呈圓錘形,有的金黃,有的嫩紫,十分好看。加納全國可可種植面積約400萬英畝(160萬公頃),年產可可約30萬噸。半個多世紀以來,加納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在加納,每三塊中就有一塊是用加納出產的可可製作的。
在加納人的心目中,“凳子”是最神聖的財產,被視為珍貴的“國寶”。加納人素有喜愛凳子的傳統,流傳着許多關於凳子的傳説故事。在加納第二大城市庫馬西的宮殿裏,有一保存了數百年之久的金光閃閃的凳子。傳説這隻凳子是上帝送給古代加納阿散蒂王國的締造者奧賽·屠土的,如同中國古代傳國玉璽一樣,是至高無上的王權標誌。每隔若干年,要把小金凳向公眾展出一次。每次展出,身着節日盛裝的人們便簇擁着金凳子,舉行一次聲勢浩大的遊行。
在加納,凳子對於不同階層的人,有着不同的意義。對於酋長,凳子是崇高權力的象徵。酋長即位,稱為“獲得金凳子”;酋長被廢黜,叫做“失去金凳子”;酋長的財富,叫做“凳子財富”;為繼承酋長的位置而發生的鬥爭,也叫做“凳子之爭”。酋長常常指着凳子對他的臣民們説:“我的寶座就是你們的命根子,要是被奪去,你們就要滅亡。”歷史上,金凳子鼓舞加納人團結一致,共同保衞自己的財富。
幾十年來,沃爾特河的面貌發生了十分可喜的變化,加納人民正在利用和開發沃爾特河,發展着自己的民族經濟

西非岡比亞河

岡比亞河地圖 岡比亞河地圖
岡比亞河是西非的較大河流,發源於幾內亞富塔賈隆高原,在凱杜古附近流入塞內加爾境內,之後向西北方向曲折前進約320km到達岡比亞邊境,最後蜿蜒向西注入大西洋。全長1120km,流域面積7.7萬km2,在古隆布的平均流量為300m3/s。河道彎曲,多島嶼和瀑布,中游多沼澤,下游臨近海口處河牀變寬,達20km,河口以上350km河段可通航。除在右岸有幾條間歇性支流以外,只有一條永久性支流庫倫圖(Koulountou)河,從幾內亞向北在岡比亞邊境匯入。
岡比亞河水能資源並不豐富,流量呈季節性變化。1978年,岡比亞和塞內加爾兩國成立岡比亞河流域開發組織,此後,幾內亞和幾內亞比紹兩國也加入了該組織。主要負責在塞內加爾的剋剋瑞蒂(Kekriti)建一座綜合利用水庫,在岡比亞建一座防潮閘,在幾內亞境內建一座壩。剋剋瑞蒂壩建成後可供給塞內加爾東部的灌溉用水,並控制防潮閘上游的水位和提供工業電力等。岡比亞的防潮閘在旱季阻擋鹽水上溯,並儲存淡水以供灌溉,建成之後可擴大耕種面積2.4萬hm2。
岡比亞河東西橫貫岡比亞,在其境內長達472km,水深谷寬,水流湍急,是岡比亞國內交通運輸的主要通道。

西非港口

阿比讓(Abidjan)是西非國家——科特迪瓦(原象牙海岸)原來的首都,它是科特迪瓦最大的城市,也是西非洲著名的良港。
科特迪瓦是一個農業國。農產品以咖啡和可可為主,咖啡的產量佔非洲第一位,僅次於巴西哥倫比亞居世界第三位。可可的產量自1974年超過尼日利亞後,居世界第二位。阿比讓的人口占全國人口五分之一強。它不僅是象牙海岸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鄰近國家貨物的轉運港
阿比讓位於5°18’0”N,4°34’0”W,科特迪瓦埃布里耶瀉湖東端,船舶由弗裏迪運河入港,運河水深13.5米。港口東距特馬港264海里,拉各勒港473海里,西距蒙羅維亞港480海里,距達喀爾港1196海里,港口年吞吐能力已超過千萬噸,輸出咖啡、可可、香蕉、木材礦產品等;進口石油,糧食、百貨、機械等。
阿比讓航道 阿比讓航道
港區主要碼頭泊位有26個,岸線長約6085m,最大水深為12.5m。分佈在市區西沿,自北向南有:香蕉裝卸碼頭,長350米,2個泊位,水深7米;北碼頭長775米,5個泊位,水深10米;西碼頭長1525米,10個泊位,水深10米;南碼頭長1145米,6個泊位,水深11.5米;集裝箱,滾裝船碼頭長1000米,5個泊位。水深11.5-12.5米。還有礦石,石油等專用碼頭,位於運河東北岸,碼頭上有鐵路連接。全港計有30多個海洋泊位,是西非港口規模最大的港口之一,在北部邦科灣西岸的半島南端和東端擴建10個雜貨和若干集裝箱泊位。大船錨地水深達30m。
裝卸設備有各種岸吊門吊、重吊、剷車浮吊、叉車、拖船及滾裝設施等,其中浮吊的最大起重能力達150噸,還有直徑為100~609.6mm的輸油管供裝卸使用。離岸in mile處有海上油泊,最大可泊7.5萬載重噸的油船。港區集裝箱堆場達6萬m。本港轉口區倉儲設施面積達60萬m。 [2] 

