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非樹熊猴

鎖定
西非樹熊猴(學名:Perodicticus potto):是靈長目、懶猴科、樹熊猴屬的一種原猴。體長為30-40釐米,尾長3-10釐米,體重可達1.5千克。身體細長,四肢長,前肢和後肢的長度幾乎相等。具有大眼睛,沒有毛的圓形小耳朵。被毛很濃密捲曲,灰褐色。它們還具有其他懶猴科動物的共同特徵,例如濕鼻子和牙梳。
棲息於熱帶非洲的雨林中,是夜行動物,樹棲,行動遲緩,白天在樹葉叢中睡覺,幾乎不到地面上活動。其肩胛處長有一突起,遇到攻擊時,它便弓起身體,使敵人只能咬它的肩部,而其長而尖的骨頭這時便突出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食性為65%水果,21%樹汁和10%的昆蟲,偶爾也捕捉蝙蝠和小鳥。
分佈於貝寧、科特迪瓦、 加納、幾內亞、利比里亞、尼日利亞、 塞內加爾、塞拉利昂和多哥。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西非樹熊猴
拉丁學名
Perodicticus potto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靈長目
亞    目
原猴亞目
懶猴科
樹熊猴屬
西非樹熊猴
亞    種
2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Müller, 1766
保護級別
近危(NT)IUCN標準 [3] 
同義學名
Lemur potto P.L.S. Müller, 1766
外文名
West African Potto, Western Potto

西非樹熊猴物種學史

西非樹熊猴
西非樹熊猴(7張)
2008年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所有樹熊猴都歸為“樹熊猴”(Perodicticus potto)一個物種,其中包括三個亞種。但是,根據形態和遺傳數據,即來自線粒體DNA的數據表明,這三個亞種實際上屬於獨立物種名稱(Pozzi等人,2015年),這一發現得到了體型和頭骨形態的明顯差異的支持(Stump 2005)。 因此,它們已經被視為完整獨立的物種(Nekaris,2013年)。其中原指名亞種(P. p. potto)命名為“西非樹熊猴”(Perodicticus potto),包括2個亞種,即貝寧亞種(Perodicticus potto juju)和博斯曼亞種(Perodicticus potto potto)。 [3] 

西非樹熊猴形態特徵

西非樹熊猴體長30-40釐米,尾長3-10釐米,體重在600-1600克之間。毛髮捲曲,灰褐色。在性別上是單態無差異的。該物種身體細長,四肢長,前肢和後肢的長度幾乎相等。具有大眼睛,沒有毛的圓形小耳朵。被毛很濃密,從棕色到灰色不等。它們還具有其他懶猴科動物的共同特徵,例如濕鼻子、牙梳和馬桶爪。除了後腳第二個手指上的尖利的馬桶爪,其他的指甲都是扁平的。食指僅有殘留。手和腳上殘留的第二個趾和對生的拇趾,形成了一個極好的對樹木支撐的抓握力。該物種的足還具有一個“肩胛骨盾”,由延伸到動物身體輪廓上方的頸椎細長棘構成。“肩胛骨盾”區起着防禦天敵和其他樹熊猴的作用,並可能刺激伴侶的生殖器分泌。 [4] 

西非樹熊猴棲息環境

棲息於熱帶森林中,在雨林茂密的植被中發現。它們可以生活在從沿海和低地森林到中海拔山區森林的各種棲息地中,並且可以棲息在原始或次生森林中。它們生活在海拔高度為600-1830米之間的森林。通常,在5-30米高的樹木中發現西非樹熊猴。 [3]  [5] 

西非樹熊猴生活習性

雄性西非樹熊猴的家域與數種雌性的家域重疊,表明樹熊猴是雜交性的。領地很大,用尿液和腺體分泌物標記。強烈防範同性入侵者。雌性會把自己的部分領地贈送給成熟的幼雌猴,但是雄猴們會在成熟時要離開母親的領地。當雄性和雌性的樹熊猴相遇時,它們可能會進行求偶儀式,包括舔舔,用爪子和牙齒互相修飾以及互相標記氣味。這些儀式通常在兩個都倒掛在樹枝上時進行。樹棲,夜行性。主要是單體活動的動物,但雌性則帶着年幼的猴仔。主要以昆蟲和鳥為食,有時吃野果。 [5] 

