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資寺石佛造像

鎖定
西資寺石佛造像,位於福建省晉江市金井鎮卓望山,雕於宋代,為高浮雕。 [2] 
西資寺石佛造像位於西資寺大雄寶殿內,均赤足立於蓮座之上。阿彌陀佛居中,身高4.50米,寬1.62米,足下蓮座高0.95米。左觀音,右勢至菩薩各高4米,足下蓮座高0.76米。三者各相距0.75米。佛像前側雕有兩尊高2.7米的護法神將立像。勢至菩薩右側崖壁上有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陳起彬修建巖寺碑記一通。觀音菩薩左側崖壁上存兩通殘損崖刻,嚴重風化,字跡已無法辨認。寺廟東西連廊上有清乾隆至光緒重修碑記4方。西資寺石佛造像是福建省現存年代最早的大型“西方三聖”摩崖造像,充分顯示宋代泉州石雕藝術的精湛技藝。同時,西資寺石佛造像是宋元時期泉州“三灣十二港”中圍頭灣的海上保護神,也是泉州海洋貿易繁榮和經濟發展、財富積累的標誌。 [2-3] 
2013年5月3日,西資寺石佛造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西資寺石佛造像
地理位置
福建省晉江市金井鎮卓望山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536-4-039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西資寺石佛造像歷史沿革

據晉江東石人蔡永蒹著《西山雜誌》載:“隋開皇九年(589年),開發夷洲(台灣),委工部尚書蔡祖德造卓望山馬嘶塔,遂鑿三世尊佛,造寺曰大石佛寺。”
據清乾隆間《重修西資寺紀德碑》載:西資寺“相傳創始在隋唐間,今莫可考,而石壁所鐫者,有宋紹興戊辰年王圓、蔡婆養合出七十千文助架本殿。”
據清道光《晉江縣誌》載:“卓望大石佛寺,初建莫考,宋紹興十八年明天順三年修、後廢、國朝乾隆二十八年裏人陳起鳴起彬、以父廷鳳遺命重建、又因父偕眾原建朱子祠褊窄傾頹、就巖擴地興建。”
宋紹興十八年(1148年),西資寺有過一次修繕。
明天順三年(1459年),重修,後廢。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由上衝鄉(今上清)里人陳起鳴、陳起彬兄弟重建。道光二十年(1842年),里人蔡時贊重修。光緒元年至三年(1875~1877年),僧證馨往呂宋募金,偕里人重修。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華僑蔡本油重修,後因“七七事變”而停止,但大致完工。
1958年,金門炮戰,西資巖略有損毀。
文化大革命期間,石佛與廟字均遭破毀。
1994年,蔡本油後裔捐資修繕,修補三尊石佛及兩側武士像,洗刷殘存泥土金粉,還原古樸端莊神態。 [2] 

西資寺石佛造像建築特點

西資寺石佛造像位於西資寺大雄寶殿內,殿內矗立“西方三聖”造像,雕於宋代,為高浮雕,均赤足立於蓮座之上。阿彌陀佛居中,身高4.50米,寬1.62米,足下蓮座高0.95米。左觀音,右勢至菩薩各高4米,足下蓮座高0.76米。三者各相距0.75米。佛像前側雕有兩尊高2.7米的護法神將立像。勢至菩薩右側崖壁上有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陳起彬修建巖寺碑記一通。觀音菩薩左側崖壁上存兩通殘損崖刻,嚴重風化,字跡已無法辨認。寺廟東西連廊上有清乾隆至光緒重修碑記4方。 [2] 

西資寺石佛造像文物遺存

西資寺石佛造像綜述

西資寺石佛造像遺存包括摩崖造像五尊、崖刻題刻三通,以及附屬文物碑刻四通。 [2] 