西非海灣

幾內亞灣
幾內亞灣地圖 幾內亞灣地圖
非洲西部海岸外的大西洋海灣。西起利比里亞的帕爾馬斯角、東至加蓬洛佩斯角。沿岸國家有利比里亞科特迪瓦加納多哥貝寧尼日利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蓬,以及島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有沃爾特、尼日爾、薩納加和奧果韋等河流入。尼日爾河三角洲東西兩側分別稱邦尼灣和貝寧灣。邦尼灣及其以南分佈着一列由比奧科島普林西比島聖多美島等組成的火山島弧。大陸架平均寬不足40公里,最寬處160公里。其西部急劇下降到深4000米的幾內亞海盆,最深處達6363米。地處赤道帶,氣候濕熱,盛行西南季風,無強風暴。幾內亞暖流自西而東流經海灣北部,本格拉寒流南赤道洋流)自東向西流經海灣南部。水温25~26℃,含鹽量34~35‰,近岸因多雨和大河注入,減為30‰。海水混濁,含鹽度低,不利珊瑚礁發育,動植物區系較貧乏。海岸地勢低平,多淺灘、潟湖紅樹林,缺少天然良港。尼日爾河三角洲外緣寬及 160米的範圍內為世界紅樹林分佈最廣的地區之一。沃爾特河以西為堆積海岸,以東為下沉海岸大陸坡陡峻。塞內加爾和加納沿海,漁產較豐,主產沙丁魚金槍魚鯡魚等。
大陸架上富藏石油,尼日利亞近海最為集中,已大規模開發,其次是加蓬、剛果、安哥拉等國近海。古代腓尼基、羅馬人商船隊曾航行於此。15世紀歐洲殖民者入侵後,成為西非—美洲間的貿易通道,沿岸是掠奪胡椒、黃金、象牙及販運奴隸的重要基地,遂之不同地段被稱為“奴隸海岸”、“黃金海岸”、“象牙海岸”和“胡椒海岸”。沿岸主要港口有阿比讓、阿克拉、洛美、波多諾伏、拉各斯杜阿拉利伯維爾等。

西非湖泊

乍得湖 乍得湖
乍得湖(Chad,Lake) 非洲第四大湖。內陸淡水湖。位於非洲中北部 ,乍得喀麥隆尼日爾尼日利亞4國交界處,乍得盆地中央。由大陸局部凹陷而成,為第四紀古乍得海的殘餘。湖面積隨季節變化,雨季時可達2.2萬平方千米,旱季時可縮小一半以上。湖面海拔281米。東部深,西部淺,平均深度1.5米,最大深度12米。水位年變幅0.6~0.9米。
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千米。水源主要補給者為沙裏河,佔總補給量的2/3;其次有科馬杜古約貝河、恩加達首都恩賈梅納鳥瞰河、姆布利河和富爾貝韋爾河等注入。湖東部被水道隔成許多島嶼,較大的有庫裏島、布都馬島等。湖濱多沼澤,長蘆葦。湖中水產資源豐富,產河豚、鯰、虎形魚等。沿岸多鳥類。沿湖為重要灌溉農業區。由於氣候持續乾旱,蒸發強烈,湖面正不斷縮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