西非樹熊猴分佈範圍

分佈於貝寧、科特迪瓦、加納、幾內亞、利比里亞、尼日利亞、 塞內加爾、塞拉利昂和多哥。
疑似存在:岡比亞和幾內亞比紹。 [3] 
西非樹熊猴分佈圖 西非樹熊猴分佈圖

西非樹熊猴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隨生活的地區而不同,一般是在幼猴斷奶時會出現在果實最豐富的期間。作為求偶儀式的一部分,西非樹熊猴經常會聚在一起,互相修飾。當它們倒掛在樹枝上時,經常執行此操作。修飾包括舔,用梳理的爪子和牙齒梳理皮毛,並用氣味腺塗抹。會倒吊在樹枝上時面對面交配。雌性卵巢週期的持續時間為37-39天,妊娠期193-205天,每胎產1仔。剛出生時的幼猴仔體重在30-52克之間。一般在120-180天斷奶。幼仔在8-14個月大時達到成年大小和體重,並在18個月時達到性成熟。 [5] 
幼仔出生時比較輕,但是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相比,它們的發育相對較好,因為它們必須爬到母親的肚子上並緊貼毛皮,而無需任何母親的處理。在頭3-8天內會緊貼母親的皮毛,因此很少攜帶。隨着幼仔的成長,母親會在夜間覓食時將幼仔懸掛並隱藏在樹枝上,以“停放”幼仔,幼仔在白天睡覺。 在3-4個月大時,幼仔會在母親的背上或後面跟着母親覓食,通過從母親那裏獲取食物和獵物。 雄性後代將與母親同住,直到它們在6個月大時散去。雌性要和母親同住,直到8個月大,然後才能繼承母親的部分領地。 [5] 

西非樹熊猴亞種分化

西非樹熊猴(2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與年代
IUCN
1
西非樹熊猴貝寧亞種
Perodicticus potto ssp. juju
Thomas, 1910
瀕危(EN) [6] 
2
西非樹熊猴指名亞種
Perodicticus potto ssp. potto
Müller, 1766
近危(NT) [7] 

西非樹熊猴保護現狀

西非樹熊猴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20年 ver 3.1——近危(NT)。 [3] 

西非樹熊猴瀕危原因

西非樹熊猴是非洲西部的特有種,儘管已知該物種可以在人類居住區附近的一些受干擾的森林中生存,但其整個分佈範圍都屬於非洲的一部分,在那裏人口的數量在快速增長,棲息地破壞猖獗。在已經確認存在西非樹熊猴的九個西非國家中,聯合國人口司 估計,從1992年到2019年的27年中,總人口總數從1.54億增加到3.11億,增長了102%(聯合國2019)。與人口的增加以及定居、農業、木材採伐和發展項目的傳播有關,糧農組織(2015年)估計,這九個國家的森林覆蓋面積已從1990年的671.880公里下降到2015年的530.900公里。森林損失21%。根據對衞星圖像的分析,幾內亞,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是2001年至2014年期間世界上樹木覆蓋率年度加速流失最快的10個國家中的三個,塞拉利昂記錄了世界第二大年度森林損失率為12.6%(Peterson et al.2015)。 [3] 
西非樹熊猴也被人類捕捉,主要是為了維持生計,但該物種也出現在商業貿易中。在食用森林獵物貿易(加納、科特迪瓦、利比里亞和尼日利亞)到寵物貿易(尼日利亞、利比里亞和多哥)以及傳統醫學和常規貿易(貝寧、科特迪瓦和加納)中都觀察到了這種情況。在西非的森林地帶,隨着體形較大的野生鳥類的稀缺,小型哺乳動物開始在叢林肉貿易中更加普遍。這種趨勢正在影響西非樹熊猴等物種。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