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藏鱗果草

鎖定
西藏鱗果草(Achyrospermum wallichianum (Benth.) Benth. ex Hook. f.),莖棕褐色近圓柱形,莖葉呈寬卵圓形,花冠為白色(也有為白色帶淺紅的)。
主要分佈於中國西藏及南亞北部。
中文名
西藏鱗果草
拉丁學名
Achyrospermum wallichianum (Benth.) Benth. ex Hook. f.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唇形科
鱗果草屬
西藏鱗果草
保護級別
近危(IUCN標準)

西藏鱗果草形態特徵

整體
西藏鱗果草
西藏鱗果草(5張)
草本,不分枝,高達80釐米。莖下部木質,常倚地,生出細長的不定根,近圓柱形,棕褐色,變無毛,上部鈍四稜形,密被黃褐色倒向微柔毛。 [1] 
莖葉
莖葉寬卵圓形,長10-15釐米,寬5-10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且驟然漸狹下延,膜質,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沿中脈及側脈被微柔毛,餘部疏生白色糙伏毛,但老葉僅上面疏生白色糙伏毛下面無糙伏毛,側脈4-6對,斜升,兩面明顯,細脈兩面可見,邊緣在基部以上有圓齒狀牙齒;葉柄纖細,扁平,長約為葉片長之半,密被黃褐色微柔毛。 [1] 
西藏鱗果草
西藏鱗果草(24張)
輪傘花序6花,在莖頂密集成近長圓柱狀長(2)5-10(15)釐米的穗狀花序,總梗長約1釐米,與序軸密被微柔毛;苞片明顯,扁圓形或近圓形,長約6毫米,寬約7毫米,先端驟然漸尖,邊緣具小緣毛,膜質;花梗長約2毫米,密被微柔毛。 [1] 
花萼管狀鐘形,長約6毫米,外疏被微柔毛,內面無毛,15脈,膜質,近二唇形,上唇3齒,下唇2齒,齒近等大,寬卵圓狀三角形,先端鋭尖。花冠白色或白色帶淺紅,長約1.3釐米,外面疏被微柔毛,內面在冠筒離基部4毫米處有橫向間斷短柔毛毛環,冠筒纖細,近等粗,至喉部微擴大,冠檐二唇形,上唇短小,直伸,下唇大,開展,3裂,裂片近圓形,中裂片較大。 [1] 
雄蕊4,前對較長,靠着上唇上升,微伸出,花絲絲狀,短小,花葯2室,室極叉開,匯合為一室。花盤杯狀。花柱纖細,不超出雄蕊,先端近相等2淺裂。子房頂端被突起及毛。

西藏鱗果草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常綠闊葉林下,海拔750—1360米。

西藏鱗果草分佈範圍

西藏東南部(墨脱);錫金,印度東北部及緬甸也有。等模式標本採自錫金、印度東北部及緬甸。

西藏鱗果草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 [2] 

西藏鱗果草花期

8-9月。 [1] 

西藏鱗果草本種提示

西藏東南部產的植物,花萼明顯15脈,冠筒內具橫向間斷毛環,這二點與HookL的原描寫均不相符,也有可能Hook.f.的原描寫不準確,但從分佈區看無疑應歸入本種。
參考資料