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門大街社區

(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古槐街下轄社區)

鎖定
西門大街社區地處山東省濟寧市古槐街道辦事處中部,東起古槐路,西至金城批發市場,南到西門大街,北鄰漁山社區。該居委因老城西門而得名。佔地面積10.2萬平方米居民2312户,總人口7632人。
中文名
西門大街社區
行政區類別
社區
所屬地區
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古槐街 [1] 
人口數量
7632人

西門大街社區社區概況

西門大街社區 西門大街社區
西門大街是明、清時期古運河河道總督駐地。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稱總河前東西大街,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稱河院暑西門大街,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稱西門大街院門口街,1934年稱為西門大街翁城院門口街,1966年稱勞動街,1982年稱西門大街,現屬西門大街社區。歷史上的濟寧是“東魯之大郡,水路之要衝”,在運河發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元、明、清三代都把濟寧作為治運司運中心,派設最高治運司運機構和相應的軍事機構常駐濟寧。元代在濟寧初設開浚大臣,後設都水監、行都水督和總治河防使。明代在濟寧設總理河道、總督河道、經理河漕、總漕兼河道、巡撫兼河道等,簡稱總河,為運河最高行政管理機構,是朝廷六大部外增設的直屬機構。清朝派駐濟寧的司運機構多襲明制,延續到清光緒罷河停運。自順治元年(1644年)至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朝廷欽命河道總督119任、101人充任。其間絕大多數年份駐節濟寧。

西門大街社區歷史人文

西門大街社區 西門大街社區
河道總督衙門是負責運河、黃河管理的軍政合一機構,依靠軍隊來實現總督職能。元代經過濟寧漕運京都的糧米每年達幾十萬擔。為管理漕運,在濟寧城南魯橋設立了都漕運司使。至正十年(1350年)設濟寧兵馬司,駐紮輔漕兵士1.2萬人。明代駐濟寧司運機構為總理河道軍門署,永樂十八年(1420年)行軍司馬樊敬曾率兵10萬鎮守濟寧。清代河道總督加兵部侍郎、右都御史銜,秩正二品。順治初年設河道總督衙門,是運河全線的最高司運軍職衙門,駐節濟寧,職責為總理運河營防、催調糧草、護衞漕船、沿河治安等。朝廷把治運司運機關設在濟寧,其下屬軍政機構眾多,時有“七十二衙門”之説。河道總督衙門坐落在濟寧州衙東,佔地5公頃,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設有大堂、二堂、三堂,有書院、射圃、演武廳等,規模宏大,佈局嚴謹,氣派威嚴。今濟寧市博物館,仍保存着的一門清代的鐵炮,炮筒上鑄有"河道總督署造"。道光十一年(1831年),林則徐出任濟寧河道總督,對運河的重點工程極為重視。他曾上奏朝廷請修五處堤工、民堰、減水壩。林則徐在濟寧只做了164天的河道總督,就調任江蘇巡撫,從此離開了濟寧。他曾在此書寫過明代陳慕白的詩句:“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