西資寺石佛造像摩崖造像

阿彌陀佛造像:造像居中,身高4.5米,寬1.62米。赤足立於蓮座之上。佛像略前傾,背連山石,頭頂螺髻,面部豐滿,額中有吉祥痣,唇厚頤豐,垂耳至肩,神情深厚祥和。身着褶紋簡練流暢的寬袖袈裟,祖露右胸,左手平胸,託物已毀,現為一朵小巧蓮花。袒露的右手前垂,做援引世人之勢。足下雙層蓮座,高0.95米,雕工工整秀麗。
觀音菩薩造像:位於阿彌陀佛左旁,像高4米,頭頂高髻,面橢圓,容貌端莊慈祥,耳垂有花飾。右手下垂,以拇指、無名指及小指夾寶瓶;左手當胸做彈指狀。胸前掛瓔珞寶串,衣袖連綴花邊,雕縷精美。
勢至菩薩造像:位於阿彌陀佛右旁,姿勢衣着略同觀音,神情穩重嚴肅,左手拈訣下垂,右手上舉施説法印。勢至與觀音足下蓮台略低,為0.76米。蓮台下方鏤刻海潮紋。三尊佛像佛頭後均鐫圓形佛光及雲彩紋。
武士造像(左):像高2.7米,披甲頂盔,右手半垂握斧,左手於胸前握球。
武士造像(右):像高2.7米,披甲頂盔,雙手於胸前握拳。 [2] 

西資寺石佛造像崖刻題刻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陳起彬修建巖寺碑記:題刻位於左方武士身後,勢至菩薩右旁的崖壁上,就崖壁鑿出碑形。碑高257釐米,寬147釐米。碑文楷書,字徑7釐米。為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里人陳起彬、陳起鳴秉承父志,捐銀萬元,修西資寺時自撰的碑記。
兩通摩崖題刻均位於觀音菩薩造像左側崖壁上,因風化嚴重,現字跡已無法辨認,僅存碑形。 [2] 

西資寺石佛造像碑刻

《重修西資巖記》:位於西資寺左廊,碑首浮雕雙龍護匾圖案,匾中豎刻楷書“皇清”兩字。碑刻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都裏潯美場官員蔡志鐸撰書,記載西資巖修葺之事。
《重修西資巖紀德碑》:位於西資巖寺左廊。碑沿飾浮雕纏枝花紋;碑首浮雕雙龍護匾圖案,中豎刻隸書“皇清”兩字。碑刻於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由武英殿纂修、進士範學洙撰文,舉人楊卓園篆額,進士黃燮書寫,記錄西資巖沿革及里人陳起鳴、陳起彬重修西資寺始末。
《重修西資寺觀記》:位於西資寺右廊,由右至左共三枚石板組成,記錄清光緒三年(1878年)蔡德芳及各鄉鎮村民捐資重修西資寺之事。
《億酉年僧證馨第三次再往呂宋提捐慶成芳名碑》:位於西資寺右廊,由上下兩塊石板組成。該碑立於清光緒十三年(1888年),記錄了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捐資信眾的村鎮、人名及捐款數目。 [2] 

西資寺石佛造像歷史文化

西資寺 西資寺
西資寺每年舉行的宗教活動有9次,分別為初一到初十萬佛大法會、二月十九觀音菩薩生日、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生日、六月十九觀音菩薩成道日、七月十三大勢至菩薩生日、七月十九至二十二超度法會、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薩生日、九月十九觀音菩薩出家日、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生日;另外,每月二十二為西資寺齋日。 [2] 

西資寺石佛造像文物價值

西資寺石佛造像是唐宋時期泉州海外交通貿易繁榮和佛教興盛的重要標誌。晉江地處泉州東南沿海,唐宋時期隨着泉州海外交通貿易的繁榮,社會經濟發達,而且佛教興盛,享有“泉南佛國”之譽。因此,才有充裕的財力和虔誠的意願來雕刻如此高大的佛教造像。於是,它們成為唐宋時期泉州海外交通貿易繁榮和佛教興盛的重要標誌。
西資寺石佛造像是福建省現存年代最早的大型宗教題刻造像,是研究晉江、泉州乃至福建佛教史的重要實物資料。石佛造像體魄高大,氣勢宏偉,形象逼真,雕工精緻,充分顯示出古代泉州石雕藝人的精湛技藝,具有教高的藝術價值,而且是研究泉州石雕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2] 

西資寺石佛造像保護措施

1985年,西資寺石佛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2013年5月3日,西資寺石佛造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保護範圍:以觀音石雕為中心,東90米,西25米,南100米,北65米,面積16756平方米。 [2] 

西資寺石佛造像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西資寺石佛造像位於福建省晉江市金井鎮卓望山。 [2] 
  • 交通信息
乘坐晉江市內公共交通晉江Z3路小三村站下車,步行580米可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